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运用内劲的实战技击(3)

太极拳运用内劲的实战技击(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21 02:09 编辑: 网络 查看:

    为化开、展开之劲,以诱敌深入;开达适当时机即发劲,否则已劲断而失其用。适当时机指我顺人背之际。运用“开劲”是愈取姑予、以退为进的战略。运动重在腰退,辅以手臂。若仅用手臂之劲,是为硬开,呆而且钝,非太极之技法。

十六、提劲:

    提上拔高之劲,即用沾粘劲拔敌之根,使失重心。提之方法全在腰腿,非用手提,手提则重且笨,易被人察觉。桩步须稳,丹田气松,上步进身,用腰腿劲向上沾提,于方向、距离、身法、步法,处处与对方凑合,方能凑效。提之得势,加以后引,则无论何劲,皆可发击。“引进落空合计出”,其意即此。

十七、沉劲:

    为极猛之发劲,如拍球然,为使球腾起,必先下拍,拍之愈急,腾之愈高,用以击敌,可使之腾空跃出。“沉劲”与重不同,其劲活而似松非松、似紧非紧。初学者对于沉、重、轻、浮最须辩清。双重为病,盖因填实而致气闭力呆;双沉不为病,以其活泼能变。双浮为病,因其缥缈;双轻不为病,因其自然轻灵。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则为病,盖因前者有着落,劲不出方圆,后者以其偏,故失去着落,劲亦失其方圆。半沉半浮失于不及,偏浮偏沉则又失于太过。半重偏重在滞而不进,半轻偏轻病在灵而不圆,半沉向沉病在虚而不实,半浮偏浮病在芒而不圆。双轻不进于浮,是为轻灵;双沉不进于重,是为离虚;此二者为最佳。果能深体此意,则沉劲之妙用始得。

十八、捋劲;

    是在不失棚劲基础上将敌劲后引及作横向运动,使敌重心前仆,跌向我身之后方。敌用挤劲攻我时,或敌防我发劲而致后跌、欲使重心前倾时,我均可趁其势而引之捋之,则敌之攻势或计谋仍归于无用。捋之初,我之腰腿应略上升、捋至胸前,人背我顺之时,乃转动腰部而捋发之,顺应敌劲方向,略施旁提之力,方能手到功成。

十九、棚劲:

    棚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无论左旋右转、前进后退、此劲不可丢。此劲犹如打足劲之轮胎,浑元一气,不可太瘪,亦不可太足,瘪则无棚劲,太足则己重心易失。须用腰腿劲,前臂旋转滚动,使敌力转向斜方而不能攻入,此为防守。若欲发敌,须先往后向下引劲,使敌劲出而重心偏,再借其劲而棚之。棚之地点,以人活节或拗处为佳,盖使不易滑脱;棚之适当时机,亟待须发劲进击否则徒劳往返,虽棚何益?

二十、挤劲:

    以前臂挤击人身,有压迫之意,用补棚劲之不足,将敌挤住使之失运化余地。挤劲可用于敌捋我之时,须故意使彼捋足,然后我变挤挤之,挤劲才足。挤发之关键在于腿部前弓和腰部发劲,两者须同时进行;姿势须圆满,勿生棱角。

二十一、按劲:

    单手或双手下按,并向己身后方牵引,是为“按劲”。其动作为一由前往后之立圆,手足相应,顺步顺势,使对方双足有离地之感,此时即向横斜方引劲。我须顶悬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坐腰松胯,收住尾闾,用腰腿之劲“按劲”之施不可太速,太速则易被敌借劲;忌上身前仆,前仆则易被敌捋出。按劲中亦分“长劲”、“截劲”、“沉劲”等,要在学者熟练后而随机应用之。

二十二、采劲:

    两手一劲前推、一劲后拉,或一上一下用劲,如采花摘果之态,是推手中擒拿法之基础。多施于敌之腕、肘部及敌重心前仆时。先下沉使对方有反抗之意,随即吃准力点,猛然采下,发劲干净利落。采人只采一边,方可使敌中心偏于一方;如采两边,则反被敌“借劲”而不失重心。“采劲”须用腰腿劲,加以意气,尤显得力。

二十三、肘劲:

    以肘击敌之劲,其势甚猛,用于与敌贴近,用手不得势之际,直攻敌心窝部。发此劲时最应与膝相结合,用腰腿之劲加以意气,己身要正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阴阳上下,虚实分清。若舍此要领,用之不得其法,则反被敌借势,切须慎之。

二十四、挒劲:

    用于我势背之时,与捋劲成相反方向。敌使我势背後仰,我既以其欺人之道还至欺人之身,用挒劲使己势转顺,敌势转背而后仰。其法以一手按敌臂,另一手以手背反挒敌之领际,即可使之后仰倾跌。使挒劲时与敌距离须贴近,并须重用腰腿劲,方能凑效。我连消带打旋转挒出,敌亦随之旋转跌出。用时尤须防我之内门,以免敌之乘隙而入。

二十五、靠劲:

    以躯体之某一部,用抖劲发放称“靠劲”。用于我之一臂被封,另一臂不及援救之时,即顺理顺章地用靠法。用靠比用肘时与敌更贴近,故有“七寸靠”之名。靠法除肩靠外,胸、腹、背、胯、臀均可用靠法,应注意身法、步法,即肩与胯合,顺步顺插入敌之裆内,成丁字形,方能得势;用肩靠人时,另手须护于施靠侧手臂肘弯处,以相策应,而防不测。

二十六、长劲:

    为柔慢、伸长之劲,周身各部位均可用之。于引拿之后,将己劲渐渐伸长,发于敌身焦点上,倘其后化至不能再化,势必腾出,如遇敌劲阻挠,则我之劲须绕曲渐进,勿丢勿顶,如用线穿一九曲珠,须随其弯曲,以功劲穿之。此劲常与下述之截劲相补充。先截后长,则敌先倒退后腾出;先长后截,则对方先腾出后倒退。这是因为,我先后所发之劲均蓄于敌身,先入后出,后入先出,犹如旋紧之弹簧,非至完全松弛不己。

二十七、截劲:

    此为刚劲;与长劲一样,周身各部均可发此劲。其运用之法,即在引人落空、将知而不能变化之际,我以此劲对其中心发之,发出时有弧线型、直线型两种,随势应用,亦以腰腿劲加意气发之。此劲势速而促,故被击之人跌势亦猛。

二十八、钻劲:

    又名入劲;发时入钻之入木,旋转而出,其劲勇猛,可破敌之内功,伤其脏腑。多用指或拳发之,于触及敌皮肤时发出,须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全以意气发出。形意拳中崩拳之发劲,与此颇相似。

二十九、缠丝劲:

    “缠丝功”是练习太极技击即科学又独特的训练方法,是隐于体内、入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而流布全身的一种内功。东莞武术馆周馆长认为大致可分为两种;顺缠与逆缠。小指由上向下,姆指由下向上合为顺缠;反之为逆缠。肘关节向外开劲力向外走为逆缠。肘关节向里合,劲力向内走为顺缠,身及腿亦是如此,推手时都要做螺旋式缠丝,伸缩而形成圆形运动。 练习缠丝劲的运用及提高有以下几个转变过程,先练由大圈至中圈、再练由中圈至小圈、直至达到有圈而不见圈,有形而不见形的精深功夫,这样在太极推手、散手时就能达到力发一点,点点透骨,这是缠丝劲高深功夫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