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转]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转]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03 07:21 编辑: 网络 查看: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1/2)----杜子宇(2007-08-22 16:02:46)

太极拳  分类:名家讲堂--李派太极功法

 

     

阴阳交合道自更生,文武一道妙用无边。太极拳“以武演道”,此道乃阴阳运变的太极妙道。演道的归宿是“修文合道”,此道是清静无为的无极大道。这一动一静的太极、无极是宇宙的“真常”之道。太极修炼就是从这真常中讨到了健身和益寿的真消息。王宗岳在三丰祖师《太极拳经》后注言:“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英豪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老先师也曰:“太极拳为修身第一要法,故为修身实技,不单以武花小技称能也。其中义理渊深,奥妙难穷,不但为武备之祖,更为文修之真传也。”这“文武一源”、“练武归文”也就规划了李派太极“练太极归无极”的总程式和“动静兼练”、“性命双修”的总规范。动盘“以武演道”,静盘“修文合道”。练武归文文武合真。应该说《祖师歌》综合了李派太极修炼的精要。歌曰:

本门祖师是三丰,炼气归神奥理通。

接衍轩辕真道脉,详推太极运神功。

参悟人天合一理,阴阳颠倒周身行。

八卦五行随机转,灵活玄妙是真宗。

《祖师歌》是颂祖歌,实际上又说明李派太极拳的丹脉真源和内功真机。就是本于此歌,才又衍生了李派太极之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的三歌诀。外太极即动盘太极拳,其诀曰:“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从而提炼了行拳的精要。内太极指静盘三式(立坐卧),其诀曰:“呼吸气真太极,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河车灵三宝聚。练神功成妙技,莫枉传多仔细。”从中确立了静功修炼的窍要。真太极即心法,即意念变化之法,是导气循经、贯通内外、和其形神的真使者,是决定悟化精深、彻通人天、凝炼真功的开拓者。故称心法为“万法之母”。其诀曰;“四维着一力,虚空雷霹去。万法如意珠,紫金元祖气。”以上三诀是《祖师歌》的行功细则,既一生三,又三归一,乃应对《祖师歌》的一曲三重奏。诀诀妙理玄机,句句言简意赅,是行拳做功的经要和指南。李瑞东老先师曰:“以诚名本,以致修功按部位层次练之,一步自有一步功效,一层自见一层神理,非寻常俗儒所能知,更非近来武夫所能闻者矣。”那么这层次、要点又当何论?为此,笔者多受张绍堂先生教诲。以下,谨以绍堂先生的文理框架试以成文。

张三丰祖师在《太极十要诀》中指出:“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这就是在说,太极修炼当以行拳练形起步、以练己练有开始,建立强固的命功基础。这样从动功而静功、从有为而无为尽修其性,方为动极归静、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活而不顽的真次序。欲得太极拳精髓须明太极妙理。故三丰祖师又曰:“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李瑞东老先师也说,太极拳“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此四者乃一贯之理。”又说“不练理则理不通”,“不知理徒练势则势不真”。理不通犹如“一船无舵”,法不明则如“盲人骑瞎马”,故说“理以导向、法以指路”。太极拳精之于功奥之以理。太极妙理即天地自然的生化之理、即阴阳圆和的、辨证唯物的转变运化之道。李瑞东老先师笔录《太极说》曰:“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上无下,八卦九宫,纵横交错。今古参前,乾坤在座。”对应太极阴阳之运变,至有太极拳虚实、动静、开合、刚柔、蓄发、吞吐、进退、顾盼、粘离、上下、左右、形神、性命等等阴阳关系的对立统一和转换。在理念上至于如何开启太极功夫这一法门,三丰祖师曰:“大道从'中'字入门”,“中”,即打开太极博大精深殿堂的金钥匙,其实又是贯穿太极修炼始终的主轴。即以“中”而入,又以“中”而行,再以“中”为归。无“中”不成太极,故太极修炼始终持“中”而行,曰“中道行”。太极修炼以“中”立本,方有“松”、有“圆”、有“空”的精进。而中、松、圆、空即李派太极拳功层次的重点、纲要或路标。

                                               中

“大道从‘中’字入门”,那么,“中”是个什么概念?先贤说阴阳和太极,太极即是“中”。不错,其形就如“中”。因为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逆而归无极,太极受控于无极,所以先哲又说:“无极者,真‘中’也。”此“中”真空又为万物之宗,又为修炼归处。“中”在天谓无极,“中”在人曰元神,“中”在功谓大轴中脉、元始祖气之窍、黄庭正位。大道即“中”,“中”即大道。从物象而言,轮之中曰轴心,圆之中曰圆心,球之中曰球心,人体之中是腰脊,这些中心就是核心。其实,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中心,静则依中而立而存,动则依中而行而变。万法万象生于中,千变万化不离中。中作为万事万物及其自然规律运化的依赖中心,是无偏无向的中正之理。中者公,公者平,平者正,正者通,通者和。既使世间也无不尊崇中正之品、公道之行,人心也是向中也。过与不及必失其准,俯仰偏倚必失其衡。“衡中准”一体,失准失衡必失于中,失中即谓“出规离道”,所以说失准必错、失衡必过。道,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等。无极大道的这些特征充分反映了道体、道质、道性、道风、道韵之本能。认识了道的实质也就悟透了“中”的真意,悟解了中的真情也就通解了道的实质。所以,太极拳坚持“中道行”,即依“中”明理明法,层层剥解,步步见功,以至依“中”行拳做势,缘“中”行功和气,本“中”静心归神,从而确立了太极拳中正、中和、中定的行功要领。中正在身以调形,中和在机以调气,中定在心以稳步,“三调”相融,归一和中。

㈠中正

中者公,公者平,平者正,至中至正。中之以心神,公之以德性,平之以浩然气,正之以身形,正心正气而正身。中正,天道之原性,人道之至理,行拳之窍要。在古今诸多拳经拳论中,不乏“立身中正”、“尾闾中正”、“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等一类术语要言,而且都是突出从“中”悟道而强调中正之理,把握调身要领。太极拳依法练有练身练理,首起第一即要求立身中正。欲得中正,首先即头顶、腰脊、尾闾上下自然一线贯穿。此初练是以有形立轴为中,从而确立“身中之中正”。进而头顶挂天心、尾闾插地心、中间贯腰心,“三心”上下一贯,再成“不身中之中正”,从“身中之中正”到“不身中之中正”,是心意主导功用不断加强、意境不断开展而心连天地的境界升发,都在于牢牢确立“腰为主宰”这一机要。而一身如球,五弓合一,顶虚领、尾闾插,中间一线贯腰腹,此一中线乃是中脉,由脉归点乃黄庭正位。这是在形体中正层层基础之上的中正质变。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落胯、敛臀圆裆等等,都是立身中正的身法细则,而且又都是神意。中正而安舒,方“支撑八面转换八方”,“立若平准,活似车轮”,“上下一条线,任凭两手转”。

立身中正之要牢持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