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转](4)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转](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03 07:21 编辑: 网络 查看:

松者,一身内外疏沉融通;净者,心地明洁清净纯真。包含了身正气和心安神静的心性修为。心净方心静,心静则身轻。如此内外相合,松净相因。不净不静,既净即静。净是前因,静是后果。松者静之体,净者心之功。太极拳贵静,因为真功心神在静中。太极拳即动中求静,练中求修,借势行气,造化内在。那么这一造化内在的工程师就是心意。所以太极拳无一不讲究“依法用意”、“用意不用力”的心法大用而充分利用这一内功真机,甚至将太极拳概括为“意识运动”。为此而强调“心诚念专”,“心无俗虑”,“意无妄念”,更以“一念代万念”,“得意忘形”突出一“净”。净是心功,是内功特征的心性修为。心不净则神不静,神不静则志不明,如此就如乱兵无帅,不成营卫。太极拳静如动,动如静,徐行慢运,既在于充分用意而发挥其循经畅气、运化入微,更在于激发潜在、聚精、固气、凝神,积功聚能。净心之功,功在心灵处。它是清心毒、除心污的净化身心之功。由是养大德、树正气、扬善风,合于中正之说,密应清静道性,美化纯真心灵。这才是太极拳的修为实质,松静的功用。而“松静自然”就随之而然。

太极拳行功,凝神聚念,是以“专心用意”而说净。因有意在内,故非“纯净”或“真静”。唯“一念不存”方为真净,“一心不动”方为真静。这无意之论即“无为”之说。其实,拳本是有为命功,无为既不实际又不可能,更不应该。修至无极的无为之境,其实都是积极有为的结果。拳至纯熟,而意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足矣!动则有为静则无为,动则有极有限,静则无极无限。无中万有,万有万妙,万妙万益,养用兼得。但是这无思无欲的无为之妙,唯依静功而无他。

㈢松柔

松者静之体,松乃柔之母。由松入柔,唯松成柔,松柔相连,故曰“松柔”。松动即是柔,内劲绵柔。自然大道空而柔弱,所以,先贤多以水来说明此一道用。水,柔而不争,处下涵蓄,随形就势,随方就圆,辅应万状,其性柔和自然;水,以柔克刚而刀难断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此恰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体性至柔其用至刚,体性至弱其用至强。“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这都是明示阴阳转换、理穷必变的大道自然之理。太极拳空松用柔,极尽涵养,兼容并蓄,以合道用。柔者柔绵但非软瘫,意气内贯,乃柔中寓刚,谓之“阴中阳”(   )。既使柔极而刚但非拙非僵,乃刚中含柔,谓之“阳中阴”(   )。刚中无柔不为坚,柔中寓刚乃纯刚。柔为顺刚为逆,刚以直发为逆进,柔以圆化而顺遂。柔中寓刚,曲中求直,至成方圆。太极拳用以松柔,乃取法柔生、趋强之利。唯借松柔,才可最有效地“以外引内”、“以外应内”;依其柔顺流畅而为导气循经、造化内在、涵养真功创造条件。而且,松柔圆活自然、其象周全,寓透灵应妙化之利。柔以圆缠之妙而“沾连粘随”,又以顺遂之能而“不丢不顶”。活在圆环,妙在圆缠,贵在圆通,即柔即圆,圆活柔顺,总占先机。故而,李派太极《十三丹》诀云:“柔软功夫第一宗”。

对于身法的松柔要求,李瑞东老先师有句原则要言:“身如长蛇,腰如皮条”。而“缠绕捻拧裹定”之身法六要又是这一松柔象征的具体要求,从而形成李派太极拳的身法特征。缠在手腕,绕在手臂,捻在双足,拧在腰胯,裹在双肩。而定即中定,千旋百转不离环中。如此,节开筋驰,腰为总枢,一动全动,一转全转,节节活转,动动成环,环环相连,一体蛇缠。而沾连粘随、引化擦蹭、进切欺靠,全在松柔圆缠中。这至简至妙,就是顺其自然,这自然就是松柔,就是圆活。至于健身大用《概述》中已有介绍,此不多论。

松乃静之体、和之象,松的实质即是静,是心安神静。松沉、松净、松柔,都根于神意又本于静。传统太极拳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内功拳。神乃拳之精,意乃拳之胆,气乃拳之魂,形乃拳之魄,故“重内不重外”。但是,“重内不重外”绝非“要内不要外”,“重意不重形”也绝非“要意不要形”。内之神意外者形表,阴阳相合本末相依,这才完然一太极。以本统末,以末表本,本末互用,内外互济才是一个完美整体。无本则无末,无末也无本。抓住根本表自圆。明本末在于晓主次,不可本末倒置,宣宾夺主。神属先天,意属自然。所以太极拳强调突出心神意念。随神从意形即自然。“道法自然”,自然就对。所以诀曰:“敬心诚念随意变,不求形真形自真”。抓住了神志就如提纲携领、抓住了根本。从而才确保了内外兼修及其内美心性外美形体的双重功用,美在自然矣。道品纯粹、道质素朴、道性自然。所以,打太极拳丢弃内里精华,片面追求表面浮华,甚至涂脂抹粉、人工雕饰,这恰是“舍本逐末”、“丢弃天然”、“背道而驰”而误己误人。这正是太极拳传统真宗及其人文大理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