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1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葛根30克 黄芪30克 七剂
2010年5月10日三诊:
服上方后,头颈部及上身疼痛全部缓解,精神亦好转,仅臀部留有酸胀感,脉舌同前,仍然用原方加减: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木瓜30克 怀牛膝15克 薏仁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0克 七剂
服后臀部的酸胀感也消失,一如常人
组方解读:
经方中治疗因为风寒湿热导致周身疼痛的方剂不少,大多数以温阳散寒利湿清热为治,如乌头汤、白术附子汤、麻黄杏仁薏苡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等。临床治疗,习惯于用经方者,常常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选取以上方剂。然而柴胡桂枝汤的立意却与以上方剂有显著的不同。《伤寒论》第151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证候来分析,“支节烦疼”是指四肢烦劳酸疼,虽不剧烈,但缠绵不已;从方剂的组合来分析,是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两方都以“和法”为治疗原则,而不是以祛风、散寒、去湿、止痛为目的。这种病痛,最常见于中老年或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最容易在劳累过后、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时发生,各种检查都显示不出有严重疾病,用药偏凉、偏温患者都感觉到不适。这是身体虚弱或年龄趋于衰老,肌肉筋骨不胜劳累,不能适应温差、湿度变化所致,这种因为身体不能和调而出现的病痛,不能当做风湿一类病来治疗,应当视为“亚健康状态”,采用“和法”调治,故以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用,和阴阳,和表里,和营卫,和气血。全方药性平和,不偏温,不偏凉,具有调补与治疗兼施的特点,故在中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很广。疼痛是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如开春季节湿热萌生,则合用二妙散,即加苍术、黄柏;如属劳累所致,则合用当归补血汤,烦疼而致睡卧不安,再加鸡血藤、酸枣仁、茯神;如疼痛以臀部腿部为甚者,则合用四妙散,即二妙散加怀牛膝、苡米;如疼痛牵涉到颈部,则合用葛根汤,即加葛根;如疼痛剧烈,则合用止痉散,即加蜈蚣、全蝎等。
3、桂枝茯苓丸合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治疗痤疮
验案举隅--8:
尚某,女,27岁,2010年6月15日初诊:
脸上长痤疮几年,色红密集,挤压时疼痛,有白色分泌物,每月经前加重。4月份未行经,5月份行经2次,六月份尚未来月经,常经期紊乱,经色暗,经量较少,偶尔有血块,腹不痛,大便难解,一年四季手足冷,察之面色晦暗,皮肤油重,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处以桂枝茯苓丸合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
肉桂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大黄10克 栀子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黄柏10 连翘15克 乳香5克 没药5克 花粉10克 浙贝10克 皂刺5克 炮甲5克 三剂为蜜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以服一个半月。
2010年8月3日二诊:
上方服完后,手足冷、大便秘结显著改善,脸上痤疮不再发作,但月经仍然不对期,原方继续服一料,并以加味逍遥散调治,数月而愈。
刘某,女,24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
从18岁起开始长痤疮,延绵不断,天热时痤疮变红、变大,甚至化脓,触之疼痛,月经提前、量多,大便偏干结。察之面色红,舌苔薄黄,脉沉涩。处以桂枝茯苓丸合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大黄炭10克 黄连10 黄芩10 水牛角15克 生地30 银花30克 连翘15克 蒲公英15克 野菊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10 克 三剂为蜜丸,大约可以吃两个多月,每日2次,每次10克
2009年12月7日二诊:
服上方后,痤疮开始好转,月经提前、量多的情况改善,大便通畅,脉舌如前,仍然用原方为蜜丸继续吃三个月,后以原方去五味消毒饮加凌霄花、茜草、藏红花为蜜丸消除痤疮留下的疤痕,告知避免熬夜,服辛辣、发物及油炸食品
组方解读:
痤疮为青年男女易患的疾病,现今中年人发病的亦复不少,除了西医认为的雄激素过高容易导致之外,日常油脂、蛋白摄入过多,抽烟、喝酒、熬夜,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中医一般从火毒炽盛或湿热蒸熏两途入手治疗,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煎剂,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爆发期有效,慢性期无效,长期服用则患者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此为过用寒凉所致。临床报道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可以治疗痤疮,通过通阳活血的途径使郁火消散,痤疮平息,患者多有手足冷、大便不畅等证候。但较为严重的痤疮,此方则效果不理想。以上说明痤疮的治疗,需要通阳活血与清热解毒两者结合。我常以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为主,痤疮散大、红肿为甚者,则合用五味消毒饮;痤疮硬结、分泌物多者,则合用仙方活命饮;痤疮密集、油脂较多者,则合用黄连解毒汤。患者明显有手足冷、舌质暗的,桂枝改用肉桂,加强其通阳的作用;大便稀溏的,去大黄,酌加少量干姜;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的,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皮肤油脂特多的,加猪牙皂角化痰。一概制成蜜丸或水丸,便于缓图,长期服用,以避免汤剂的寒凉过度。配合得当,临床效果颇佳。
4、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茯苓丸合百损丸、阳和汤治疗股骨头坏死
验案举隅--9:
胡某,女 65岁,农民2009年11月10日初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