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太极拳锻炼与经络没有直接关系 (2010-04-11 17:49:07)
标签: 经络 小周天 劲力 分类: 太极拳理法要领探讨
太极拳锻炼与经络没有直接关系
【提示】
本文为2010年有较大增删完善的修改稿。修改前的文稿《太极拳与经络》曾发表于2006年台湾《太极拳》总168期。本文首次明确提出和全面论证了经络与太极拳没有直接的关系,约二十世纪末盛行的将经络与太极拳具体直接联系的各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对于太极拳都是误导。
作者 魏坤梁
一.八十年代之前还没有太极拳之气循经脉的说法
约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人或著书立说或在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太极拳的内气就是中医所说的“经络之气”,说练太极拳意念随着拳式动作变化,就相应有内气在人体十四经脉中循行流动,随着意念关注的拳式动作不同,内气循行流动的某经某段也不一样;有的还具体精细到说做某拳式动作时,就会意识到内气从某经的某穴流到某经的某穴某穴,打一套拳自然要不断调换意念关注的不同穴位。这种练拳法还被称为是“循经合脉”。对照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医典籍与道家典籍关于各自之“气”的论述,这种“循经合脉”等的说法不仅违反太极拳经典理论,也篡改歪曲了中医有关“经络”的理论与道家有关练“气”的理论,无论在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经典拳谱中、古代和近代的道家典籍中、古代至现代的中医学说中都是没有依据的,在事实上也纯属子虚乌有,是经不起科学验证的,纯粹是属于胡编瞎造,是对太极拳学练的严重误导。论述于下。
中医学中的经络是几千年前中国古人通过医疗实践等总结确认的一个人体生理现象,在《黄帝内经》中己经形成系统的理论;到了晋代,在皇甫谧编撰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中,穴位命名全部完成;到了金、元时,在何若愚、滑伯仁等的著作中经络学说又有了很大的完善,自古以来经络理论对中医临床实践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经络的实质虽然至今有关专家仍在探索研究中,一直未找到实质的解剖形态,但现代许多研究证明经络的客观存在,如《中国针灸》1981至1985年各期陆续报道了经穴的低电阻、高电位特性,经穴的冷光高于非经穴部位的特性,经穴在高频高压静电场下发光高于非经穴部位的特性,经穴针刺后用热象仪可观察到近体表经脉呈现温度高于非经脉部位的低温带特性,许多人穴位经针刺有明显的酸麻胀重热冷等感觉循经脉传导的特性等等;医疗实践证明:经络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与病理关系十分密切。
上世纪约八十年代气功热时期,气功界的就有某些人提出练气功中有“内气”沿人体经脉流行的说法,随之上世纪末,练太极拳“内气”随动作沿人体经脉流行的说法也开始在太极拳界中流行,究竟是谁开此说法先河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顾留馨太极拳研究》一书记载的顾留馨先生与唐豪先生的来往书信反映他们当时既尚不懂中医经络,又认为中医经络可能与太极拳有关。顾留馨先生在1982年9月第1版出版的《太极拳术》一书中指出太极拳有畅通经络的功效,但只字未提练太极拳有内气循经脉而行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完全符合中医学说的,是慎重、严谨、科学的,是正确的。因为所有的运动项目,不论是舞蹈、体操、田径、少林拳等等都是具有畅通经络功效的,太极拳也同样具有畅通经络的功效;但畅通经络与循经脉是两回事。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还没有太极拳之气循经脉的说法
二.《陈氏太极拳图说》没有说气循经脉
把经络内容载入武术书籍,从古今文献看,首先见于陈鑫先生1929年完稿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被改为《陈氏太极拳图说》),根据该书76页经穴图的右下方所写的“经穴歌录内经注”,这些内容是抄录自讲解介绍《黄帝内经》的书籍。由于《黄帝内经》中的哲学内容是《周易》的重要补充,尽管《黄帝内经》不属于儒家所十分重视的二十四经,古代和近代的不少读书人还是都读了《黄帝内经》。然《黄帝内经》毕竟是医学专著,结果不少读书人居然也潜心于中医研习,其中有的还精通了经络学说,不仅会诊病处方,对中医经络学说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晋代的皇甫谧、唐代的孙思邈、金元时的窦汉卿、滑伯仁等;但《陈氏太极拳图说》全书76页至120页共45页篇幅的经络内容抄录中,错误竟达100余处,既有经穴名称的错误,又有经穴位置的错误,既有前和后、图与文记载不一的错误,还有对于《黄帝内经》条文脱字漏抄的错误等,这些错误大多是属于中医经络学说基础性的知识,反映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完稿时对中医经络学说仍然并不熟悉。陈鑫先生抄录这些内容的目的在120页中陈述道:“打人必识穴道,不识穴道恐打伤人……故将针灸面背图、任督脉图绘之于前,以备学者观览,关紧穴熟读记之。”陈鑫先生抄录这些内容的目的并非是全面介绍中医经络,只是作个大致的介绍,并且己经说明仅为抄录,所以对抄录错误也不必厚非。
陈鑫先生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卫气论》抄录了《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中的一段话,主要是说卫气白天循行十二正经中的阳经二十五周,夜里循行十二正经中的阴经二十五周﹙即卫气每循行一周平均为28﹒8分钟﹚,一日一夜﹙十二个时辰﹚共循行五十周等。这些内容反映卫气的日循行于阳经、夜循行于阴经其路线、速度、时间都是有其固有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和行为所转移的。然而,陈鑫先生在这段话之后却说:“打拳每一势,阳气一动一周身,至于静,一静一周身;即心之一念动,阳气即一周于身;一念静,阴气即周于一身;十二时中逐日无间,随时所在,针着人神即死,击之不死即伤。”其所说的气不仅会随着动作而循行,而且不分白天黑夜,气之循行速度显然也比《灵枢·卫气行》中所说卫气的循行速度远快得多了。因打拳每一势动作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假设每一势平均10秒,那么其循行速度比《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卫气每周28﹒8分钟﹙即1728秒﹚快了近173倍。至于陈鑫先生所说的这“阳气”和“阴气”究竟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什么气,陈鑫先生在书中未加明确的说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可以随动作而行的阴阳两气绝非《黄帝内经》所说的经络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