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魏坤梁(2)

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魏坤梁(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04 18:19 编辑: 网络 查看:

轻灵,左脚跟落地才能悄然无声;左脚移动的轨迹会形成一段圆心在左外侧、弧度由左后方向右脚内侧、再向左前方的弧线。由于体重完全是右腿所承担,身躯的中轴线近乎落在右脚中,所以,左脚经过右脚内侧时,两脚的间距约小于身躯横距的二分之一。左脚的移动不能由左脚的主动用力形成。

双重

轻灵。因此,着地脚必须有落地生根的沉稳感。如果没有躯体的沉、转与胯内缩,单凭有的人所说的脊背之气提起脚,那是违反太极拳理法的主动自动;又因为脚前伸时腹和腰骶部之命门是不允许向前运动的,所以有的人所说的此时命门向前走到极限也是错误的;又有的人说太极拳中脚的移动是实胯托着虚胯将脚前送到位,从笼统的理论上讲,这句话没有错;但如果将这句话理解为脚与胯的移动是同向运动,那就表现为移动腿局部用力,移动脚是不可能轻灵的,这样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实胯托着虚胯将脚前送到位必须表现为胯与脚的运动方向相反。这就象军队检阅的迈步,胯与脚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这种动作反应是最符合自然合理之人体运动规律的;这种相反相成的运动规律在太极拳中有很多的表现,比如腰脊催动手向前运动,并不是腰脊也向前运动,相反腰脊是向后撑所谓命门后突的。对于这种相反相成运动规律的理解,许多人还需要逆向思维。至于有的人说太极拳迈步要有太空行走感,所谓太空行走是身体重心消失后身体竖直与沉稳失去的移动,一般的想象就是飘浮,则是太极拳所绝对不能允许的。必须明白太极拳的轻灵是包含着身体竖直和一脚沉稳的。

    说明: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作用下,全部由右脚向后蹬地催动髋骨前移所引起,腰骶部不仅不能主动向前移,而且是始终向后撑靠所谓命门后突的;右腿向前推动身躯的着力处是髋骨的右胯关节,表现为右胯后的臀纹沟处挤压感尤其大,臀纹沟的角度也随着身躯前移越来越小而向内凹陷进去;至弓步形成时,两臀后部形状相差不多,这样才能保证始终立身中正。要避免身躯前移中臀纹沟几乎没有角度变化,而体右髂嵴处的腰部却随身躯前移出现了弯曲而发生左臀后部竖、右臀后部很斜的凸臀。

三竖线齐头并进专主一方;弓步形成时,从俯视角度看,左大腿的外侧面与右腿的外侧面才是两条前后向的平行线,身躯轴线在这两条平行线中间的下支撑面中,左胯的腹股沟处充分内陷,前小腿是垂直的,膝盖不会前突,更不可能前突超过脚尖;右胯后的臀纹沟应充分地向前内陷,从而使得身躯立身中正;这样可以保证双手前按之两手的位置在前弓腿膝盖两侧的上方,搂膝拗步的单手前按之手的位置在近前弓腿膝盖内侧缘的上方,与鼻尖前后相对。

偏沉而不是双重的。前弓脚之所以可以提起移动,是因为后腿仍向后沉蹬、腰脊仍向后撑靠,在这样人体内力的作用下,人体实际体重可以由后脚支承;后脚之所以可以提起移动,是因为人体一旦消失向后的内力而将内力向前促使前脚沉蹬之力增大,人体实际体重是落在前脚的。

    上述过程步骤其实是一气呵成完成的,很难作截然的步骤分别。初步如此锻炼,动作幅度应该适当大一些,脚向下沉蹬的力度和时间要长一些,这样便于体验、有利于条件反射的形成,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动作幅度会自然地越来越小,脚向下沉蹬的力度和时间也会自然地越来越少。初步如此锻炼者如果追求动作幅度小则不利于学习,而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刻意地保持明显的动作幅度也是错误的。达到纯熟程度时这种动作的细节情况,别人往往是难以凭观察了解清楚的。

挒个步骤则是基本相同的。

    当前太极拳界中,以右弓步形成后为例的弓步连续进步,许多人的表现,可以用一本讲座教材性著作的说法来归纳,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