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常德太极拳运动协会会长罗少波《太极述真》(3)

常德太极拳运动协会会长罗少波《太极述真》(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2 17:07 编辑: 网络 查看:

6、前进、后退皆缠转——进身要圆裆转胯旋脊,重心轨迹随躯干缠转而转移,先走向后向下向前的弧线,再回转回升;退身亦然。而且,转移必须同步,上下必须相随。

上述六点囊括了太极十三式中五行步的全部内容,可见“三缠合一”的重要程度。

自悟拳诀:缠分主次,胯脊居中为主宰;

厘清本末,末梢全靠根节带。

二、 开合问题尤为重要(太极拳外形上两大突出特征之二)

1、什么是开合?

从盘架时的外部形态上说:由腰脊主宰,动用螺旋的弧形的动作,向着四梢(指手与足的尖端)去的叫做开,从四梢回归到丹田的叫做合。开合可细分为横向、纵向和前后的,纵横前后兼而有之,须纵横前后同步。横向和前后开合易懂,纵向开合则不易做好。主要表现为至下而上或至上而下的躯干渐次波动。而且,多表现为半蹲式的纵向向上波动传递动能动量(波动的目的在于消除阻碍动量传递的肢体拐点)。

2、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1“欲开先合,欲合先开”

2“开中要有合蓄,合中要有开发”(开半即合、合半即开)。

3、不易做到的难点:接受外来力须至上而下波动化蓄,而发力则应至下而上波动传感蓄发。

自悟拳诀:开合折叠,纵横前后总相兼;

          纵开难解,节节贯穿无拐点。

三、上下问题

1、身体以胯为界上下对拉拔长

行拳身态总体应做到下盘沉稳,而上体昂扬,并有意识地让上体和下盘以胯为界,上下对拉,对拉拔长。这样才能确保立身中正舒展,气血通畅顺达。

下盘沉稳主要通过运动中的圆裆松胯实现,上体昂扬则主要靠正脊和意念上的顶头悬来实现。初学者切忌上体随沉胯折腹凹胸,以免现出松懈萎靡之态,导致气血不张,神采不扬,气力不达(另外,手与手、腿与手膀亦需时常保持对拉对拔状态。)

2、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弹性起落问题,行拳有如坐簧,但起伏不宜大,而以自然不显眼为宜)。

3、沉胯必连带沉肩垂肘(胯与肩宛如有一连杆相连)。

自悟拳诀:下沉上昂,沉胯提脊头悬樑;

          对拉拔长,英武之气自飞扬。

四、连贯问题

用“引云流水”形容太极拳极度连贯的行拳方式可谓比较恰当。但要做到这一点,确需转换一个观念,即太极拳的连贯并不是简单地待前式完全走到尽头后再启动下一式,而应在前式即将走到尽头的贯性运行状态时超前反向转关(胯腰)启动下一式。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式的头尾叠合和无缝衔接。

自悟拳诀:

云水之流,上下连随本无缝;

太极之行,前后衔接更交融。

五、蓄发问题:

这个问题是学练太极拳的较难逾越的一道槛、一个难点。跨越这道槛,攻克此难点,需在对蓄发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再强化肌肉和体能训练方可。

蓄发过程及力学分析要点:

1、体胯螺旋偏沉——降低重心,含胸缩合,集聚重力于一侧(远离对手一侧,虚实分明),有意造成偏沉偏重;

2、偏生重力反弹——偏沉之势能转化为动能,取偏沉之压可获较大正压力之反作用力施于人;

3、躯干纵波传动——纵向波动的作用主要在于消除胯、腿等肢体拐点,最大限度顺借反弹力、顺传动量于上体以达击打点;

5、双臂缠转对拉——附加臂膀肌腱捲放弹力,以增强打击动量。

6、脊椎反弓备弹——实为躯干前后之开合,以进一步增大正向击打动量;

7、最后众开俱合——是指纵向的横向的和前后的开蓄一起合,最大限度调动全身质量,最大限 度加快发放速度,在自求稳固的前提下,争取

上述蓄发过程应注意:重连惯、俱开合、不断劲、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吸提蓄、呼发放。

自悟拳诀:偏沉蓄发,要义全在一开合;

质速双调,周身震弹虱科落。

 

知晓太极拳学练途径

学业均须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此理众所周知。但太极拳属于

第一步:择师面授,启蒙搭架。初学者,不可高估自学能力,必须寻师面授。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