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亮先生致力于全面继承和发扬先师的武学传统,研究先师的武学精髓,同时,他也是一位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富于理论创新的武术大师。
他在“首届世界太极拳文化论坛”上,把“吴氏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和实践”精辟地概括为:
松静减压,缓慢增力;
想穴除疾,细腻化瘀;
柔化防衰,观妙开智;
中正安舒,单重轻灵;
体脑并练,益寿延年;
阴阳合德,与天同运。
这十二句四十八字歌诀,既揭示了吴式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也融合了他几十年来习练吴式太极拳,探索吴式太极拳奥妙所感悟的太极真谛,把吴式太极拳所蕴涵的武学、中医学、气功学、生理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和阴阳学说等科学基因和有机元素系统地归纳综合为一体。
松静除张,缓慢增力,
细腻化瘀,想穴除疾,
柔化抗衰,观妙开智,
体脑并练,益寿延年
阴阳合德,与天同运。
显然,这一次所总结的四十八字歌诀比五年前的概括,不仅措词更为准确,而且增加了“中正安舒,单重轻灵”两句八字,使吴氏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得到了更为充分精确的总结与表述。
张全亮先生所总结归纳的吴式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完整系统、具体精微,涵盖了武、医众多层面的深奥内容,从六个方面切入其理论内核:
一、“松静减压,缓慢增力。”
张全亮先生讲当今社会,从上到下,从老到少都有各种不同的压力。有思想上的压力,有工作上的压力,有生活上的压力,有情感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及时解除,就会形成身体某些脏腑和部位的紧张,紧张是万病之源,长期得不到缓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各种疾患。解决的办法就是经常不断的给自己减压。
吴式太极拳有独特的松静减压方法,使人的思想放松,使人的关节韧带,上自颈椎头颅、下至手指足趾节节放松。
松,不但是习练太极拳的入门功夫,而且是太极拳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张全亮先生在答中华民族网络电视台记者问时特别强调:“从动作外形和意念上要求,是做每一动作时,周身所有的关节都要前后、左右、上下极力拉开。想象汗毛要竖起来,皮肤和肌肉,肌肉和骨骼,骨髓和骨髓腔之间要拉开距离,在意念上要尽量放松。每个动作在展、放、开、发时,还要做舒伸到‘其大无外’的想象。”
静,是指太极拳运动中神情专注,清静空灵,动中求静的一种修练功夫。道教《清静经》就是专门讲静功修炼的古老经典。它认为:“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要去除这些牵扰,就必须以“清静”法门去澄心去欲,参悟大道,“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老子》主静,以“清静为天下正”;理学家以静为格物致知的途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历代古圣先贤都十分重视静功修炼。诸葛亮“宁静以致远”的座右铭成为了千古格言;朱熹要求他的弟子半日打坐半日读书。他说:“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王阳明的静功修炼体会则认为:“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所以,曾国藩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后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太极拳是动中求静,静以制动的上乘‘静’字功夫。《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王培生先师还创立“按窍运身”的穴位运气法,因而尤其强调太极拳运动的入静功夫。张全亮先生在答中华民族网络电视台记者问时说:吴式太极拳在练拳时要“先在心,后在身”,平心静气,心灵净化,万念皆空,虚静至极,以实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搅海,尽性立命”(唐代李道子所传《授密歌》)。的太极拳的高级境界。
松,重在于肢体的放松;静,重在于意念的入静。松与静,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使人体达到心静体松,气敛神凝,沉着从容,纵横开合,鼓荡飞腾的虚灵境界。吴式太极拳认为只有进入这种松静的拳境,才能以心行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气动身随,进入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境界。
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而求缓慢,式势都要圆缓运身,徐徐用力,要内实精神外示安仪,牵动往来气贴背,引领精血入骨髓。从而使心灵进一步得到净化,大脑得到休整,四肢百骸血脉畅通,五脏六腑功能协调,修复各种因抑郁、焦虑、失衡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功能性障碍,使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紊乱失调能得到缓解、康复。缓慢增力之力,乃力量、素质、潜力、活力的总合是也。
二、“想穴除疾,细腻化瘀。
吴式太极拳习练以细腻著称。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六球相佐;一是按窍运身。
关于“六球相佐”,张全亮先生在答中华民族网络电视台记者问时作出了详尽解释:“所谓六球相佐,就是练拳时四肢的虚实变化,要以身体之六球(两眼球、两肾球、两睾丸球)操纵。即动肩、动胯时,要把意念放在睾丸上;动肘、动膝时,要把意念放在腰子上;动手、动足时要把意念放在眼球上。这是已故太极拳大家王培生老师在数十年的武术实践中验证、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在实践中一试便知:两睾丸管两肩、两胯。即当两个睾丸向内收缩时,两肩、两胯是无力的。当两个睾丸向外膨胀时,两肩、两胯是有力的;两腰子(内肾)管两肘、两膝。即当两个腰子向内收缩时,两肘、两膝是无力的,当两个腰子向外膨胀时,两肘、两膝是有力的;两眼球管两手、两足。即当两个眼球向内收缩时,两手、两足是无力的,当两个眼球向外膨胀时,两手、两足是有力的。用‘六球’操纵肢体,是以内使外,不显山不露水,具有隐蔽性。发力由内到外,完整不懈。六球相佐是交叉相助的,即动左边时着意右边的三球,动右边时着意左边的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