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所言就是太极推手与其它打手和散手技击的区别,这些均是在训练时的发放效果,如果能随时随地、随机而用的话就是古书和前人说的打手,即今人倡导的太极散手;然后加上不用任何限制的手法(跌打摔拿),就是实用太极拳了。
太极推手本来是采用沾、连、随、粘的方法,不许脱手、突施冷手,不许抓住不放、生拉硬拽、互相搂抱,在有的太极拳流派的推手里又综合“摔法”、“打法”、“拿法”于一体,笔者认为这是推手的升级,容三者相互使用,如果是训练实战,未尝不可。但出现在传统武术对抗形式的比赛中,就应该成太极散手比赛了。在切磋、交流情形下,对于“不摔”、“不管脚”、“只许拿劲路”、“不许拿反关节”等说法要区别分析。所以,我们既提倡趣味推手,又建议把太极推手的比赛,改为打散手比赛;而且要完善比赛规则。(只是规则要符合传统太极拳的特色,用经典理论来指导实践)
在此笔者再用一代宗师的真实描述和功夫作为检验标准:杨澄甫宗师有一段精彩的真太极描述:“纯粹太极,其臂如棉里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于丈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能得这一段真认识的才得真传,这才是杨式太极的真传标准)这中间提到推手和粘人的要求,都是我们用于太极推手和运用的唯一标准和圭臬。
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三,推手与散手的运用及关系
所谓太极散手是熟练掌握了太极推手技术,懂得了推手训练中已经掌握了听劲、懂劲之后,在随时运用拳技的任意招法双方较技,按竞技要求分胜负的竞技手段和实用方法。太极散手是太极推手在比赛或其他实用情况下的临场实用,是非训练的推手、是较技决定胜败的招式。散手也叫招式,或称“着”,太极拳任何一招都是应敌之方法,其中情形有二:一为打;二为发;发人之法,都是固定之“着”,较打人之法要进一层次。因为打人止于敌身;而发人则掷发远仆(远处跌倒)和失去重心而倾斜或倒下,而且还能继续施以打击,这就是高一层的原因。
我们知道散手是拳术中用于实际对敌战斗、交手较技的一种手段方式。即是在实际技击、防人攻打的过程中,进行化解反击的各种方法。武术套路是散手的组合,太极拳中,古“三世七”,就是三十七个散手。太极拳的散手全是由太极推手的听劲而来,而听劲则是有粘住、粘着得来,如果不粘住对手,不知听劲而用散手,就是外家格打,这样未必招招能用,而听劲后方施太极散手,就能发放由我。散手运用,是对敌交战中的各种技法,对方来击法不定,我也不能用定下破解一法。那么对应千万种拳法,我也不可能记住百千种打法和解法,而只能随机应变,这随机应变就是既要平时练出极灵敏的感觉,又要手疾眼快,但都不能应付全部,要上层次就必须有粘住、粘着变化而来,但现在拳手都是快速散打,手脚极快,以离开见长,但仍有要相接触之处,因有接触点才能施力,接触点就是粘住点,我们就必须贴进近身粘著,然后由听劲、懂劲变化自己用法,就随心所欲了——动急则急应、缓动则缓随,得机得势发放即成。这就是太极拳散手奥秘,也是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无为与有为思想,与“无法对有法”的现代李小龙武学逻辑一脉相承的秘密。
散手是拳术的终极运用,推手是拳术的训练方式,打手是交手和运用的综合性古名词。现在有人虽理智地分学习性质推手与竞技性质的推手,但笔者认为竞技性的推手不存在,推手是学习、训练功夫的初级阶段;推手比赛是推手升级为散手在实用中的一部分。打手是古人专有所指的综合性名词,是我们用古文化与新文化交接之时解读失真的产物(笔者不敢用本人可怜的知识解读古人智慧)。所以,现在还是用推手表示训练途径,用散手表示终极结果和运用要好。
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四,趣味推手的建立简说
如前所述,竞技性质的推手已经不是通常定位的推手,那或许改称为散手、或打手比赛更为恰当(而且细则也要随之有所改变)。所以笔者在此用趣味推手来构筑其推手体系。
一、训练推手
(单推、双推,定步、活步)
二、趣味推手
(搭手与弹发、喂劲与化发)
三、发放推手
(单操发放、乱步发放)
四、打手散手
(坼手运用、散手随发)
上述四级推手、散手体系是笔者近四年来特别用心揣摩、推崇的方案,并付之于教学实践,且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体系以利推广和让大众受益。
作为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必不可少。在拳架已经熟练掌握的情况下,遂开始第一步的训练推手。一是锻炼人真正放松、全身协调达到周身一家;二是检验拳架是否准确合度和使用内涵;三是训练人的听劲和懂劲的能力。其方法就诸如流行的范式,如上世纪20年代由杨家开始的那些基本方法,后由大批大师演绎而成的推手训练基本模式。当然各家难免有各式的特点,大师们有各自的心得而又独到地改变和自己的风格。但这都是第一阶段的基础训练。
第二步就要进入实质性的训练。除心理质素锻炼外,明白掌握经典口诀的实用方法,在老师、师傅、教练的指导下开始趣味推手的学习。首先,克服现代人的虚荣心及看重输赢名气的心态,记住“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的口诀,在按基本方式的训练中,开始相互喂劲,试力,从搭手摸劲、推压、到粘走松沉,从体会、捋、挤、按的劲力招法,到粘随走化和弹、抖发放;体会听劲、懂劲和化劲,循序渐进地领会发劲与放劲;再到采肘靠的综合发放。这是一个需要较长的锻炼时间的,不亚于练拳架的过程,因为从全身松通透体,到灵敏的听劲和懂得劲的大小、方向、再到自己反应而借力发放这些过程,在训练和体会这些内涵的悟道心意功夫,非一日之寒,所以不能等闲视之。故古人有“十年太极不出门”之说。我们之所以提倡“趣味推手”的说法,就是鉴于时下健身要求高于技击实用,太极拳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能健身养身。对于大多数练太极者来说是很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