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到此水西流]据《旧唐书》191卷一行禅师本传记载,他奉旨编制新的历书《大衍历》以替代旧历,不远千里来国清寺求师请教天文数学。当时高僧达真预知一行将至,又说“现在前门水向西流去,弟子该到了”。原来时值大雨落过,涧水猛涨向西涧回流,故有此说。后人在丰干桥畔立碑纪念。
[丰干桥]在寺前,单拱石桥,拱作椭圆形,石子桥面,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两侧有石板护栏。宋代时为纪念唐代僧人丰干而建,清乾隆卅年(1765)重修。南首两侧有石狮护卫。
[主 要 建 筑]
[山门]寺前照壁写着“隋代古刹”四个大字,“隋”字引用隋唐时的古字,点出了国清寺的年代悠久。山门与一般寺院在正中直开不同,这里的山门在照壁的东侧,朝东而开。给人一种亲切、幽谧的感觉,也符合中国人“紫气东来”的吉祥心里,体现了对寺院的创建者—智者大师的怀念(智者塔院在寺东北面)。游访者虽然转了一个弯,多走了几步,但却弥补了寺前的开阔地不足的缺陷,使寺院多几分含蓄,少几分直露,堪称匠心独运。山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说明该寺重视佛学研究,以讲经说法为主,与侧重修禅、戒律的“禅寺”、“戒寺”有所不同。两旁楹联(见天台山诗词)概括了寺院的悠久历史,清幽环境和深远影响。为高僧澹云、寒叶所作。
[汉白玉石狮]殿前双狮,系汉白玉雕成,是清代珍贵文物,1973年国清寺全面整修时,经周总理批准从北京故宫运来的。这对石狮象征着狮哮吼百兽匿迹,七十二种幻相降伏,扶正祛邪。脚下踩绣球(权力的象征)的为雄狮,踩着小狮子(代表母性的慈祥)的为母狮。
[弥勒殿]正面放着弥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坐像。布袋和尚契此(?--916),五代僧,身躯肥满,言语无恒,常以锡杖负布袋入市行乞,面现喜悦之相。在奉化岳林寺圆寂前遗下偈言,自称弥勒化身,后人多塑于山门。弥勒背后设手执宝杵的韦驮青铜立像,他是佛祖的保护神,曾舍命追回佛祖的舍利子而被封为金身菩萨。其手横架宝杵,表示该寺是十方丛林,可以接待云游四方的僧侣。左右分塑密迹(红脸)、威迹(黑脸)二金刚塑像,又称为“二天王”,手执金刚杵守护佛刹。
[钟鼓楼]位于弥勒、雨花殿之间的东西两侧,都是边长6米、高11.7米的正方形两层楼建筑。分别放置钟、鼓,上下两层中间沟通,形成回响共鸣。其中铜钟一式两口,高175厘米,宽134厘米,另一口放置在大雄宝殿中。一般在国清寺举行盛大节日或法事时用。
[雨花殿]即“天王殿”,因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灌顶大师登台讲述《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神灵降下雨花而得名。供奉四大天王,俗称“四金刚”。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南方增长天王,其身青色,执宝剑,其剑无鞘,表示宝剑永不入鞘,时刻维护佛法;东方持国天王,其身白色,持琵琶,但琵琶无弦,若加琴弦,则动听天乐愈加美妙,易使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北方多闻天王,其身绿色,执宝叉(雨伞),其伞无架,无法为自己挡风遮雨,意为时刻警惕自己要保卫佛法。西方广目天王,其身红色,执蜃(龙),蜃无鳞,蜃在古代是作恶多端的动物,所以广目天王去鳞镇住它,用来广度众生;民间则将四大天王所执的四种法器连在一起隐喻风、调、雨、顺,寄托“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走出雨花殿,登上台阶,我们可以看到两旁种着参天大树,有四株树龄在四百年以上的樟树和柏树。在台阶上的空阔地上有一尊精致的青铜鼎,和大雄宝殿前的大青铜鼎(下面介绍)成为一套,都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运来的,为国清寺一宝。
[大雄宝殿]殿前月台正中竖立着清乾隆卅三年(1768)所铸的大清铜鼎,双耳三足,呈塔形,高3.8米,雕有日月和法轮、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结等八宝图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雄宝殿”四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所题,字体为竖幅,说明了国清寺自古为皇家寺院。“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为如同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大殿九开间,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建筑面积797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建筑。正中供奉清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青铜坐像(外贴真金),连座高6.8米,重13.5吨,也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运来国清寺的宝物。且其佛像造型相当独特,是张娃娃脸,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两旁侍立其大弟子“多闻第一”阿难、“头陀第一”迦叶二尊者。
释迦牟尼坐像背后塑有南海普陀落迦山全景和天台山的一部分,正中是飘海观音,善财童子和龙女随侍。大殿后壁左边是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代表着智慧和威猛;右边是骑白象的普贤菩萨,代表着“理”和“德”。大殿两侧坐着十八罗汉,相传是释迦牟尼圆寂前指定留在世间普度众生的。雕像用元代楠木雕刻而成,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中降龙罗汉相传是济公的前身。
[梅亭]在大雄宝殿之东,原是伽蓝殿,1973年改建而成。亭前古梅相传是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手植,旁有天台同盟会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等所书的“隋梅”碑记及跋语。“文革”中,隋梅濒临死亡,经过寺僧精心呵护,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满枝头,硕果累累,人们都说古树也通灵性。住持常以1400多岁的梅果款待嘉宾,以介眉寿,日本僧人把之称为“长生不老果”。
[法乳千秋亭]1982年10月由日本天台宗出资兴建的祖师显彰碑亭。亭中并列三座石碑。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左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右为“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三块石碑的正面文字均为赵朴初撰书,背面为日本天台山总本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长老题书。现日本天台宗有教派9种,信徒近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