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这一天,家家备有月饼、瓜果、点心,晚上举杯赏月,叙天伦乐事。出门在外的人,有的也要赶回与家人赏月团圆。旧时,有的趁月色到邻居菜园里偷个大冬瓜,用红绸子包好贴上宫花、选个相貌端庄的小孩抱着,尊一位贤老带队,敲锣打鼓,送到久婚未孕的妇人床上,用被子盖好,祝福早生贵子,叫“送瓜”。新中国建立以后,送瓜的现象少见,中秋团圆的习俗仍盛行。
7、重阳节。九月初九称“重阳节”。人们趁天高气爽登山望远,叫“重九登高”。有些学校也组织登高秋游,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农家一般习惯在重阳佳节酿造米酒,有“重阳酿酒桂花香”的流传,据说常年饮用,可以消灾长寿。
8、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称“小年”。民间流传:“年近二十四,家家办年货”。人们普遍开始采办过年生活物资。打扫卫生,收债还债,准备过年各种事宜。
9、大年除夕。十二月最后一天,人们要宰猪网鱼,热热闹闹过年,远离家乡的人们要赶回与家人团年,进餐前,各家要点燃香烛,用佳肴美酒供奉天、地、祖先和宅神。晚上称“除夕”,一家人围炉烤火,坐接新岁,谈古论今,谓之“守岁”;长辈要给小孩发红包,称“压岁钱”;子夜,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辞别旧岁,迎接新年。而贫苦农民,过年如“过关”,不仅缺钱购买生活物资,还常遭逼债折磨。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生活普遍上升,过年和守岁,更为欢乐。
10、其他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有“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均举行庆祝、纪念活动。这是大家都悉知的,不作阐述。
综上所述,要全面了解与感受双峰风土人情,可以去双峰农村各地“走马观花”,或者与某地人们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只有与双峰的普通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领悟到双峰文化的精华与魅力。(编辑/姜友富)
(作者罗绍志著作家、研究员,全国党史先进个人。中共双峰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员,中共湖南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