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峨眉山佛教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

峨眉山佛教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11 06:1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点睛】峨眉山位于四川西部,是佛教圣地之一。每年前去朝山和旅行的人络绎不绝,因之有着重要影响。峨眉山与佛教有着甚深的因缘,山因以佛教而扬名,佛教赖以山而传播,两者相互依存,同享誉于世。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的角度等方面来讨论峨眉山佛教及其文化,试图阐述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谬误之处,祈请指正。

 

文/黄夏年

 

 

峨眉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众山之一,属于青藏高原地隅。由大峨、中峨、小峨等几部分组成。《禹贡》云:“地脉向中国来者三支,南络发昆仑,迤东南而行至大峨山,直南折而东为五岭,复折而东北,大尽于建康,其支络于吴、闽、越,是峨山为昆仑之次,明矣。”这里,虽然说法拟有些不确,如吴、越、闽的山地应属于天目山和武夷山系,但却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它是西南地区的名山,故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震旦国第一山也”的说法。

“峨眉在蜀,为最高峻,盖众山磅礴而成。齐之泰岱,楚之武当,皆不能及也。”峨眉山当然还是四川的名山之一。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大名山”的说法。他们是: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和四川的峨眉山。

从地理位置看,五台山雄踞燕代,俯南坐北,是中国北方佛教的重镇。普陀山占东海之水,四面环海,为南天佛国。九华山座于华中,是长江中下游的佛教圣地。由此可以看出,在长江上游的广大西南地区,只有峨眉山被列为佛教名山,是我国佛教徒公认的、惟一的一个在西南地区有全国意义的佛教圣地,把它称为“西南佛国”决不过分。

就此而言,峨眉山本身在中国佛教中据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就是在西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

佛教传人四川,遍布全川境内。根据四川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地理分布的特点,四川的佛教大致可以划为三个佛教文化圈。

 

 

第一个是川西佛教文化圈。其影响地域是西到雅安,东至乐山,南及凉山,北泛成都。在此文化圈内,峨眉山是川西佛教徒修行、参学活动的中心,成都是佛教活动的聚散地和交汇处或中转站。乐山大佛也是这一文化圈内著名象征,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是川东及川北佛教文化圈。其地域是西到内江,东达万县,北上广元,南下宜宾。在这个文化圈里,重庆是川东佛教徒活动的重要场所和集散地,广元是川北佛教徒的聚会中心。佛教石刻是此文化圈里最富有特色的成果,它集中了四川大部分石刻造像,著名的有大足石刻、安岳石刻、巴中石刻、广元千佛崖等。密教也曾经在此地区一度流行。

第三个是藏传佛教文化圈。其地域是阿坝、甘孜等藏民族生活的四川西北广大地区。藏传佛教一直是当地的传统宗教,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甘孜理塘寺藏文大藏经版是当地藏民族佛教文化的集大成之果,在西藏、青海和甘肃等地也有影响。

上述三个佛教文化圈鼎立,构成了四川佛教文化的总体。每个佛教文化圈内既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发生了与其它佛教文化圈融汇、交流的现象。限于本文的主题是讨论峨眉山佛教,故有关其它佛教文化圈的问题暂不涉及。

笔者认为,峨眉山是川西佛教文化圈的中心,由于它保持了自己信仰的特色,流行千年而不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川西佛教文化圈,也是峨眉山佛教文化圈,即以峨眉山佛教的面貌而显现于世。峨眉山佛教文化不仅是西南佛教的奇葩,而且还是四川佛教的一枝独秀,对中国佛教、西南佛教和四川佛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影响。

峨眉山佛教之所以能被选为四大名山之一,其最显著的表现是在于它那独具特色的信仰。在四大名山中,五台山被看作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而峨眉山则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普贤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梵名为“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意译“遍吉”。传说他是印度转轮圣王的第八个儿子,曾经“证穷法界,久成正觉”。为了帮助释迦牟尼兴教,于是隐本垂迹,现菩萨相,专司佛之“理德”为著,以行教化度人。在寺院里,通常将他塑成骑白象的力士,居释迦右边,与居左边的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一起被人尊称为“华严三圣”。峨眉山之所以能成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因为《华严经》曾经说过:

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普胜(普贤),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中国佛教徒据此将西南地区的峨眉山指断为普贤道场,于是流传下来,而成为四大名山之一。此外,峨眉山成为名山,还因为昼有“佛光”,夜有“圣灯”,它们符合佛经中所说的“光明相”之义。

在佛经里,除《华严经》提到普贤的名字和行迹外,《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等大乘经典也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出现了专颂普贤行化的《观普贤行法经》等经典。从各经的内容来看,普贤信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化众生,令心清净行。普贤修菩萨道,获得觉悟,不退三昧,发菩提心,教如来弟子,俱起清净之心,度众生于劫海,是故“人行普贤行,行普贤行者,不见恶相及恶业报身”。

2、亲证菩萨相,以德相修持之终。菩萨德相本不可思议,非佛莫由。普贤成就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变化自如,无所住,无差别自在,所在福德不可穷尽,“尔时一切菩萨众,皆向普贤合掌”,有无量的功德。

3、即身即佛,遍周世界。普贤承佛神力,人于三昧,获如来藏身,人一切佛平等性,是故“尔时普贤菩萨,皆有十万一切诸佛,而现其前”。“普贤恒以种种身,法界周流悉充满”,成为佛的化身、应身、报身之三身,同恒河沙,微尘数,一念之中,悉见诸佛,遍满十方。

4、受众生供养,成就凡胎色身。普贤赞叹如来功德,演说十事,若人能遂普贤愿,读颂受持及演说,如是获除疾、成道、证知、转法轮、智慧圆满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