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调查概况
交通调查包括评价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与交通管理情况等内容。本项目为商业项目,其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的高峰时段相重合,交通运行状况调查时段选取为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
1、交通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针对项目影响区域内现状主要交叉口:咸嘉湖路与岳华路口。
2、交通调查时间
本次交通调查时间为 2015 年 11 月 17 日(星期二)~11 月23日(星期一)高峰,时段 7:30~9:30、17:30~19:30。
3、交通调查内容
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情况、高峰小时交通量,主要道路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公交车次及客流量等。调查不分车种、分转向进行。
(二)节点交通流量调查
1、交通流量数据
根据现场交通调查发现,早高峰 08:00~09:00 的交通量最大,路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如下表所示。
表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 pcu/h)
交叉口
咸嘉湖路与岳华路路口
进口 左转 直行 右转 合计 总计
东 0 2902 630 3532 8288
西 562 3004 0 3566
南 0 0 0 0
北 540 0 650 1190
2、交通量分析
考察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通常采用交通流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饱和度)即 V/C 比作为评价指标,并依据饱和度大小将交通运行状况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服务水平。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标准采用《交评导则》的规定、见下表所示。
交通饱和度(V/C) 服务水平 车流状况
V/C≤0.25 A 自由交通流
0.25<V/C≤0.50 B 稳定车流,稍有延误
0.50<V/C≤0.70 C 稳定车流,能接受的延误
0.70<V/C≤0.85 D 接近不稳定车流,有较大延误
0.85<V/C≤0.9 E 不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较大,司机无法接收
0.95<V/C F 强制性车流
一般饱和度为0.85以下为可接受水平。
参照目前国内的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调查交叉口各进口道的车道数,信号周期,绿灯时间以及车型比例,流量分析特征(左转,右转,直行比例) ,根据现状道路、交通管理等条件与实测的交通流量,分析区域内交叉口各进口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如下表所示 :
交叉口
咸嘉湖路与岳华路路口
进口 进口道通行能力 现状进口交通量 饱和度 服务水平
东 4400 3532 0.80 D
西 4400 3566 0.81 D
南
北 2000 1190 0.59 C
通过现场调查及上述分析,可知现状影响区域内,岳华路北进口道的服务水平尚可,其他服务水平较低。以上分析是按一周七日的平均值进行计算的,在周五下午、周日下午、周一上午,车流量更大,服务水平更低。
3、新增交通预测
根据贵局公布的计划,在咸嘉湖路龙王港一侧狭小地域(占地面积仅27756平方米)将建三栋150米高,容积率9.0的建筑,总建筑面积27756*9.0=249804平方米。
根据《交评导则》的出行率指标参考表,在城市中心区,普通商业高峰小时出行率值为 16~18 人次/100 ㎡建筑面积,取中位值有 17 人次/100 ㎡。通过上述数据,可预测得高峰小时居民新增出行量,出行量为42467(人次)。
如果只建一栋150米高,容积率9.0的建筑,预测高峰小时居民新增出行量,出行量为14156(人次),以下道路交通影响评价按只建一栋高楼来计算。
4、道路交通影响评价
通过对目标年背景交通量及项目新增交通量的预测,进一步分析道路的服务水平,若服务水平变化较大,则认为项目的开发对周边交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若服务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则认为项目的开发从交通的角度来讲是可以接受的。
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采用建设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的规定,各等级道路路段一条车道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如下表所示:
行车速度(Km/h) 60 50 40 30 20
基本通行能力(Pcu/h) 1800 1700 1650 1600 1400
设计通行能力(Pcu/h) 1400 1350 1300 1300 1100
结合上表中的路段服务水平评估标准,得到项目开发与否道路路段交通状况对比情况,
路段,起讫点,通行能力,背景流量(上行,下行,MaxV/C,LOS)叠加后流量(上行、下行、MaxV/C,LOS)
咸嘉湖路,岳华路-营盘路隧道口,3422,2902,3004,0.64,C),(7620,7722,>1,E)
咸嘉湖路,岳华路-金星路,3422,(2902,3004 ,0.64,C),(7620,7722,>1,E)
岳华路,咸嘉湖路-桐梓坡路,1555,(562,540,0.35,B),(5382,5360,>1,E)
综上所述,如果在咸嘉湖路龙王港一侧狭小地域建一栋150米高,容积率9.0的建筑,将导致该地段交通整日拥堵,并无法进行有效疏导,更不要提建三栋高楼了。
附件三、超高容积率,是否符合长沙市密度分区??
2010年,市规划局公布《长沙市居住用地密度分区管理办法》,将市区划分为“四级密度分区”,并明确每个分区的容积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