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联合国粮食专家强调土豆作为粮食的种种好处,但一些植物学和医学专家仍在研究土豆和人类疾病的关系。比如近年逝世的英国哮喘病学专家哈里·布朗指出,土豆属于不见阳光的地下生长植物,一些人无法适应土豆淀粉,它和这一人群的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精神情绪压抑有很大联系。
亿万中国人千百年来从五谷中获得温饱,从千变万化的五谷加工成的美食中获得不仅是生理满足感,还营造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民以食为天。但这种精神文化的具体物质体现随着粮食结构的变化而改变。
土豆主粮化的背景是中国的粮食危机:农村环境水土的恶化,耕地不断减少,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的自给率不断下降等自然、社会和经济挑战。
2014年12月,北京举行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认为2014年中国又实现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十一连增”,但承认中国农业面临着“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水资源紧张”等重大挑战,再次强调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为什么一面粮食增产不断,另一面粮食又不够呢?
中国的粮食危机又是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家们指出,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穷人买不起粮食。
英国经济学家拉吉·帕特尔在其所著的《粮食战争》一书中认为,世界的粮食制度操纵在一些大跨国公司和各国政府手里,而跨国农业公司则控制了世界40%的粮食贸易。
土豆的身价获得抬升的背景是全球范围内的粮价飞涨,国际大米、玉米和小麦以及其他农产品供应紧张,粮食市场激烈竞争。
但土豆却并不属于全球交易大宗粮食商品,因此成了可能脱贫和满足温饱的一个可能促进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植物,但它未来的产业化会使它成为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吗?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而农业是中国成为全球性经济强国的薄弱之处,农村则是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
中国农村经济学者李昌平认为,中国未来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将在于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瓦解,因为“各级政府一直在鼓励资本下乡整合农村各种要素,发展资本集团主导的现代农业”。
李昌平认为,扶持资本集团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危及未来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农业资本要想收益最大化,符合资本本性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制造粮食等农产品的安全危机。所以,对于十几亿人口且人地矛盾高度紧张的中国而言,选择资本主导农业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粮食安全危机。”
但没有市场资本主导,中国土豆产业能获得发展吗?在资本全球化潮流下,中国土豆可能难以“独善其身”。
不过,中国自己的市场将是决定土豆在中国未来的一个关键。如果土豆淀粉能取代大米小麦淀粉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它的影响可能将是全球性的。
(2015-01-15 08:08:00)
【延伸阅读】五问土豆变主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日,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办,农业部副部长参与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提出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这引发了公众关注。专家表示,在其余主粮作物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者营养不均衡等问题的背景下,存在让马铃薯升级为“主粮”的必要性。
1 马铃薯主粮化因粮食安全?
目前,土豆在很多地方被视为蔬菜,虽然其已被农业部认定为粮食作物,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第四大粮食作物,但依然没有上升到“主粮”的地位。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
参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近一两年农业部也在大力推动马铃薯主粮化,但此次会议的召开,级别比较高,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国农科院一作物研究专家表示,我国的确在相当长时间内重视小麦、水稻等口粮,而忽视了玉米、土豆等其他粮食作物,而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包括了食物结构的多样性,土豆的作用应进一步发挥。
2 晋升“主粮”后有何影响?
农科院一专家表示,“主粮”和“非主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成为主粮作物,在产业上将享受到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在科研上,也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用于开发新品种等研究。
叶兴庆也表示,目前我国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马铃薯的研发是非常薄弱的,小麦等作物研究为重点科研对象,很容易拿到项目,但相比之下马铃薯研发的项目和投入不够。
叶兴庆表示,西北等地区依然有将土豆作为主粮的贫困地区,但对于大部分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土豆更多用于烧菜或休闲类食物。
黑龙江农科院脱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长吕典秋说,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鲜食,而更多在加工品上体现出来,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用土豆制成的全粉、淀粉,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加工食物。
3 马铃薯增产潜力有多高?
吕典秋说,我国目前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因为耕地面积有限,增产的空间也很小了,提高产量的难度比较大。
而对于马铃薯来说,他说,全国平均产量低于世界水平,是发达国家水平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我国人均消费马铃薯也只有14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只要加大对技术、品种、资金的投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较大增产。
山东农科院马铃薯专家王培伦介绍,如果用干物质产量计算,马铃薯的产量可以比玉米、小麦更高,如山东去年小麦最高产量达到每亩800多公斤,而用干物质产量折算后,马铃薯的单位产量可以达到1000多公斤。
4 饮食习惯影响马铃薯消费?
记者昨日探访了东城区一家老牌粮行,发现马铃薯的加工品很少,而且价格更贵。如淀粉而言,该店的马铃薯淀粉售价要两倍于普通的玉米淀粉,此外店里的馒头、面条等主食加工品也基本由小麦、玉米制成。
王培伦表示,目前,对于马铃薯加工商来说,存在着原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与新鲜土豆的保存受时间限制等很多因素有关,“原料出厂需要冷柜储藏,这就需要资本配置出厂设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