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评书演义】京津相声名家师承人物谱

【评书演义】京津相声名家师承人物谱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1 18:53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评书演义】京津相声名家师承人物谱 (2008-02-18 18:01:25)

标签: 评书演义 京津相声名家 师承人物谱 分类: 神游

京津相声名家师承人物谱

 

侯宝林(1917-1993):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并长期与郭启儒、郭全宝合作,1940年赴天津演出后成名。侯先生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其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抛弃了过去粗俗低级的非艺术成份,改编了许多传统节目上演,使之“化腐朽为神奇”,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是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与知识界和学者交朋友,并与人合著了《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专著,使相声艺术朝着艺术自觉的方向发展;第三是创作、整理和演出了30余段堪称精品的经典性相声节目,如《醉酒》、《改行》、《戏迷》、《相面》、《北京话》、《猜谜语》、《跳舞迷》、《空城计》、《买佛龛》、《卖包子》、《学大鼓》、《学越剧》、《阳平关》、《讲帝号》、《夜行记》、《文昭关》、《歪批三国》、《武松打虎》、《规矩套子》、《戏剧杂谈》、《关公战秦琼》、《婚姻与迷信》、《戏剧与方言》、《离婚前奏曲》等。侯大师的相声艺术,充满了幽默的智慧,并以学唱戏曲流派唱腔和对各地方言的摹仿更为精到和拿手,加之他的说演语言清新洗炼,台风从容洒脱,形成了颇具学者底蕴的儒雅风格,人称“侯派”。无疑,侯大师对相声最大的贡献就是“净化相声”,他提高了相声艺术的品位与格调,从而被公认为相声艺术发展史上真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留有余地、恰到好处;宁可不够,不可过头”,是侯大师艺术创造、审美表现的总基调,他通过对含蓄、儒雅、优美品格的熔铸,一扫旧相声表演的“江湖腔”与“低俗气”,而其语言风格也向简洁、洗练和不随意加挂的定本化方向发展。“俗中见雅,化俗为雅”,相声艺术在他的带动下,由文学底本、舞台表演到审美风格等诸多方面趋于一致和完整,达到和谐与统一,因此他也被公认为相声艺术革新创造的勇士和新相声的奠基人。不过说实话,除了《改行》,我已经很久没听侯大师的节目了,因为如果真把相声打造得儒雅无比,我直接去听昆曲不得的了吗?侯先生和新派(或曰“京派”)相声确开文明风气之先河,但同时其也主动放弃了许多传统相声的丰厚营养,再加上社会整体环境的变迁,最后不淡得像一杯白开水才怪呢,“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就是最好的例证!和马泰斗相比,侯大师的节目第一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第二演的不是相声而是有笑料的思想道德课,据说他在中南海是会说老段子甚或荤段子的,看来不是不能说而是我辈接受及消化能力有问题呀,惭愧至极!

 

刘宝瑞(1915-1968):师承张寿臣,擅演单口相声,经与南方曲艺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节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南方独脚戏及评话的艺术技巧,又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被人们誉为“单口大王”,代表作有《测字》、《官场斗》、《韩青天》、《做大褂》、《当行论》、《化蜡钎》、《黄半仙》、《打油诗》、《假行家》、《解学士》、《蛤蟆鼓》、《狗撅嘴》、《画扇面儿》、《日遭三险》、《连升三级》、《书迷打砂锅》、《知县见巡抚》、《珍珠翡翠白玉汤》。刘先生熟悉历史掌故,社会知识丰富,其擅长描绘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此来烘托人物、事件。在台上,刘先生强调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三结合,辅以手势,对每段台词的抑扬顿挫都精心设计过,通过长期舞台实践,能做到平整而不温,脆快而不过,形成了稳健潇洒、口风细腻、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此外,他还是把北方相声艺术介绍给江南及港澳观众的先行者,不愧为相声界与马三立、侯宝林并驾齐驱的大师级人物。我最喜欢刘先生的《韩青天》和《当行论》,可谓百听不厌,而最希望能听到其全本的《官场斗》和《谢学士》了。

 

郭荣起(1917-1999):艺名郭三元,师承马德禄,先后与著名的相声艺人刘宝瑞、王长友、罗荣寿、于俊波、朱相臣等人合作,前辈艺人李少清擅长倒口活、马桂元的对口活嘴皮儿费话少、高桂清讲究贯口活的气口功夫掌握尺寸适度、而马德禄和张寿臣在单口活中善于刻划人物,他都一一仿效学习,集于一身,并继承传统相声的表演技艺方法,把帅、快、卖、怪四字要诀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富于新意,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枝的表演风格,代表作有《打牌论》、《拉洋片》、《学评戏》、《交租子》、《绕口令》、《杠刀子》、《怯跟班》、《古董王》、《大烟斗》、《学坠子》、《学梆子》、《怯拉车》以及群口相声《扒马褂》。郭先生主要以逗哏为主,活路宽广,说、学、逗、唱四功俱佳。他的表演稳中暴脆(注:“稳中暴”就是要有脆包袱,稳住了有暴脆。不是一上来就暴,常是铺平垫稳之后再甩出包袱,从稳中见效果,从稳中见功夫。他“稳中暴”的表演风格颇为观众喜爱,更为同行所推崇)、朴中见巧。他的相声不俗、不贪、不吵、不闹,沉稳中见诙谐,台风庄重大方,包袱火暴。善于刻划人物是郭先生表演的又一显著特点,他擅长于学各行各业各地方言土语;各种人的特点一经他学就描画得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装谁象谁;摹拟戏曲唱腔形神并重;且善于运用倒口及方言表演,自然和谐、流利自如、能很好地和包袱结合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我最喜欢老先生的《打牌论》了,那绝对是有代表性的相声经典之一,也是我手机里的保留节目,而其中塑造圆滑、世故、矫情的天津卫老太太形象不正是前几天我所看到朋友二姑的生动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