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我不想再写下去了,本来后面计划还有几位的,但首先想单独给郭德纲(由杨志刚门下跳至候耀文)另写一篇,后来感觉与杨进明裂穴后拍电视、作主持的杨议(杨少华之子,无师承)越来越乏善可陈了,紧接着又发现单靠《八扇屏》似乎不能让赵振铎先生(师承王长友)跻身此列,而陈鸣志先生(师承于宝林)的名气在一般相声迷中又非响亮,最后就只剩下李伯祥先生(“李大白呼蛋”,李洁尘之子,师承赵佩茹)和魏文亮先生(艺名“小怪物”,师承武魁海)了。不过到了现在,我却一个字也不想再写下去了,感觉像是应付差使,以至一点乐趣也没有,所以就此歇笔,千万不能打消那仅有的热情,先放在这儿,以后有时间和心情再补上吧!
常氏相声:常连安(1897-1967),艺名小鑫培,初入富连成科班,后被张寿臣收为师弟得入相声门,其表演活路较宽,捧逗俱能(捧哏沉稳严实,声调雅静),而他的单口相声更是自成一家(叙事沉着稳健,生动细致,引人入胜),代表作有《追车》、《黄半仙》、《山东斗法》、《山中奇兽》、《大师兄闹衙门》等,而其最大的功绩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北京西单创立了汇聚“白罗郭”(白全福、罗荣寿、郭全宝)等诸多名家的启明茶社。常宝堃(1922~1951),艺名小蘑菇,三岁登台,九岁拜张寿臣为师,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佩茹长期合作,其表演语言清新,节奏较快,笑料多、包袱响,滑稽幽默,并善于临时抓哏,尤擅仿学地方方言,同时他注意与观众保持亲密无间的感情交流,其调皮、诙谐、活泼、机敏的舞台形象别具一格,常先生惯演曲目有一百多段,代表作有《卖估衣》、《四省话》、《闹公堂》、《批三国》、《卖挂票》、《改良数来宝》等,至于《打桥票》、《牙粉袋儿》等讽刺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作品更是后人在撰写曲艺史或相声史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然而天妒英才,其在1951年赴朝慰问中牺牲于朝鲜。常宝霆(1930-):艺名三蘑菇,师承郭荣起,其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相声演员,创作与表演并重,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其嗓音清脆,口齿伶俐,表演洒脱明快,擅长贯口活和柳活,而与合作四十余载的白全福更堪称黄金搭档,在长期的合作中,他们形成了严谨、机趣、炽热、绘声绘形、闹而不喧、热烈火爆、干脆流畅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黄鹤楼》、《数来宝》、《听广播》、《卖布头》、《杂学唱》、《闹公堂》、《学四省》、《大审》、《绕口令》、《不同风格》、《道德法庭》、《戏迷药方》、《诸葛亮遇险》等。可以说常家是真正的相声世家,第一代常连安,第二代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丰,第三代常贵田、常贵德,第四代常亮、杨凯,一脉相承、名噪京津,但我真正喜欢的就是常宝霆,而其中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功劳要归于白全福。由于本就不喜欢单口相声,所以老常先生的段子我只爱听《山东斗法》;小蘑菇过世得太早,而我手头的段子也不甚出色,故印象不甚深刻;平时很少听到二蘑菇(师承侯一尘)的相声,故不敢妄加评论;其实原来还是很喜欢听常宝华(师承马三立)的,不过越来越浓重的“泛相声”味道让我很不感冒;常宝丰(师承马三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段《并非讽刺裁判》了,至于与王佩元合说的《对坐数来宝》估计也是近几年的杰作了;我早就不爱听“常氏相声艺术承上启下之一辈”常贵田(师承赵佩茹)的节目了,至于常贵德(常宝霆之子)就更是乏善可陈了。
[笑林五杰]的由来.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顺昌隆绸缎庄经理张淇渊曾送当时在电台演播相声的高德明、张杰尧、汤金城、绪德贵、戴少甫一面桌围,上嵌“笑林五杰”四字,自此“笑林五杰”之名便在京津传开。
一,高德明, (1911—1960)相声演员。北京人。出身于相声世家,自幼随父高闻元学说相声,后拜冯昆志为师。他在家行二,兄高德光、弟高德亮均是相声演员。高德明说相声的基本功扎实,嗓音洪亮,以说、逗见长,代表曲目有《梦中婚》、《醋点灯》、《造厨》、《老老年》等。高德明与绪德贵合说相声时间最长,一逗一捧,合作默契,常年在北京各商业电台演播,并与单弦牌子曲演员曹宝禄等联袂,被人谑称为“曹(槽)高(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德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为演员,与福宝仁合作,表演对口相声。现在大家常听到的和福保仁合作的录音,多是在五十年代留下的。福保仁本不是此行人,原在宣武文化馆工作,后来调到三团。高德明的另一拿手活《醋点灯》,好像没有录音。高德亮的弟子中赫赫有名的是高凤山.
二, 张杰尧,(1893-1971).天津人. 又名张葆华、士奎、稽祖,艺名张傻子。幼年读私塾,十岁时进入河北梆子戏班,后到处走南闯北,博采广收,张杰尧自编自演过很多新段子。如《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等. 张杰尧是当时相声演员中唯一留仁丹短髭,着西装演出的一位。他还编印了不定期的铅印小册子。题名《笑海》,演出时发售给观众。他一生表演了429段相声,后收十二名弟子,称为[十二棵青松].
三,汤金城,( 1890—1980 ) 相声演员,口技演员。北京人。艺名汤瞎子,说相声师承焦德海。旧日曾在北京天桥与朱阔泉搭挡说相声. 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平时言报社版)说,在天桥,“他与田瘸子搭了几年伙,平平常常,仅顾衣食而已,自西单商场开办,他们赁了个场子做生意”,生意大见起色,惜田瘸子染病致死,其间汤金城一直给予照顾。汤金城曾拜张昆山(百鸟张)习口技,擅长摹仿飞禽走兽的鸣叫,还能学抖空竹声、磨刀人吹喇叭声等。他的口技是以对口相声形式表演的,是口技与相声的结合,演来轻松活泼,不时穿插“包袱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汤金城除参加日常演出外,还与绪德贵等在广播电台播音,渐渐得名。
四, 绪德贵,生卒年月不详, 焦德海之徒.较早与高德明合作, 北京解放时,去了内蒙古包头市,后来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此,被追为烈士。高绪二人成名极早,似乎没有录音遗世.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