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高晓松罗振宇,打造最成功的互联网脱口秀

高晓松罗振宇,打造最成功的互联网脱口秀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8 10: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在2012年之前,人们很少把高晓松和罗振宇放在一起讨论。无论家庭出身、职业背景还是性格特质,他们都完全不同,一个是不羁浪子,一个是财经精英。

然而从2012年开始,这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却经常被放在一起,成为人们交口谈论的对象。

这是因为,他们都在恰当的时机做了同样一件事:仰仗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视频平台,推出个人色彩极为强烈的脱口秀节目,纵横中外,谈古论今。

《晓说》和《罗辑思维》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也是截至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两档知识性脱口秀。自推出开始,《晓说》的整体播放量已经达到5亿之多,《罗辑思维》的点击量也轻松破亿,在口碑和评论活跃度上更是大大超过同类节目,成为自媒体人纷纷效仿的对象。

表面上看,这两档节目在选题内容、制作形式上都十分接近,但深究二者模式,会发现它们的轨迹完全不同。

高晓松是大平台捧出来的明星,因自身才华偶然被发现,继而大绽光芒。他的定位,就像他自己说的,更像门客、卖艺人,价高者得。高晓松开创了视频网站知识类个人脱口秀的先河,但他的商业价值依然属于传统类型,衡量他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广告投放量的多少。

与之相比,罗振宇则在走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视频节目只是他的一张名片,在节目背后,他在构建一个以价值观为符号的庞大社群,意图进行一个长达10年、涉及10万会员的互联网试验,听上去有点疯狂而遥不可及,但现在他已经坚持两年,聚拢近25000名会员和220万微信订户。他的商业价值,在于拓展了内容生产的边界,尝试一些整合资源的新鲜做法。

尽管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商业道路,但高晓松和罗振宇都做到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名利双收,他们都已经是顶尖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已经成为标杆,刺激着平台给个人更多展示机会。在《晓说》之后,优酷又启动《文房四宝》项目,爱奇艺则开始发展工作室战略,吴晓波、宋鸿兵、梁冬等先后要开设自己的品牌节目。

可以说,高晓松和罗振宇的成功,离不开视频网站这个平台不遗余力的支撑和全方位推送。以往,视频网站力推的是草根,现在则轮到知识精英拥有更多话语权。其深层原因在于,视频网站已经深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除了从中抓取娱乐资讯,人们也把学习充电的需求转移到上面。此时,需要有能够代表知识趣味的节目出现,来迎合观众的需求。

尽管高晓松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眼下掀起的这波视频热,为他和罗振宇在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门客”高晓松的成功法则

从综艺节目评委到电影监制、导演,高晓松向世人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音乐人的灵活身段。现在,践行“献言不献身,尽力不尽义”原则的他,正在互联网平台上打造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脱口秀产品。

一束强光打在高晓松的脸上,46岁的他依旧是一副又文艺又江湖的形象,长发及肩,胡子拉碴,右手插着裤兜,身子斜斜地站着,正对着镜头录制《晓松奇谈》的片头。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 ...”

念了两三遍,制片人鲁浪在监视器后面喊了“好”。高晓松撩了下头发,急急坐回化妆间,点上一支烟,继续讲述他怎么从著名音乐人变成网络脱口秀主持人的故事。

毫无疑问,他是如今身价最高的网络脱口秀主持人。与优酷《晓说》合约期满之际,有5家公司一头扑进争夺他的暗战,其中4家是上市公司,爱奇艺是最后的胜出者,携手高晓松成立高晓松工作室,打造全新升级版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

自6月6日上线开始,《晓松奇谈》两周内百度指数蹿升至18626,已超过节目更名前百度指数峰值。此外,《晓松奇谈》上线首日便创下10小时播放量突破100万、24小时播放量破200万的佳绩。截至巴西世界杯开幕首日,上线三集的《晓松奇谈》已经取得超过1200万次的点击播放,每集播放以日均百万以上的速度飙升,成为本届世界杯期间最火爆的网络自制节目。

高晓松曾以音乐才华站在娱乐潮头,当互联网发展带来多元化的音乐,他很快失去原有的关注度。然而,拜技术发展所赐,新世纪前后20年,名利场的战线已经从娱乐圈拉长到互联网。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高晓松再度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如果说,高晓松在校园民谣时代的成名,更多是因为个人经营——他与老狼、宋柯等少数熟人一起,先在圈子里互相唱和,继而成为社会文化和商业上的流行现象,那么他在视频时代的再度成功,更多是由于大平台不遗余力地全方位推送。在视频网站不断崛起的当下,需要一档能够代表知识趣味的节目,来迎合观众的需求。高晓松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进入这个领域,推出《晓说》和《晓松奇谈》,成为最优质资源的拥有者。

饭桌上的“奥普拉”

“就这么一张脸,有5亿次的浏览量,乘以分钟的话更可怕,用户150多亿分钟盯着我这张脸看,想起来夜里都做噩梦。”调侃自己的长相是高晓松的拿手好戏,有人说他长得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他也毫不排斥。不过听得仔细些,他其实是先抑后扬,提到自己节目的浏览量时,语气里又分明是自得。

“馅饼一次又一次砸在这张大脸上。”这又是一个典型的高晓松式自我调侃,其中一个馅饼指的是,他在一个绝佳的时机进入视频网站,成为顶尖的内容生产者。虽然那个时候对他本人而言,大概是人生最灰暗的时期。

2011年底,高晓松刚结束因醉驾案被判的半年刑期。一开始倒不愁工作邀约,由于之前做过几档选秀节目的评委,所以东方卫视第三季的《中国达人秀》仍旧想请他做评委。但毕竟是争议缠身,在第一期露了一次面之后,高晓松便放弃了录制,直到最后一期时才出现。

“除必须出门被展览的偶尔,所余时光全部宅在家中。”受挫的高晓松在微博上留下这句话。这必须出门的事由,包括与一众朋友吃喝海聊。他是饭桌上的主角,对吃颇有研究,朋友们跟他在一起基本不用操心,定地方、点菜他全包了。此外还包揽活跃气氛的任务,落座之后就开始谈古说今,能够把全场说得放下酒杯、停住筷子。

饭桌上的常客,包括时任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那会儿优酷正策划推出几档网络脱口秀,找不少人来试录节目,包括历史老师袁腾飞等,但始终没找到最合适的人选。见高晓松在饭桌上每每说得眉飞色舞,朱向阳干脆把他推荐给具体负责脱口秀项目的同事李黎(现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