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高晓松罗振宇,打造最成功的互联网脱口秀(5)

高晓松罗振宇,打造最成功的互联网脱口秀(5)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8 10:28 编辑: 网络 查看:

前三期还是脱不开传统电视节目的影子,安排了十来个观众坐在周围,镜头偶尔扫到他们不太自然的表情。到第四期时,观众被取消,镜头里只有罗振宇一个人。他把以往读过的故事,在培训课程、各大论坛上讲的理论,持续、成体系地发挥出来。

《罗辑思维》是罗振宇的主场,不用受别人的话题限定。每期他通常是围绕着一本书来进行,放开了讲大数据、进化论、康有为、凯文·凯利等。虽然是替观众读书,但每次到最后,罗振宇的落点都会落到现实中,宣扬“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以及社群联合、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因为车辆限行,生活在北京的罗兴友每周必有一两天要坐两三个小时地铁,他通常把那段时间用在听罗振宇的节目上,一个小时的节目常常不够他坐完上班的路途。这位四十来岁的媒体公司高层不仅自己听,还向周围的同事大力兜售《罗辑思维》里宣扬的价值观——尽管因为他推荐的态度过于热烈、积极,奚落他的人居多。

“现在老提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其实都是茫然的状态,我觉得罗胖是用手电筒给大家照了条路。”罗兴友说。

他喜欢罗振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罗振宇不那么大佬,自己伸伸手就能够得着。“马云也出来演讲,但全世界只有一个马云,不用天天说教,告诉你当初多么努力、多么奋斗,没必要那样。罗胖挺好,给了我观点。”

形象让人亲近,思想又能充当引领者,出现频率还特别稳定,这样的人在网络上不算多。

罗兴友不清楚的是,罗振宇也是一个在背后努力奋斗的人,只是他在节目里尽量表现得云淡风轻。一小时的节目,他需要录制八九个小时,绝不容许自己在节目里说得不够流畅,发着烧继续录,一个字音发破了就重说,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罗辑思维》视频上线的时候,《罗辑思维》的微信、微博同时开始运营。罗振宇每天早上6点起床,录一段60秒的音频,在6点半左右发在微信上,雷打不动。为了让这段话不多不少卡在60秒,他前一天晚上需要练习好几遍。

“所有的媒体人6点半都起不来,那我就死磕,做你们做不到的一件事,别人做不到,我做得到。”罗振宇成功把这个时间点经营成他的个人标签,用户哪怕不去听他发送的语音内容,也会佩服他的坚持。在海量的公众订阅号里,人们更容易记住他。

“这个钱不好挣。”戴着眼镜的经济学者李子旸在咖啡馆里一边等着罗振宇,一边低头划拉着手中的iPad,里面是他为《罗辑思维》写的一期讲稿,主题是“托克维尔在讲什么”。而罗振宇此时正和新合伙人李天田一起,在隔壁桌会见一家航空公司的人,他们正在筹划送《罗辑思维》会员去旅游的一个项目。

李子旸等了好一会儿,倒也不着急,这是他为罗振宇写的第三期节目,等待大概是他与罗振宇在工作时的常态。罗振宇于2013年9月开始公开招募创作人为《罗辑思维》提供内容,目前常用的创作人有五六个,李子旸是其中之一,他的主业是运营一家名为铅笔社的经济学网站,在经济学爱好者中颇有些名声。在《罗辑思维》诞生之前,李子旸就已经在某个经济学论坛上认识罗振宇,他们都鼓吹自由市场的经济体制。《罗辑思维》开播后,罗振宇邀请李子旸供稿,稿费是一期一万。

跟高晓松做节目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同,罗振宇本来就没打算纯靠一人的力量打造这档节目。他越来越忙,需要李子旸这样术业有专攻的人士替他看书。创作人负责把自己擅长领域里的某本书吃透,将书中观点、周边数据整理成素材给罗振宇,罗振宇用自己的理论体系消化之后,最后在节目中说出来。

一万块钱的高稿酬不好挣,李子旸写的每期素材都要改过两三遍。现在让他最苦恼的是,罗振宇要求他在稿子里通过多讲故事来写理论,而他习惯了跟那些经济学爱好者直接讨论理论,讲故事并不是他的特长。

但罗振宇非常坚持这一点。他清楚,自己面对的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也许没有那么多阅读量的观众,他需要用故事来包装他想传递的理念。

扛旗者

2013年3月,《罗辑思维》视频上线4个月,微信号里的粉丝累计过万。在清晨的一次会议上,罗振宇提议要开始运营用户,以罗胖饭局等形式搞线上线下活动。团队里十来个人神情严肃地在会议室坐了一圈,除了罗振宇和申音,没有一个人表示赞成。

制作人杜若洋带头反对:“不靠谱,这不就是粉丝经济吗?”

杜若洋曾经跟随申音一起创办杂志《创业家》,还是媒体人的思维,在他看来,《罗辑思维》这款视频节目的内容还没做扎实,不宜开展其他业务。团队里负责运营微博微信的90后则表现得更加反感,他们也许追星,但却不想参与造星这件事,把罗振宇塑造成在粉丝中一呼百应的偶像。态度激烈一点的,后来干脆因为理念不合辞了职。

罗振宇坚持自己的做法,他做《罗辑思维》一开始就是冲着商业化的方向去的。

但他没打算靠视频广告来挣钱,微信、微博里活跃着的用户才是他所看中的。人以群分,能够接受《罗辑思维》价值观的人大都热衷于争论和表达意见,这点从优酷上的评论数就可以看出来。《罗辑思维》的播放量虽然差《晓说》很多,但评论数基本持平,通常在千条以上,留言质量甚至要高于《晓说》。

他没有打算把这些用户转化为他的个人粉丝,而是打算建立社群。社群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名词,想要从社群中实现商业化并非只有罗振宇一人,中欧商学院、正和岛玩的也是社群,通过一群人的聚集,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嫁接资源,产生商机。

视频是罗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过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持有与他相同价值观的人才能够在微信上聚集,参加各种互动。“中欧商学院、正和岛玩社群,强调的是身份,《罗辑思维》强调的是价值观,最不强调身份。”罗振宇说。

怎么证明价值观相近?愿不愿意用钱来供养大概是最好的考验。2013年8月和2013年12月,《罗辑思维》分别开放了两期会员购买,内部称之为“爱的供养”。

光有交钱的意愿还不够,缴纳会费还是件挺麻烦的事。购买一期会员资格用的是淘宝,二期会员用的是微信支付——2013年12月时,微信红包的引爆点还没有出现,大多数人不知道微信支付的存在,微信支付这个接口是腾讯破例开放给罗振宇的。这一半是因为《罗辑思维》已经是个微信大号,另一半也是因为罗振宇本人与腾讯公司关系良好。

“尝试新事物也是筛选用户的一种手段。用微信支付得填表格,得绑定银行卡,还得花时间成本去钻研这个新东西,这样还不嫌麻烦的话,就是真爱了。”赵小凡是《罗辑思维》团队里负责会员管理的人,跟许多会员都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一张口就能说出两期会员的总人数:24925。

近25000名会员构成了《罗辑思维》社群的核心,交200元的普通会员有优先参加《罗辑思维》活动的权利,交1200元的铁杆会员每月还能获得一本赠书。在他们外围,还有220万微信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