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1)(4)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1)(4)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7 05:1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同治二年(1863)二月,张乐行命张宗禹、相盘等入河南,联合陈大喜部捻军回攻僧格林沁清军。二月一日,清军舒通额部攻陷尹沟,是夜又陷雉河集。张乐行部突围奔西南,三日,集中残部3000 人,在涡河张村铺北,背淝水列阵,与清军血战。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全军覆没,张乐行仅率10 余骑突出重围,驰至阜阳马家店,继又夜走西阳集,欲去山东。四日,至西阳集蓝旗捻头李家英处。此时,李家英已降清,他一面假意款待张乐行,一面密报英翰,英翰随即率兵至西阳集逮捕了张乐行父子3 人,由牛师韩押送义门集僧格林沁大营。面对僧格林沁的严刑审讯和威胁利诱,张乐行威武不屈,痛斥清廷和叛徒。是年二月十八日,张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宛儿在义门大周营英勇就义。

 

    张树声(1824~1866),字振轩。清道光四年(1824)生。安徽合肥西乡(今肥西县聚星乡张老圩)人。

    张树珊(1826~1884),字海柯。清道光六年(1826)生。张树声胞弟。

    张树声父张荫谷,生九子,树声排行老大,树珊老二,张家居周公山下,门庭甚大,家产颇丰,张荫谷刻励为学,三举不第,遂弃诗书,督家政,子弟一个个成为生员。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打到合肥,树声、树珊在其父带领下,在周公山下殷家畈筑堡结寨,兴办团练,与太平军接战。五年(1855),张树珊、张树声率练勇攻巢湖,破巢县太平军营垒。六年(1856),随清军克无为州,张树珊提任千总,随后又向潜山、太湖进军,同太平军主力遭遇。张树珊率500 练勇,选敢死队由皖河堤绿树丛爬入太平军营中,大呼练勇至。太平军营顿时混乱。张趁机率众突围。九年(1859),克霍山,两解六安之围,擢升都司,赐花翎。十年(1860),张树声、张树珊奉曾国藩之命,攻下芜湖并镇守此城,张树声授知府。

  同治元年(1862),太平军攻占上海后,上海士绅及洋商恐慌,清廷派兵解围,命令驻安庆的曾国藩出兵。曾限于兵力不足,命李鸿章回合肥一带招募团练组建淮军,因时间紧迫,李鸿章召来张树声,说明情况。张建议募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说这些人与太平军接战多年,富有作战经验。李鸿章听取了张的建议,说“这几人皆可用”,并召见张、刘、周、潘、吴等人,要其回乡招集练勇,3 个月成军。李鸿章组建淮军,张树声在其中起到召集人作用。

  张树珊、张树声率练勇抵安庆后,经曾国藩校阅,编成淮军一营,名“树”字营。张树珊为营官,张树声为副营官,随李鸿章赴上海。七月,会同刘铭传之“铭”字营,攻克青浦,驻北新泾。太平军进围北新泾, “树”字营接战月余,太平军始退。接着,“树”字营奉命攻嘉定,太平军大举合围四江口淮军,张树珊率军攻破太平军20 余营垒,遂解四江口围。张树珊由游击提升参将,赐号悍勇巴图鲁。是年冬。驻常熟淮军被福山太平军围困,张树珊奉命率军渡海抵福山西洋港,计划乘船攻太平军,遇到潮水回退,刚登岸反被太平军团团围住。他沉着应战说:“兵法云危地则战”。刚出营,左肘又中枪负伤,仍奋战不退,冲破层层包围,救出被围淮军数营,常熟之围遂解,提升副将。同治二年(1863),“树”字营奉命进攻无锡,太平军勇将陈坤、李世贤率10 万太平军围住大桥角,张树声率部会同淮军程学启等部连破李世贤部数垒,缴获轮船2 艘、炮船10 艘、枪械甚多,赐号卓勇巴图鲁,授三品衔。无锡围刚解,李秀成又率数万太平军精锐驰援,连营数十里。张树声、张树珊会同诸淮军夹击,太平军援军被击退,淮军攻占常州、湖州。张树珊积功提升提督记名,予一品封典;张树声诏以按察使记名。

  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督师进剿捻军,以张树珊、张树声部为亲军,奉命援山东,首破捻军于鱼台。时曾国藩采取驻剿和追剿并举的战略,围剿捻军,设4 镇,周家口为最要,初为刘铭传部驻守,后改刘部为游击之师,曾国藩令张树珊率部驻守。曾国藩河防战略失败后辞职,李鸿章接任,李趁机扩充淮军实力,树军扩充后,辖2 军,共16 个营,独立成军,正式称为“树”军。五年(1866)三月,刘传铭率部向沙河进击,捻军回师返击,猛攻周家口,张树珊率军抵御,配合刘军两面夹击,将捻军击退。张树珊不愿株守,请命游击,九月解许州之围,十月连克丰南、定陶、曹县捻军诸营垒。十一月,捻军走湖北,张树珊协同周盛波军自黄岗、枣阳追击捻军。捻军到哪里,张树珊尾追到哪里。营中诸将皆进言,说捻军人多且凶悍,士气旺盛,应步步为营,慎重进兵。张树珊不听,亲率500 将士穷追,抵新家牌。捻军发现张树珊孤军冒进,派一支精锐抄张树珊后路。张树珊被围,力战昼夜仍不能脱,至后半夜,已尸横遍地,所乘战马陷入积尸中,不能行走,只得下马接战,被捻军击毙。后队赶到,奋力拼杀,将张树珊尸体抢回军营。

  张树珊战死,张树声接掌“树”军。东、西捻军战败,张树声升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同治十一年(1872),署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次年实任江苏巡抚。光绪五年(1879),因李鸿章回乡治母丧,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适日本派兵侵朝,强迫朝鲜订立不平等条约。张树声果断派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军入朝,帮助朝鲜,日军被迫退走。清廷认为张树声处理有方,赏加太子太保衔。六年(1880)张树声督两广,法军入侵越南,张树声派淮军将领潘鼎新、黄桂兰等入越援助。因朝廷战和不定,致使战备受到影响,北宁失陷,张树声自请解除总督职务,专心治理军队。不久受革职留任处分,于光绪十年(1884)在广州病逝,谥靖达。编著有《张靖达公奏议》、《庐阳三贤集》等。

 

    张宗禹,小名辉,混号“小闫王”。约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安徽涡阳雉河集北张大庄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师爷,帮办文墨。

  咸丰六年(1856)正月初,捻军雉河集会盟后,张宗禹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是张乐行的禁卫军,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

  咸丰十年(1860)正月,捻军对清军展开大规模的运动战。张宗禹率领淮北捻军3 万余人,出敌不意,急行军奔袭苏北。二月初一日,占领泗州南的桃源,击溃都司德兴的300 清军,渡过清顺河,到达王家营,一举攻克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淮阴),捕杀淮海道员吴葆晋、通判沈儒和副将舒祥等。这是淮北捻军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张宗禹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被太平天国授予石天燕的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