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1)(6)

安徽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1)(6)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17 05:1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张汇滔(1882~1920),原名张维藩,字孟介。清光绪八年(1882)生。安徽寿县涧沟乡人。家小康,兄弟5 人,排行居长。5 岁,从父就读私塾,性聪颖,学习刻苦。13 岁,读完四书五经,后考入正阳公学。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后,张汇滔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义愤填膺,从正阳回到家中,向父亲辞别说:“我要去威海卫从军杀鬼子”!因年龄小,被父亲劝阻。张汇滔寓居家中,阅读了父亲从朋友处借来的一些改良主义书籍,尤其是目睹“百日维新”的失败和清廷对义和团残酷镇压的现实,使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发奋图强,推翻腐败的清王朝,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光绪二十五年(1899),张汇滔只身徒步至安庆从军。不久,进入武备学堂。结业后,投入安徽新军。在军营中,与倪映典、熊成基、张石泉等人秘密成立“同学会”,常在兵营中作反清救国演讲。张汇滔能言善辩,口才出众,以深入浅出的道理宣扬真理,抨击时弊。

  许多中下级军官,在张汇滔演讲的感召下,纷纷要求加入“同学会”。由于“同学会”影响愈来愈大,引起安徽巡抚恩铭的怀疑,并派人秘密对“同学会”的活动进行监视。为免遭意外,“同学会”决定:“分散隐蔽,保存革命力量”。张汇滔迅即离开安庆,辗转至上海。光绪三十年(1904)春东渡日本,考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经孙毓筠介绍,加入“阳明学社”,并成为学社反清中坚。八月二十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在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张汇滔在孙毓筠的引荐下拜谒了孙中山,不久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张汇滔跟随孙中山开始新的革命征途。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二月,湖南萍浏醴起义的消息传到东京,张汇滔主动请缨回国,开展武装斗争。适同盟会总部正酝酿人选去江淮一带策动起义,于是当即决定派遣张汇滔、孙毓筠、程恩普等10 余名同盟会员回国,到苏皖地区作策应工作。回国后,张汇滔根据分工,返回寿州,以家乡为基地,向邻近州县扩张,发展革命势力。不久,与袁家声、管曙东等人,建立同盟会分支信义会。时寿州一带大旱,百姓啼饥号寒,张汇滔目不忍睹,将饥民聚集起来,以信义会名义强行向大地主借来大批粮食,解决了饥民逃荒流离之苦。

  信义会顿时名扬四方,张汇滔也愈加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一时间,四乡八邻的青壮年以及凤台等邻县群众纷纷赶来,要求加入信义会。为了取得合法身分,张汇滔通过多种途径,谋得正阳关羹美学堂管理一职。他以羹美学堂为基地,继续开展信义会活动。全学堂的师生皆踊跃参加,清一色成为信义会会员。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十五日,张汇滔拟趁平顶山庙会之机,以信义会为基本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寿州城,不料起义机密泄露,只得改变计划另择时机。十二月二十六日,熊成基在安庆发动马炮营起义,张汇滔立即准备在淮上起兵响应。由于熊成基起义很快失败,张汇滔的起义计划不仅未能实现,信义会的活动还受到清廷的怀疑和监视。张汇滔当机立断,立即暂时停止信义会活动。后通过程恩普父亲、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的关系,在寿州寓居下来,与管鹏等人组织开展农会活动。

  宣统元年(1909),同盟会员王庆云以咨议员身分建议安徽巡抚朱家宝操办寿州团练,镇慑皖北匪势。朱家宝采纳王庆云意见,拨给毛瑟枪700 支,令其回寿州成立团防局,并委其为局长。王庆云回寿州后,立即与张汇滔筹办寿州团练事宜,在极短时间内练成。张汇滔还通过农会组织联庄会,每10 人编成1 班,3 个班编为1 小队,3 个小队编为1 大队,归团防局直接领导,从而形成了由同盟会员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宣统二年春,同盟会准备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张汇滔被选为29 人组成的安徽先锋队,由香港赴广州参加起义,未及赶至,广州起义已告失败。张汇滔从香港返回寿州,典卖自己家产和向亲友告贷,筹集2000 余元,待机再次起义。宣统三年九月,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寿州,张汇滔与王庆云、袁家声、张纶及邻县同盟会员举行紧急会议,确定于七月十五日起兵响应,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前一日夜,张汇滔、袁家声等数十人扮作农民、商人,先后潜入寿州城内。十五日晚9 时,城外起义军从四面八方赶至,城内伏兵打开城门接应,起义队伍一枪未放,占领寿州。起义成功后,成立淮上国民军(简称淮上军),众推张汇滔为总司令,而张汇滔却力排众议,荐王庆云为总司令。各路起义领导人允其所荐,举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为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淮上军建立后,兵分东、南、西3 路,挥师进击,讨伐清军。张汇滔率2000 余人,向西渡淮,沿颍河北上,光复颍上,兵锋直指颍州(今阜阳市)。时程恩普已于九月二十七日,率众起义,并成立淮北国民军。十月四日,程恩普迎张汇滔入城。两师汇合后,改编为北伐军第四师。张汇滔任第八旅旅长。接着张汇滔令宁隽元进兵太和,程恩普进兵涡阳、蒙城,自率所部向豫东进军。袁世凯闻讯,恐淮上军捣其老巢项城,即派倪嗣冲率武卫右军向淮上军进行袭击。张汇滔决定,收拢兵力,固守颍州,待机反攻。十月二十二日晨,倪嗣冲率部进攻颍州遭淮上军顽强抵抗,伤亡甚众。倪嗣冲正无计可施,其弟倪毓棻率2 万余地方武装前来增援。倪嗣冲派员秘密潜入城中,串通已投降淮上军的2 营清军,在城内倒戈接应。十月二十五日,在倪嗣冲军的内外夹击下,城被攻破。张汇滔劝大家分头突围,自己准备与颍州城共存亡。在大家再三劝说下,始缒城退至颍上。其叔父张士杰、堂兄张维屏、张维敬均在战斗中牺牲。

    民国元年(1912)1 月中旬,张汇滔率部数千人,与皖军北伐队、镇军援颍大队、浦口红花队等国民军在正阳关会师,联合讨伐颍州倪嗣冲清军。1 月28 日,联军在颍州东十八里铺大破清军,随即对五十里铺发起猛攻,清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倪嗣冲险被俘获。1 月30 日,倪嗣冲发布重赏令,分路出战,倪毓棻又赶来支援。联军因腹背受敌,退往正阳关。联军正组织反攻时,2 月12 日,南北议和告成。联军为顾全大局,停止进攻,颍州遂为倪嗣冲窃踞。3 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下令将淮上军整编为混成旅,任命张汇滔为少将旅长。张汇滔因对袁世凯愤恨至极,坚辞不就。不久,袁世凯下令将混成旅整编为屯垦团。张汇滔为保存革命实力,荐部属毕靖波任团长,自往上海,以谋再举。

  民国二年(1913)7 月,孙中山决定发动“二次革命”,任命张汇滔为讨袁军第一支队长,负责将盘踞在淮河南岸的袁军驱逐至淮河以北。张汇滔从上海返回寿州后,立即召集淮上军旧部,展开讨袁战斗。全体将士在张汇滔的指挥下,躬蹈矢石,苦战月余,后因众寡悬殊,粮弹缺乏,遂放弃淮河防线,撤至合肥与夏永伦部会合。8 月18 日,张汇滔与廖传仪至合肥城区会晤夏永伦,不料夏永伦已叛变投敌,一见面,开枪将廖传议打死,幸张汇滔机警,突出重围。“二次革命”失败后,张汇滔潜往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