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5月份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市场关注度。我们认为三条线索值得关注:第一条线索是PPP模式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带来优势产能的输出,主要涉及建筑,建材,机械等行业;第二条线索是以高铁、通信、电力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的对外推广;第三条线索是关注西部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新一轮开放前沿。
1.8 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
2017年2月是习总书记布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周年,京津冀一体化从顶层设计到推进实施。结合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7点要求和1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上张高丽副总理强调的三个突破,重点在顶层规划设计方案、区域功能定位、产业重新布局、城市群建设、北京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北京二机场等。
交通、环保、产业协同三大领域率先突破。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等三个领域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率先突破的重点。
(1)交通一体化推进的速度最快。交通一体化将填补土地估值洼地,在河北省、天津等环北京区域拥有较多土地储备的公司将受益,同时交通一体化将带来基建投资需求的增加和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相关港口公司有望迎来新机遇。
(2)环保是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短板。环保公司将直接受益,增量主要在水,大气按要求推进。同时环保一体化将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严格的环保标准意味着许多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部分化工、汽车、建材和钢铁企业将受益供给收缩。
(3)产业协同发展最为核心,也是各方利益博弈最激烈的领域。目前来看,河北作为功能和产业承接的发展空间最大。
1.9 PPP政策红利不断,落地和规模均超预期
2016年以来PPP项目需求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落地加速,领域也进一步扩围。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总投资达13.5万亿元,落地率达31.6%,与1月末、3月末、6月末、9月末的19.6%、21.7%、23.8%、26.0%的落地率相比,4个季度的落地率环比增加分别为2.10%、2.10%、2.20%和5.60%,四季度的落地率明显上升。
2016年,PPP三批示范项目相继推出,政策、落地和企业业绩均超预期。2016年10月12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广应用PPP模式。除了传统的建筑、公用环保、交通等项目外,政府计划让出更多的投资领域供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能源、农业等传统的民生短板领域,未来相关行业的PPP项目投资有望加速。
2016年12月6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政策层面对农业领域PPP的扶持力度远超过往,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PPP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贴一体化等投融资模式试点;探索以项目预期收益或整体资产用作贷款抵(质)押担保。
PPP模式政策红利不断。2016年6月起,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PPP模式发展的政策和意见,除养老PPP与农业PPP文件外,8月10日发改委1744号文提出构建PPP项目多元化退出机制,增强PPP项目流动性,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10月24日发改委2231号文进一步规范了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操作流程;11月21日发改委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2455号文林业建设PPP模式提出指导意见;
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12月21日发改委办公厅与证监会联合印发2698号文提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
12月30日发改委办公厅与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发布2851号文规范收费公路的PPP模式;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鼓励采取PPP模式;1月23日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当前,包括税收优惠、财政管理办法等在内的系列PPP支持政策处在在酝酿之中;PPP统一立法开始步入快车道;创新融资政策等方面在未来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速。相关政策意见的加速出台将会进一步释放红利,推进PPP模式发展。
1.10 房地产调控,建立长效机制,确立大都市圈战略
预计房地产调控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底,限购限贷持续加码,部分城市上调贷款利率。当前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开始向贷款利率传导。据媒体报导,北京将执行新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要求,房贷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9折、自2月8日(含)起网签生效的二套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5年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表明中央明确了房地产的居住属性和消费属性,否定了投资投机属性。
会议强调,“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表明中央决心解决人地分离、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匹配的问题,大都市圈战略日渐清晰,小城镇化战略或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大都市圈和区域核心城市土地供应增加,未来房地产投资回调幅度可能不深。
2、经济L型筑底,股市结构性牛市:中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