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心灵体验】华夏散文2016(3)

【心灵体验】华夏散文2016(3)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16 09:1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佛教主张善恶,因果,轮回。自东汉开始佛教传入我国后,湟源峡便成为佛教信徒们去西藏、印度等地拜佛学经的必经之地,特别是从东汉延康年间佛教寺院扎藏寺在湟源的建成,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到扎藏寺传经,清朝乾隆皇帝给扎藏寺御赐“佛光普照”匾额,到朝廷在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寺举行的祭海活动等,湟源成了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和交通要冲,为周边以及中原一带的佛教僧侣的往来带来了无限的空间。

然而,东峡由于坡陡崖峭,地势险要。峡谷两侧,群山崔嵬,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加上人烟稀少,僧侣们途经此地,或许人困马乏,斋食殆尽,或许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用歇息之机胸怀虔诚之心在壁面突兀,崖石空悬,人称:“佛尔崖”的石崖下的光滑岩面上镌刻佛像,久而久之,随着众僧的补充完善,佛像更趋完整,画面更加丰富,岩刻成了承载历史和信仰宗教的象征。

一些文化学者从图案的特征及凿雕工艺等多层面考察论证后认为,大尊佛像具有典型的宋元风格,而四尊小佛像则属晚清之作。后来人们又在此地搭建房屋,建成了“海藏寺”。海藏寺护佑着方圆的百姓。据说,他们每逢病痛灾难,只要虔诚地前去求神灵护佑,即刻会消灾解痛,化险为夷。

清代以来,大凡文人墨客,戎马将士,主政地方的官员路过此地,以此壮美的胜景和险要的地理,触景生情,留下墨宝镌刻于崖,这对于风光无限的美景和险象环生的地理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湟源是中原通往青海青南藏区和西藏的主要通道,是南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主要通道,号称“海藏咽喉”“海藏通衢”。而醒目的“海藏咽喉”四个字,是清西宁兵备道鄂云布所题,墨迹遒劲冷峻,笔力囊括,造语挺拔,饱含着这位大清王朝驻西宁“警备司令员”对此军事要冲的严重关注,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一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的险要。多少年来,人们凭借这一天险,修筑工事,作为战略防御的最佳地段。海藏咽喉石刻作为200多年前的实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和文化遗存。清道光21年(1841年),丹噶尔抚边同知黄文柄看到东峡远岫烟雨,山色空蒙,景色秀美,河水奔流的美妙景象,才思敏捷的他留下了大气磅礴,字体飘逸畅美的“山高水长”四个大字,镌刻于崖,活托出这位远从安徽来此地为官者在处理政务之余,乐游山水的闲情雅致。

摩崖上的每一处石刻大字,个个笔力遒劲,神采飞扬,其意与它周围的地形地貌,翠山秀水紧紧相扣,反复琢磨后会对周边环境乃至景色产生无限遐思。

峡区虽然不长,却一步一景,行于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除了观赏青山如黛,碧水琮琮,桦林似涛,苍崖层层的胜景,还能体会如河水般缓缓流淌于山水之间深厚的文化底蕴。“活民渠水” “山高水长” “海藏咽喉” “转危为安”等摩崖大字如珠如玑,点缀其间,透着灵性,展示着一方山水的原生之美。静观此景,使人会产生无比愉悦,无比惬意的舒爽心情。同时还会领略到南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恢弘气势。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连同人文景观融汇一处,便给三峡以别样的雅致。三峡的美不在于我们如何赏识犹如大师笔下的画廊,而在于这峡谷中得到了一种文化的享受、文化的熏陶,以及这块地方浓郁的文化氛围。正因为它浸透和漫漶着文化的汁液,才使每一位来这里的人心旌摇动,慨叹上苍的独厚与赐予,于是,人们就对它有了莫名的崇拜。在这里寻幽探胜,让人领略到了都市无法领略的一派天籁壮观,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求,公路、铁路、梯级电站等修建、扩建的因素,现在一些苍翠秀丽的美景被得到破坏,“活民渠水”等苍劲大字已消失殆尽,不见踪影,无不给人留下了遗憾和惋惜。

尽管如此,缘于众多历史文化的遗存,有人把三峡称为石刻走廓。由于历史上的青海地处偏远,文化遗存少,因此,湟源峡谷中的石刻就显得弥足珍贵,值得让人探寻和求索,品味和遐思。

 

 

乡关何处

 

  吴学良

 

吴学良,贵州水城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协第六届主席团全委会委员,六盘水市文联副主席。著有文学、文学研究、文化学专著多种。

 

 

天门传奇

 

在当今城市生活骚动、狂乱、不安之际,北盘江边花戛台地上天门古寨的遗世独立,绝对是一个传奇。

慕名来到天门村的时候,夜幕降临。才安顿下来,疏雨便在骚闷的空气里含蓄地落下,轻敲着老屋的疲倦;江风也不甘寂寞,像一盏远方的灯,忽明忽暗地穿越时空、透过门窗潜来与我那颗寻找宁静的心相会。踱步于堂屋前举目仰视屋外黑黝黝的高山,凝视寨子边缘模模糊糊的那棵定寨古榕和身边的民居,我知道,纵然将夜色漂白,我也不可能清晰地阅读它的容颜;相反,这只能使它的影子变得更黑,然而,这也才是我记忆中的村庄,读懂它最终需要的是耐心、时间和智慧。

就这样怀着心事趺坐在吊脚楼上任心事漫延时,“山不再显像,树不再露形,花草不再现身,”只有那如金玉坠地的雨滴,与我的心动合鸣,交替着飘摇在天地之间,将让我身心疲惫的城市拉得异常遥远,甚至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天门此刻张开怀抱接纳我,就像一个村庄张开怀抱接纳自己迷路的孩子,而我也不再让心像一个没有家的孤儿,随风到处流浪……

这一夜,我因此而睡得踏实、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