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2015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分类整理)(16)

2015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分类整理)(16)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13 02:1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过去中秋节,上海人最喜欢蘸糖桂花吃芋艿,还有家人同聚赏桂、中秋插桂花的习惯。不过近年来,这些习俗渐渐消失了。诸如此类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淡漠的习俗还有: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吃冷食,清明节吃青团、红藕,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吃蒸糕,饮菊花酒,腊月吃腊八粥,过生日吃长寿面等等。

请以“远去的习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审题:

题干:

请以“远去的习俗”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材料:可以认为是参考。

远去的习俗:

“习俗”是论述的“对象”,“远去的习俗”是“现象、现状”,不是论述的观点,观点应该是“不要让承载民族优秀文化的习俗远去,呼唤习俗回来”。

第三篇文章把对“习俗”的展示落到实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悟。文章正面立论,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一般思路:

1、 对习俗的描摹、展示

(讲“习俗”的文章里要有“习俗”)

2、 目前的现状:习俗正在远去

(有了第一段的基础,这里只要一句话即可,但语气要强——题目)

3、 这些远去的习俗同时带走了什么?

(答案十分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全文的展示部分,结论或观点由此得出)

寒食节:介子推:忠诚、付出、同患难而不求同富贵:做人的道德

清明节:祭祖,对先人的缅怀、追思,饮水思源,感恩

        踏青:亲近土地、与自然紧密接触、感受自然美

上巳节:水边饮宴,郊外踏青

端午节:纪念屈原:忠君爱国,志向高洁,为理想而献身

        活动:赛龙舟、粽子、佩香囊……:庆典、才艺展示:联络感情、释放心情

重阳节:登高望远、游子思乡:亲情、故乡之情

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腊八粥、长寿面:祈望五谷丰登,祈盼健康长寿: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尊重,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这样的民俗活动,又是中华民族群体意识的积淀,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4、 由此得出结论(也是观点):

             优秀的习俗不能远去

正面表达:习俗归来

 

如果字数有多,还可以结合生活现状,从反面论述:

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为物质奔忙,造成了情感的空虚、人情的冷漠

语段:

  1、过去中秋节,上海人喜欢吃蘸糖桂花迟芋艿,清明节喜欢踏青、扫墓、吃青团,端午节喜欢赛龙舟品粽子,元宵节喜欢猜灯谜尝元宵……可是,今天的我们呢?热衷于情人节吃巧克力,万圣节南瓜灯,圣诞节吃匹萨……不止一次的听到老人说现在的新年越来越缺少年味了,更不止一次的听到年轻人高喊,“过年只是古老的形式,早就落伍了”

  2、看着这一切,我不禁要问:“今天的我们是怎么了?难道传统真的不堪一击吗?”……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从今年开始,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已被定为法定的假日,人们在过年期间可以放鞭炮表达喜悦之情;中国人有自己传统的娱乐项目,有自己的特定表达情感的节日和方式。

  3、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们不应再一次让失落的文明躲在角落里哭泣,不应再一次让远去的习俗藏在黑洞中流泪,相信孟婆的浓汤不会颠覆传统的记忆,全球化的进程无法阻挡习俗的魅力。

  4、当春节时没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当中秋时人们不再“举头望明月”,当重阳时没有人想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人们似乎忽略了生活中看似平凡的日子都隐藏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底蕴。那些远去的习俗啊!正悄悄地带走我们的文化。

  5、传统和习俗的丢失,往小里说或许只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已,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