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诗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2012-07-02 12:50:34)
标签: 昆仑 宋体 毛泽东诗词 卜算子·咏梅 沁园春·长沙 文化 分类: 论说
论毛泽东诗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毛泽东主席是共和国的创始人,由于他的经历丰富复杂,自然站的角度也很高,出手很大气。除了少数诗词比较委婉沉郁,大多都是豪情迸发,气势如虹,吞山纳海,光芒万丈,雄奇瑰丽,是我国古典诗词艺术上的一朵奇葩,至今还在绽放着绵绵馨香。我敢断言,他的诗词在我国诗歌艺术长河中必然享有崇高的地位。我们姑且抛开他的雄才大略,抛开他创立的伟大事业不说,单就诗词一项,是可以和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媲美的。我相信,不仅今人在读他的诗词,后人也会读他的诗词。只要是诗歌爱好者,只要喜欢诗歌,他的诗词就绕不过去。这并非是本人的溢美之词,确实,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包含了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内容丰富,意境深远。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如山的气势,似海的豪情,是不可能写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豪迈词句的。所以,他的诗词可以归并入豪放派,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博大、雄浑、豪迈是他的诗词主色调。在宋代词的发展高峰期,除了苏轼、辛弃疾等人外,很少有人能写出那样风格豪放的诗词来。他的词意境深远,苍凉,像一幅幅大写意的国画,纵横捭阖,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他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出色的诗词,与他深邃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与他高深的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与他嗜书如命的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与他超凡的艺术禀赋分不开的,也与他出众的领悟能力分不开的。这绝不是偶然的。所以,他的诗词在中国诗歌艺术史上必然有一席之地,躲都躲不开。
单单从艺术上说,我不敢说能超过苏东坡和辛弃疾,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有宋一朝,能与毛泽东诗词比肩的恐怕也不是很多。本人并非夸大其词,也不并因为他老人家有着尊崇的政治地位。
当然了,每个人的欣赏口味不同,欣赏角度不同,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人喜欢秦观,李清照,柳永,晏殊等婉约词人,他们基本都写闺阁之情,儿女之意,虽也妙趣横生,但终不免吟花弄月,失之于小。
我喜欢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的词,更喜欢伟人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毛泽东主席诗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性
首先从思想性来分析。一首诗歌写得好不好,或一首词填的好不好,首先从他的思想性来评判。一首诗或一首词哪怕再合声律,再华丽,如果没有思想或思想贫乏,都不能归为好诗或好词。古代的很多宫廷诗词,从声韵学上来说,从辞藻的华丽程度上来说,都是上乘之作,但独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所以,不能流传,或流传不远。就像一堆白肉,看上去秀色可餐,但深入一研究,却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古代的那些宫词,都是为了应付和讨好皇帝而作的,能有多少思想性。他们挖空心思,在韵律上,在辞藻上,作尽雕饰,但到头来没有一首能流传下来。因为,那些东西都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思想的,缺乏独特性。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写文章作诗都是有感而发的,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中生有。只有有感而发,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才有可能写出好诗歌,才有可能填出好词。
纵观毛泽东的诗词,哪一首不是有感而发,哪一首不是有故事的,哪一首不是有背景的。他的诗词抒发了他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他的雄心壮志,抒发了他的超脱豪迈。正如他的为人,不拘小节,思深虑远,敢作敢当。年轻时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勤学好思,重实践,重考察。了解民风民俗,访贫问苦,不甘寂寞,不甘人后。显示了他厚实的潜力。
小时候作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就显示了较高的志向以及为实现志向愿意作出十分的努力。
再到后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荫里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更显出了沉稳和霸气。虽然,这诗歌,写得并一定合格律,但很有思想性。从诗歌里可以看出一个青年的志向和才情,以及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再到后来,他恋爱了,革命了。在和心上人杨开慧分开时,他显出了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革命圣人。他也要生活,也需要爱,也需要温暖。
一首《贺新郎》,道尽了他的缠绵、无奈以及伤感。全词录如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这首词是他所有诗词中少数比较沉郁伤感的一首。在沉郁伤感中透出乐观和积极,读了之后令人并不消沉。而且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性,也不失其博大和雄浑。
下面再选一首分析一下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