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许多朋友练太极拳,问题最大的还是松的不对,或者只松了一半(包括:那些打拳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好的朋友)。一次,朋友们告诉我和师父说,某某朋友太极拳练的很是那么回事了,约我们去看看。过去后远远看他打拳,乍看身形柔行飘逸,动作连绵还算不错。可走近细看,身体松的不对,神 意 气 均不在位上,仅仅是个形体相似而已。朋友问怎么样?师父沉默不语。
我说:他松了上忘了下,松了前边忘了后边也要松。他关节松开了却又没有对拉拔长之意。如 腰胯部放松,在初级阶段,练太极拳讲立腰松胯,但同时要注意腰的直与沉,这也是腰部的对拉之意。说到这里师父拿眼睛狠狠得瞪了我一眼,我只好闭嘴了。
稍后,师父对那个打拳的朋友说了一些放松的话题,比如:脚下松,脚趾松开后,脚掌要有微微上提之意,叫“虚地”,有的人称“脚心吻地”,也就是身体感觉在地面上均匀的分布,涌泉穴有亲吻大地之感。到了一定阶段可以有微微上吸之意,即涌泉穴微微上提。这也就是所谓的“脚心空”,等等。
学太极拳 楼号: 8# 时间:2013-03-09 14:32
周身一如----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心法之一
周身一家是传统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
前辈们留下了许多方法,比如:
1.身如钟鼎。要求不管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意念像一口钟一样把整个身体都罩起来,这样周身的气也会整起来。
2.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打拳就不一样了。
3.一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这个弓背较长一点);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
静绒 楼号: 9# 时间:2013-03-09 23:35
有教的吗?在哪儿
学太极拳 楼号: 10# 时间:2013-03-10 10:29
回:静绒 说:有教的吗?在哪儿
在思明区滨南长途汽车站后(笎筜)湖边
网站共用QQ: 1649839131 ,电话:18750258761 李老师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功用在于它的桩架合一,只要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够练出功夫***
练拳贵在悟拳,悟拳贵在找感觉。如:杨氏太极拳“脊柱行拳”的感觉,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其实,我在上边人体骨骼图中已经暗示画出来了,没有解释而已。 我们练拳最难解决的就是:松肩松胯问题,当你找到“脊柱行拳”的感觉后,肩、胯松不下来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就说这一些吧,不少了。
学太极拳 楼号: 11# 时间:2013-03-10 12:07
太极入门,需要明白师傅教导,大约需要:“查功、喂劲、讲理、辩非”几个过程,入门之后法自修。
下边谈谈推手:
太极推手各派形式诸多。如: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烂踩花推手、散推手等等。如此之多的推手,乃为各派拳师在教拳过程中的创造。有一利必有一弊,无形中为推手而推手,在推手中练推手,从而导致了现代推手竞技运动中,大部分运动员不练拳架专练"推手",舍本求末。
练习太极拳,拳架是基础,走架和推手,两者相辅相成。走架是练习推手的基本功,只有在拳架达到一定功夫之后,才能开始练习推手。否则,就走不上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路。推手是拳架的实践和应用。通过推手,才能加深对拳架的理解和鉴别拳架的正确与否。拳架愈练愈精,推手功夫则愈推愈高,最后则功夫可臻上乘。
太极推手检验拳架,在推手过程中就能够检验拳架的好坏,如虚实分明,练拳架时如果虚实不分明,那末在推手时很难化解对方的封手(对方会往己方的死角推),练拳练松到脚底下会有根,有根不容易被对方推出去,虚实分明转化灵,对方虽然推的是己方的手,化解要用要跨骑脚的灵活转换。
拳架要用到推手,比如拳架要求松肩坠肘,松要松垮,松膝松脚,用意不用力,那末在推手中也要做到。招式也要用到推手中去,推手中招式的运用不能机械化和僵化,拳架中招式是一定的,但用到推手中,就要宽泛的运用。
推手忌用手,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推手难道不用手吗?太极拳练腰不练手(当然也练胯,膝,脚等),手臂只不过是腰 胯 膝 脚的表现形式,手臂除了用松沉劲的撑劲(或棚劲)外,怎样走动要用腰 脚 胯 膝的松沉劲。
学太极拳 楼号: 12# 时间:2013-03-12 12:58
以上推手概要知识自己品吧,把推手品出“茶味”就快成高手了。
以下说点杨家门里的东西:
杨健侯宗师总把人的身体比做寺庙内悬挂的大钟。在推手中他把人体设为“实点”、“滞点”、“聚点”、“空点”和“拿点”五大紧要点来做文章。
“实点”是指对方能够发挥、运用其实力的集中点。不能在这个点上与之相顶。因此,接手时,要设法接触对方实点的周围(即接侧),再由实点之侧面将自身的内劲发出。如果一时找不到对方的实点之侧,可以采用引进落空的方法重接寻找。
“滞点”是对方不能灵活变化、不舒服之处。如我用内劲控制住了对方的滞点,对方就不敢再用力顶碰。若顶碰,对方必自跌出。
“聚点”是对方内劲凝聚之点、不能灵活变动之处。
“空点”是对方没有力或使不出力之处,如果我控制或击发对方的“空点”,对方便无力反抗。只有先将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击发对方的空点。
“拿点”是用来掌握、控制对方中心的点。“发点”是用来击发对方中心的点。拿点和发点的区别需在学习揉手时,口传心授才能体会清楚。拿点不是发点,有些人将拿点当发点,向拿点击发对方,是不正确的。这样击发,对方不会弹跳而出。
以上“五点”对应人体部位是:
l.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下方。2 .上死点。在顶点和灵活点之间。
3、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4.下死点。在灵活点和下垂点之间。
5. 下垂点。位于两胯之中。
学太极拳 楼号: 13# 时间:2013-03-13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