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荡劲”就是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的往返或开合折叠等运动,产生压力的变化和运动,然后通过“太极气势”由内及外地逐步放大,以波浪的形式,在“太极气势中心”这一气囊式弹性体内鼓荡变化而产生的劲力。
“螺旋劲”则是,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转,然后带动“内气”在身体的不同部分绕本身轴转动的螺旋运动,最后引动整体的“内气”在“太极气势”的大气囊内,像洗衣机一样,形成转动旋流而产生的螺旋力。
在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和劲路中,“鼓荡劲”与“螺旋劲”往往是以合并共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我们可采用不同的划圈练习,全面地掌握“鼓荡劲”和“螺旋劲”的要领。
前后平圈练习
预备式:两脚前后站立,以“丹田”带动全身向下松沉,加强“腰裆劲”的压力。左手叉腰,右手上举,保持整个“太极气势”饱满、充盈(图172)。
动作一:在“内气”带动下,“丹田”向前产生推逼的阳劲,整个“气势”向前移动和放大,右手前推(图173)。
动作二:“丹田”左转,带动整个“气势”左转,右手向左推出和外旋,掌心朝上(图174)。
动作三:“丹田”带动整个“气势”后移,吸引右上臂回收贴身(图175)。
动作四:“丹Et”带动“气势中心”右转,右手向右拖带和内旋(图176)。
整个练习动作划成一个大平圆,重点体会整个“太极气势”在“内气”与“丹田”的带动下,产生的“鼓荡劲”和“螺旋劲”。左、右式交替练习。
上下立圈练习
预备式:要求与上一练习同(图177)。
动作一:整个“气势”在“内气”和“丹田”的带动下,绕上下轴左转,右臂同时向左作拨动和外旋(图178)。
动作二: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引下,向下沉坠,右手同时下按(图179)。
动作三: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右转动,右手向右拨动与内旋(图180)。
动作四: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上升,但要加强“腰裆劲”的下撑,右手上举(图181)。
整个练习动作连贯成上下、左右的立圈,顺、逆圈交替练习。
侧身立圈练习
预备式:下坐成马步,左手叉腰,右手上举,手指高与口齐(图182)。
动作一: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左转动,略向右移,右臂外旋回收贴身,掌心朝上(图183)。
动作二: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下沉,
右手下按(图184)。
动作三: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右转和前移,右臂向前推出(图185)。
动作四: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微左转,右臂微外旋(图186)。
整个练习动作向逆时针方向划一大圈。顺、逆圈和左、右式练习可交替进行。
在进行以上各种不同形式的划圈练习时,应牢牢掌握“以气导体”的“运动”模式,着重于意、气的主导调节,内不动,外不发,以鼓荡和螺旋的形式带动形体的动作。当熟练掌握定向的划圈练习后,便可在“以气导体”的原则下,进行不定向、不定规格、不定节奏甚至配合各种活动步法的自由式划圈练习,直至可以随心所欲地以意、气的“内动”,带动所有的技术动作。
“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气导体”,是“太极预应状态”形成和运动形式的基本训练内容,也是太极拳自制功夫
训练的关键环节。同时,“太极预应状态”的质量,也是衡量太极拳自制功夫和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准。作者:罗红元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转载]压腿、踢腿方法
后一篇:[转载]太极秘要/外力不舍,内劲不长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转载]压腿、踢腿方法
后一篇 >[转载]太极秘要/外力不舍,内劲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