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备五弓”,是太极拳行拳和推手过程中,使内劲与身形合一,产生八面弹性劲的技术要求。即躯干为一张主弓,上、下肢各为一张与身弓联属、联动,并可各自发出弹性劲的分弓。以心行气,训练备五弓的方法是:在太极桩基础上,内气沉入两脚“涌泉”穴。意念引领内气由此穴吸气上行。与此同时,身体整体下降,成马裆步,两手渐握成拳,收于腰侧,拳心向上。内气过“会阴”达“命门”,为吸、为蓄。内气由“命门”上提至“大椎”穴,发往四梢。与内气下沉同时,双拳渐变立掌,掌心朝前,沉肩坠肘,向前推出,与眼同高;内气同时到达脚跟,脚趾(脚心虚起,五趾抓地)和指根、指端,手心含住。此时,“命门”穴后吐,带脉掤起,尾闾前翻。此为呼、为发。稍加停顿,内气慢慢收回“命门”穴,收气时,双手回收一同身寸。但指根、指端仍保持前掤之意;“大椎”穴在意念中亦收回一同身寸,但脊背掤劲不丢,两脚心由虚渐实。下一循环,内气仍由“命门”穴发出,重复上述运行,身形动作同前,配合一致。当两腿酸软难以支撑时,可把内气放回脚底,缓慢起身,调整片刻,再继续训练此功。此功亦可做单臂、单腿,即拗对之臂、腿的训练,只是需要前手领转腰脊拉弓,而另手按于胯旁;相应之腿则相配合转踝、旋膝。还可以做两臂同时向身体两侧之拉弓训练,行气如前。
上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训练,是单独的内功修为;既需要凝神贯注、意念集中,又不要使意念过重,要平心静气地体悟内气的运行。这个训练既可一整套全部进行,又可以把某一或某几个课目抽出来单独训练。当内气训练得充盈时,即可带功练拳架;当正气不足时,再练内功,然后再去带功打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带功打拳时,就不要再去内视穴位和内气流向,而是用意识指挥内外合一,使意到、气到、劲到。如果带功打拳过程中仍然意在内气的流动,则必然神滞、气滞、动作也滞,而成为行拳之大忌。
结语:李经梧宗师所编创修为的太极内功功夫是大海,我们这里蘸起的只是一滴水;他云龙风虎一生的太极拳学是粮仓,我们这里拈起的只是一粒粟。由于我们学识鄙陋,修为欠精,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敝。尚请同门、同道不吝斧正。
文章发表在《精武》杂志2007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