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师傅传授我们的陈氏太极内功心法(徐玉国传授) (2012-06-26 22:59:46)
标签: 陈氏 太极 内功 心法 健康 分类: 缘定太极
(整理者言:拜师学太极,很有收益,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把平时师傅讲述太极的点滴要领,默记于心,每日记录,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后加以整理,形成以下太极精髓。为太极爱好者,习练太极时不走偏,提供参考。对我师傅这样的太极高人,我真的肃然起敬。让我们向这一武者施一大礼吧。)
以下为要领(徐玉国传授):
*太极拳以养身为主,兼养身、技击、防身于一体的内家拳法。技击仍是太极拳的灵魂。一般35岁过后,都以养身为主。练习太极拳,要心静,忌浮躁,名与利上顺其自然不强求,目的是让自己身体康健,心理平静自然,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太极拳的进步不是看能打败几个人,而是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一天天好起来,心情是不是越来越舒畅、开心,日子是不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快乐。太极拳只传有德之人,心术不正,目的走偏之人不传。学习太极拳要谦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越学越觉得水平低,还有更多的需要学,不做坎井之蛙,方能进步快。
* 太极拳内功实质就是意气相合,神气合一,“神、意、气”内三合。太极拳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太极拳内功的质量取决于习练者本身的精气神。
* 要气气归根,根在丹田,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要决。
* 抓住丹田练内功就是以心为主,开合,收放,出入皆在丹田,想开是主动,则气出丹田,运行四肢,想合是主静则气由四稍归合丹田,前进时气由命门涌向肚脐,后退时则相反,气由肚脐引至命门。左旋时丹田左转,气沿带脉左转,相反一样。中定是,上中下三丹田中气一线。
* 求学太极内功时动作宜慢,不宜快,慢练能养气,所以练功要从无极始缓慢而动至收功时默默停止。心静慢练方能引动内气于体内缓缓而行,使意气相合,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达至物我两忘之境。
* 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 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 身体分阴阳。对着太阳一面为阳面,背着太阳一面为阴面。走大小周天时,阴升阳降。
*在练习拳架中,低桩利于拉筋骨,不利于力量下到脚跟,中、高桩利于力量下沉到脚跟和走内劲。低、中、高桩要轮流打,才利于提高。(2011.2.20记)
*功夫高不高,要看丹田圈子画得小不小,圈子画得越大,内劲越发稀散,功夫层次低;圈子画得越小,内劲越发紧密,功夫层次逐渐提高;到了一定程度,走内劲时圈子越画越小,外形上根本看不出来,全是内缠丝,这就是叫“无形无象,无招无式,无处不太极”。(2011.3.26)。
*练习中,先拉筋,开骨,尽最大限度放松,放松是无止境的,在放松中逐步整合全身力量,形成整体并让内气充盈,全身形成轮胎胶一样的韧性和弹力。(2011.2.20记)
*在走拳架中,下半身力量沉到脚跟,上半身以脊椎为支撑力量上领,上下形成对拉劲,全身肌肉自然下沉,整个拳架要舒展、大方、圆活,不僵滞,肢体不卷曲。(近期打中、高架)2011.2.20记)
* 走周天之法:全身放松,放松的意念从白会开始过天目过人中经仁脉至丹田再从双腿阳面降至脚背过脚指缝达涌泉,再从涌泉开始(此时配合逆式呼吸)从涌泉吸气,经内踝过双腿阴面达会阴,入丹田,再由丹田顶命门由尾闾过长强经督脉(脊椎)达白会(此时开始呼出吸入之气))过天目经人中穿过胸腹隔膜肌(仁脉)到丹田(此时丹田如一松软的球),再将丹田之气从股根开始排出,经双腿阳面降至脚背达涌泉。全身重量在脚跟上,身体轻灵沉稳。整个过程的呼吸为逆式呼吸。
* 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才是至关重要的。
* 拳架动作千变万化,内劲方法始终如一。
* 当身体某处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之上之下或者周围。让紧张处逐渐缩小到全松。
* 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五脏六腑)、脚心空。人就像几筋挂起的。要求通、透、空。
* 「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 拳式练习时,身体要有起伏(或升降)。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 「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张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又如腹腔盛着水,左右鼓荡下沉。松后,体内各处留出空隙,要让内气充盈贯满并向四周膨胀,觉得力大无穷,想打出暴发力。在外形上,“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要松松的向上升。同时要做到下盘石(象石头一样稳)、中盘活、上盘空。
* 头部放松。头分三节,天目以上为梢节,天目至人中为中节,人中以下为根节。各节要象转动丹田一样反复转动,意念里面有一串佛珠在螺旋转动,又好象佛珠在大脑里扫描一样。转动时觉得大脑向外膨胀和向上下拉长。转到一定时候觉得天灵盖也在跟着转动。身体躯干亦分三节,胸部以上为梢节,胸至丹田为中节,丹田以下为下节。四肢亦同,靠身体部分为根节,依次中节、梢节。转动放松方法同头部。丹田亦分三处:上丹田在头额,中丹田在心窝,下丹田在肚脐下寸许。站无极桩时根据功力可分别守三处丹田。随着理解的提高,逐步达到丹田随意走,无处不丹田。
* 丢、顶释疑。丢者,力之不极,顶者,力之为过也。
* 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 太极的发力,先是对拉力,逐步到由丹田发出的弹抖力。采挒肘靠,力源于此。
* 太极的基本功是基础,松是无止境的,要永远习练,渐入佳境。有意练柔,无意成刚。极柔而后极坚钢,极虚而后极实灵。
*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宫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 结束。
* 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顶;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成瓦棱掌。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