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内功(草本)1960年(6)

太极内功(草本)1960年(6)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4 17:13 编辑: 网络 查看:

  • pingjh
  • 初级粉丝

    1

  • 内功发源的时间比较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经书《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而外功则晚于内功,而太极拳产生的年代就更近一些,不过二、三百年历史(也有人说太极拳创造于十五世纪)。综合当时各家拳法、手法、腿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又结合古代的“导引术”(俯仰屈伸运动肢体)和“吐纳术”(吐故纳新)以及武术运动中的意识、动作、呼吸等整理出来的一套锻炼方法。锻炼方法上的内外统一性和整体性是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运动的弧形、螺旋形、伸缩转折,始终用意识引导气血循环周身,达于“稍四”(两手和两足指、趾尖),内脏作自我按摩运动,又是与中医的经络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说太极拳是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就是指它综合、融会贯通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养生法、呼吸法、经络学说、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而言的。
    太极拳虽然包含了治病保健方法的合理内核,有时代需求不同,过去偏重于技击,采取螺旋形的圆运动与结合内呼吸的锻炼,都是为了加大运动效果,加大爆发力量,动作上也有快有慢,有发劲,有窜蹦跳跃。在一百年前太极拳适应时代需要提出了“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口号,逐渐演化为治病、保健、防止早衰和延年益寿为基本功能的套路。这就是流行国内的动作轻松柔和、速度均匀、连贯园活,不纵不跳的太极拳。由于它有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神经衰弱等功效,有适于中老年人、妇女、脑力劳动者,与祖国医学气功有同样的效果,所不同者气功是静练,太极拳是动练,所以影响面极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引起国际国际医疗体育界的重视。这种医疗保健性的太极拳有杨架、(架势开展大方)、吴架(架势小巧紧凑)、武架(更为紧凑)、孙架(步法灵活),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建国后,党和国家为了推广太极拳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委根据流行最广的杨架编成“简化太极拳”,易学易练,便于初学。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对全身来说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太极拳的优点就在于此。大家知道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求“心静”、“不存丝毫杂念”,注意力集中,并且要“用意”、“不用力”。此外,从动作上来讲,练习时也是“完整一气”,用意用气,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而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运动中的某些动作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
    太极拳练习中的柔和性、连贯性、园活性、完整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式动作的种种要求。根据临床气功配合太极拳的治愈率是较单用为高,以我个人二十余年研究太极拳的经验,治疗各种慢性病以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另外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对全身关节起到调节作用,也就是动与静要结合不可分离。气功是静中求动,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一个是内功,一个是外功,一个是静功,一个是动功,要求内外合一,动静相兼,真乃珠联璧合。如果大力开展气功与太极拳的配合工作,可以肯定,缩短疾病康复过程,还可以防止疾病复发。
    在开展综合快速疗法慢病快治中得到了证实,
    以气功太极拳为主的综合疗法,一个疗程仅二十一天,经验证明绝大多数只有十四天就可痊愈。我们知道在开展快速疗法时,首先要病人政治挂帅,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练气功、太极拳正是培养和锻炼病人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法。
    如果练太极拳不练内功,尤其是太极内功,便不能使太极拳功夫深入,只练外架没有内在的意气和技击用的爆发力。配合太极内功练拳,不仅可以以弥补单练中不足之处,而且可以增加姿式的优美、柔和、自然、沉着、毫无造作,久练太极拳者没有不知道何不如此锻炼的。

    (三)太极内功“八练,一句话”
    1、八练:练内、练外、练静、练劲、练意、练气、练精、炼神。
    2、一句话:通过八练的手段,采取八结合的方法,达到四用的目的,即用于治病,用于保健,用于技击,用于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