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理论】从太极内功心法论“纯读经”不是“只读经”

【太极拳理论】从太极内功心法论“纯读经”不是“只读经”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2 15: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王教授在练习太极拳

一、引言

二、太极之缘、身体开悟与包本难易之辩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武禹襄故居

只是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对包本的重视,把包本当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性目标,切不可有丝毫动摇,不能因为强调纯读就说只读就好,背不背无所谓,包不包本无所谓,那样就相当于阳明后学,只抓住一句“满街都是圣人”便束书不读,直到呵佛骂祖,流于狂禅,那就非吾人提倡纯读经之本意了,倘若以后有人如此,则我有言在先,非我之罪也。

故曰:辩清包本难与易,人人可为夏梓朝。勿忘勿助勿捐道,至纯至简致舜尧!

三、只练拳不练功,只“上学”不读书之辨

我与武氏太极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于武氏太极学院合影

这一百年来,由于现代社会对记忆力教育的排斥、否定和打击,现代人落入了一个“只上学不读书”的怪圈,惯性之余力,导致推广读经以后,大家对读经虽然部分接受了,而“只上学不读书”的思想仍然在上演“变形记”,或变为“重解经轻读经”,或变为“重背经轻读经”,总之,很难干净利落、痛快淋漓地“纯读经”。在这个社会大趋势下,太极和读经有着相似的“练拳不练功”的命运和危机,最近几十年,国家对太极的推广和扶持力度很大,太极普及程度很高,但很多太极名家却看到其中的隐患,认为在这样的大面积普及中,太极的文化内涵、内功心法和技击因素——即其高度和基础——却被淡化了,而这些才是太极的生命所在,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对此甚至都没听说过,练拳不练功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失去基础和高度,太极就会变为普通的健身操,无形中也就等于消亡了。这个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代人长期受限于实用主义心理,强调现买现卖,片面追求轻松、快乐,特别照顾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故练拳和解经一样,很容易让人一下子产生兴趣,学点招式和套路,又没有难度,马上看得出成效,容易被现代人接受。反之,练功则要长期苦练才有成效,与现代人的观念格格不入,如果不加以特别的强调和支持,是很难做到的,这与读经教育的推广不是极其相似吗?

太极拳的传承应该说比读经乐观一些,不管在大面积的普及还是真功夫的传承,都已颇有成效,读经教育却是真正断绝了百年,恢复与传承更加困难,但读经是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教育,也是最高度的教育,就相当于太极的基本功,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高深的,也是教育的根本原理,今天要走出教育的迷思,读经是唯一之途,舍此无他。

普及太极与普及义务教育,有同样伟大的历史功绩,但也造成类似的弊端,就是导致内涵和“真功夫”的缺失,不过这个缺失是可以弥补的,也是必须弥补的,惟需机缘和条件而已,现在看来,似乎机缘和条件都已渐渐成熟,追求两全齐美的时机已经来到,惟此过程中需要打破一些思维定势,会引起一些争议,我们需要智慧圆融地对待。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固然是普通人容易出现的弊病,但并非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浩叹和悖论,有贤者出即可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季谦先生之读经理论,即为此大时代之大手段和及时雨也。

因为练功和练拳本不相妨,练功是本,练拳是末,本末一体,原本没有问题,更不会互相冲突,但现代人只从知识和功利的角度来认识世界,肤浅、浮躁,不肯吃苦受累,凡事喜欢讲究意愿和兴趣,所以不愿意练功,就可能导致练功和练拳的对立,而在教育上,读经和解经就相当于练功和练拳的关系,现在读经和解经居然就对立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无需避讳的事实(不过我看季谦先生早已预见,也早有对策,大家不必惊慌,问题迟早总会解决的)。从养生的角度说,只练拳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而批评“只练功”,更不能武断地认为练功没有练拳有趣,真正肯练功的人,练进去后他还是觉得练功更有趣些。一位练太极的朋友跟我说过,他常常觉得舍不得花时间练拳,甚至一天到晚练功他都不觉得枯燥,他甚至有瘾只练功不练拳,所以不见得练拳就一定比练功有趣。同理,从成年人业余爱好的角度来说,只解经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而反对“只读经”,武断地认为解经一定比读经有趣,也是想当然。我也听到很多读经家长,他们说舍不得解经,宁愿只是读,他觉得这样就很好,很有趣,所以不见得解经就一定比读经有趣,当然,从教育的安排上说,将来是一定要解经的,不会只读经不解经,但要有次第,不能乱来。

另外如果说,练功练拳都需要,如果一定要提倡,应该提倡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提倡练功,因为练拳一是很容易,二是一下子可以吸引人,是不需要特别提倡的。而练功则不然,练功不容易有进步,更不容易一下子让人有兴趣,如果不特别提倡,很有可能就没人练功了。所以提倡练拳会妨害练功,但提倡练功却不会妨害练拳,反而有助于更好地练拳,这是一个不可质疑的道理。只听说过崇本息末的,没听说过崇末息本的,本再怎么提倡都不过分,而末则是不能提倡的,也不需要提倡的,练功的人哪有不喜欢练拳或练拳不如人的道理呢?读经不也是这样吗?哪有大量包本的人解经不如人的道理呢?

四、“只练功”其实已包含了练拳,“只读经”同样已包含了解经,反之则否

武李家传氏太极传承表——孙建国支系

“只练功不练拳”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但“只练拳不练功”的现象则是可能存在的,一般人如果没有师父指点,或者故意不练功,打拳时不带着内功心法走,他仍然可以练拳,顶多就是把太极变为健身操而已,所以虽然价值降低,但“只练拳不练功”的确是做得到的。但是反过来,为什么“只练功不练拳”就做不到呢?因为所谓练功主要是站桩,而任何一种桩功都是太极拳招式中的一式,甚至是所有招式的母式,它不仅本身是拳,还是一切招式的源头,所谓“拳是走步的桩,桩是定步的拳”,站桩本为最低限度的练拳,只要你练功就一定已在练拳,故“只练功不练拳”从理论上和现实上都是做不到的。比如“懒扎衣桩”就是武氏太极的母式桩,一切招式都从这个桩化出,又归于这个桩,故称“母桩”又称“拳宗”,体现了“万法归宗”之运用,也说明了练功之重要。

譬之于读经,就是“只解经不读经”是做得到的,“只读经不解经”却是做不到的,读经本为最低限度的解经,因为就普通人而言,五官六根都总摄于大脑,其运作无一不受大脑之控制,现代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也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思维都不会停止,除非是死亡。所以只要开口读就是在解,读得越多解得越深,即便儿童也是这样,因为他会长大,他是活的,他的理解力在天天增加,他读一遍有一遍的理解,长大一天就增加一天的理解,而这样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从做学问角度的解经,是不高明的,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所不需要的,但现代人往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给孩子做学问方式的解经,这才是不对的。至于读到入定,超越大脑的控制,使生命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更是求之不得的真功夫,是读书的终极目标,纯读经就是对此境界的追求,为什么要限制呢?但现代知识教育执著于理解和实用,执著于科学证据,对此理不但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认同,而且一定要来打倒这种“愚昧落后”的神秘论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文学式的批评,不过是文人的戏论,当不得真的,但恰恰是这种看似精辟,实则乖谬的格言或谚语,最容易深入人心控制民众,所以文人不读经,有才无德,不懂得“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不懂得“一言偾事,一人定国”,不懂得“草上之风必偃”的道理,越有才危害越大,这一百年来哲学退隐,文学凸显,造成各种社会乱象,不正是如此而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