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家拳基本都要求站桩,其要领和口诀也大致相同,主要不外乎“提顶吊裆,尾闾中正,命门后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领顶劲,百会上撑,卷舌叩齿”等,其目的就是调直脊柱,使人体中正安舒,四肢百骸恢复正确的结构,再辅以呼吸吐纳之术,达到祛病强身、养生延年之功效,在武学修为上则是练内功的上上法门。即便不练武,这个身法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一切动、静状态,如果养成习惯,日期用而不知,时时刻刻都以这个身法来生活和学习,就相当于全天都在练功,不仅精神饱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精神专注,更有利于让人生发向上之心和愤悱之情,这样,德育、养生、习武、励志和课堂纪律就都在其中矣!所以这既是以一驭万的上佳手段,也有一举多得的上佳好处,其训练过程又非常简易,只需要一节课即可完成第一次训练,以后每天边练习边纠正,几个月下来,就可以掌握要领,费时极少而收功甚多,诚为体育读经之最佳课程。课程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每天1至3次,每次5至15分钟,越长越好,练易筋经的时候就把那一次站桩安排在易筋经之前,效果更佳!将来进入文礼书院或别有机缘拜师学艺,则读经、站桩和易筋经的底子,就可以培养出武林宗师了,当然我们并不只是为了培养武林宗师,而是教育该怎样教,就怎样教。
诚如教授所说,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从读经的高度来统摄体育课才能叫“体育读经”,才能真正起到身体教育这效果,故搞好体育读经,除了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所有气血、经络和五脏六腑方面的疾病,孩子一辈子身心健康之外,因为有读经之高度,则将来做人做学问才能有本有源,在这个基础上乃有文化之传承,乃有各行各业大师的正常涌现。因为和中医一样,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太极,其文化内涵之深,没有读经的底子是不太容易读懂的,连基本典籍都读不懂,谈何传承呢?我见过一些武学经典,常常是引用或化用《四书》、《老庄》、《易经》里面的句子,而太极名家一般也都兼通“三玄”——《老子》、《庄子》、《易经》,(后附的《武氏太极内经心法》即是如此,一看便知。
以纯读经之心法,再辅以体育读经之训练,我现在所带的大班,虽由七、八十个青春期大孩子组成,亦时常接近于滴水不漏之状态,这个效果,连我自己都感到神奇。而我的“秘诀”,从术的层面讲,就是纯读经和站桩,从道的层面讲就是太极内功心法和读经教育心法,但这两个心法亦只是一个,就是信心!这乃是万法之法,坚持正确的理论而有100%的信心,这样的老师必定能产生“动人”之效应,这个效应会渐渐让孩子心悦诚服,言听计从,你批评他,他会接受,你鼓励他,他会努力,你启发他,他就上进,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养出颜渊之德。教育达到这样的地步,不用等到学生毕业,就可以判定这个教育已经成功了。
现实中我带的学生基本上都在往这个趋势发展,不管他原来是否逆反和厌学,所以我有时仿佛有一点时空错乱的感觉,坐在教室中而恍若不在教室中,抬头一看,面前居然有那么多学生坐着,哦,还是在教室中!真是“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比如有一次轮休,只我一人值晚课,但因为有事,我十分钟后才进教室,孩子们秩序井然在读书,我以为有其他老师帮我顶班呢,没想到居然一个老师也没有!也不知是学生隐形了,还是老师隐形了,孩子们一边读书,我一边悄悄地感动了很久!因为心中幸福满溢,便加倍地喜爱教育,喜爱孩子!为什么现代教育大呼爱和人性,但往往都是口头禅呢?我想一定是教育没有做对,所以关乎人性与教育的事情,我痛切地认识到,要痛下真功夫,莫做口头禅!否则既耽误孩子,还往往以此为矛,很轻易地就对他人发起无情的攻击,还自以为在匡扶正义!
八、最后一点尚不能“挥之尽去”的感慨
武禹襄祖师铜像
我不可避免地联想到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喜欢强调“儿童的意愿”,我一直觉得很奇怪怎么会冒出这样一个理论!因为所谓的“意愿”一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理性的判断,而理性的判断又需要一个前提,即理性的判断能力,那孩子哪里来的这种能力去判断一件重大的关乎一生的事情呢?这明显有悖于逻辑和现实的理论,居然能够大行其道,实在大为怪哉!即便是成人,在判断之前也需要深度的了解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对一件陌生的事进行深度的了解,现代人往往也没有这个耐心,所以即便是成人也很难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却要责之于儿童,不知是何道理!现代教育就是如此破坏人的思考力,而没有思考力,也往往比较容易没有良知,所以现代社会才这么坏!
如果善意地理解这个理论,我愿意这样去想,如果说儿童表达了他有参加某种学习的“意愿”,那一定是经过一定的试验后,他跟老师能产生感应,他愿意受教于那个老师。而那个老师凭什么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意愿呢?一定是那个老师有季谦先生所有说的“老师的特质”,能产生“动人之效应”,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从而愿意接受那里的那种教育。而这个效应从何而来呢?一定是从教育者的“信心”而来,这就是季谦先生反复阐述的“心法”,而当今教育最擅长的这个心法的,恐非纯读经莫属。
因为教育者的“动人效应”而形成一个良好而强大的学习场,这个磁场让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意愿”,好学生更上进了,一般的学生开始上进了,落后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了,教学越来轻松,越来越快乐,学生的学习“意愿”乃开始产生,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是家长配合学堂把孩子强迫一段时间之后才有的效果,那么,这个“意愿”属不属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意愿”呢?另外,我现在有这个“意愿”将我的一点肤浅的体会贡献出来,让大家参考,我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这个“意愿”来了解和交流,这又属不属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所说的“意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