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运动为什么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好的一项运动(3)

太极拳运动为什么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好的一项运动(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12 17:36 编辑: 网络 查看:

初练太极拳时转圈的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圆形的动作是达到和谐与连贯的必要前提。练到纯熟后,逐渐达到“得心应手”、“心身相应”的境界,就能够一动则内外、上下、左右无有不动,一圈无有不圈(外形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体内有对内脏器官作轻微旋转的自我按摩,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缠绕运转,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动作。拳论说:“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这是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没圈;由开展而渐至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迹的最高境界。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这种境界是只有下苦功才能做到。太极拳名家杨少侯晚年练的发劲小架子,仅有意动的运劲,外形看不见有圈,只看见发劲,就是这种功夫的表现。转圈不论大圈、小圈、没圈(有圈的意思,但在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的称作没圈),都应该有内劲作为统帅。这种内劲是通过长期锻炼,用意识贯注而形成的,它“似松非松”,“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能柔能刚”,“刚柔相济”,极为沉重而又极为轻灵。

内劲的运转,带有螺丝旋转形状的缠丝劲,只有太极拳才能练出这种内劲。

太极拳的圆形动作,可以柔化对方的力量,并且随时可以由弧形转化为直线加以还击,所以陈鑫说:“胳膊令其骨转,方能以真劲引动”,也是《打手歌》中“引进落空合即出”所依据的原理。孙子兵法说:“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创造太极拳的人,懂得圆的运用最灵活,圆的力量最大,所以求圆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但是它必须通过缠丝式(抽丝式)的螺旋劲来完成圆的动作,否则仍然是直劲,直劲碰到来力仍然要有顶撞,因此也就失去太极拳“化而后打”、“即化即打”应有的作用。所以陈鑫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劲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又说:“拳中必用缠丝者,粘连之法,全在于此;引进之法,亦在于此,不可忽也。功夫久能令人不敢进,进则打之,退亦打之。”

]

(一)轻缓是为了发展重快

太极拳的轻缓,正是为了求得重快。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逐渐增长,不用力则自然沉重。在轻缓中有了功夫后,即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近于静力性的等张性练习,因此能发展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的体积,从而能增强力量和耐力,并能使各种不同姿势之间保持平衡和稳定。

(二)缓慢的限度

 

& 太极拳术语辞典

一种专门学术,常有一种术语,以资简单应用规格法,此术语多系习惯上所染成者,亦因俗语而渐成者,有时字面与意义完全不同者亦有。按照字面内中毫无意义可言者,惟往逐多年之后,一再传授,则为确定之名词,转视为当然矣。学习太极拳者,如不知太极拳术语里面,徒为字面意义所拘束,则不易得到正确运动之精神。倘联想一丝及神秘之名词作为根据,是有实数而不再,反求代数以成抽象,说明可谓开倒车矣未免愈借愈远,离间拳术之本题矣。料想现时怀疑太极拳名词者大有人在,盖解释不一,意见纷纷,令人心中俱有苦闷难言之概,而无所适从至欲求上进者,因此项词意之不明,如入五里雾中各自摸索,于修炼上多有妨碍矣。兹为便利科学计,似应有一种确定之解说,以范围其用,而后本此解说以努力前进,则不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兹分项说明如下:

1、掤劲:求有弹性之劲也,乃练习气力贯串于下,如手中有如打气之橡皮带也
2、履劲:求有摩擦性之劲也,乃换移地点之内下掤劲也,使双方互相接触之点互相紧贴,以行摩擦之功也。
3、挤劲:两力合之劲也,乃以两种不同方面之劲,交叉聚于焦点,以放出之劲
4:按劲:按捺不离开之劲也,乃范定对方之一点,使之发生反应弹性不合滑脱或乱舞也。
5、采劲:两力分之劲也,乃拿住对方之一点而分之,使对方不得不表示力之出发点,兼可制止一切油滑手法也。
6、挒劲:击转之挒劲也,乃旋转以蓄加大弹性,突然发出之劲,意义中有入内之可能性也。
7、肘劲:撞于肘击之劲也,乃转换于肘之上下臂部,以突击之谓,为用挒之二道防线也。
8、靠劲:旋转由体侧出之劲也,乃转换于身体一部分以侧出人身之劲,为用挒之三道防线也。
9、沾劲:乃定位一点而不移也,乃定位一物上如生根于其地,无论如何变化也不离开此点也。
10、粘劲:含胶质以移动之,乃沾定而紧贴之,以移动而不离开其面也。

11、连劲:退中含有牵动之劲也,乃将对方延长入己之圈内,拿之也。
12、随劲:进中含推动之劲也,乃将己劲延长入他人圈内,而击发也。
13、空劲:泻去人之劲也,乃不以顶势相对,转侧以泻人之劲,使之落空也。
14、洁劲:补助人之劲也,乃用于对方劲匾者由己劲补之,以资双方紧贴可以牵动也。
15、挫劲:逆转于内下之劲也,乃转换内缠姿势以泻空其劲,使其不得势也。
16、揉劲:顺势于外上之劲也,乃转换外缠姿势以散化其劲,使其不得势也。
17、缠劲:螺丝以绕转其点也,乃旋转以环绕其点,使之不能离也。
18、接劲:延长己之劲也、乃接续己劲以加长,并能接续他人之劲而为一也。
19、逗劲:斗榫以入之劲也,乃接续对方之劲,斗榫以成相对之线也。
20、抖劲:突然以震动也,乃全身卷蓄后突然暴发之劲也。
21、闪劲:侧身以去其劲也,乃转身以化其劲不以强度硬抵抗也。
22、还劲:里缠外反也,乃采夺其劲,在不停顿中复回以放之也。
23、撩劲:引诱其劲而出也。乃旋转压迫其一点,使之发生反动以待之也。
24、拿劲:节而抓之也,乃用其指劲虚拢住人之身手一部分。
25、换劲:移动用劲之部位也,乃转换此节之劲,展至他节以化人之。
26、弓劲:突放以采手之劲也,乃出其不意,遇有空隙,既投入击之而不分别挒放发之谓也。
27、受劲:人给我受也,乃对方劲来坦然以卷而收之也。
28、给劲:人要我给也,乃人要劲决不若毅然送出,下塌以给之也。
29、卷劲:大圈化为小圈也,乃用逆缠由大外圈入转于小内圈也。
30、放劲:小圈化为大圈也,乃用顺缠由小内圈以成大外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