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蓄劲:成为劲弓也,乃加大掤劲而卷放之,张弓以待也。
32、发劲:实直其性也,乃由弹性之脱扣,以发生其劲而不计是挒是放也。
33、两仪:平行之偶力也,乃顺逆抽丝互为应用,为偶力之功也。
34、虚实:重心偏差也,乃使所有重心,均须在三分之二以内活动,而留有偏差数也。
35、平准:立身中正也,乃不使身体有俯仰倾斜之形也。
36、沾点:竖来横沾,横来竖沾也,乃本杠杆方向之法以求沾也。
37、缺陷:气不饱满也,乃身体一部分缺乏掤劲之谓也。
38、阴阳:两者相异而对也,乃放出、发、开、刚、肉、用、气、身、武与收、入、蓄、合、柔、骨、体、理、心——又两者相对而相异之名词也。
39、听劲:静待对方示出发劲也,乃对方沾定之时,静待对方微动而顺之以先动
40、得机:有隙可乘也,乃因对方有隙可入,得以乘之也。
41、得势:重心安定也,乃重心偏差,不过二足三分之二,可以顺遂以活动也。
42、开展:加大活动之圈也,乃伸长手足内部之榫,带以加大动作也。
43、紧凑:缩小动作之圈也,乃收敛手足之动度,而以气运身之谓也。
44、八卦:八种劲别也,乃动作时因用劲之地位不同,故别之为八也。
45、五行:五种步之方向也,乃动作时因步之方位不同,故别之为五也。
46、折叠:意上寓下之反行也,乃正行必先反,反行必先正之意也。
47、借力:给人以加速力,乃沾定一点顺其所走方向,而以加速力引随之也。
48、气功:氧化运动也,乃练习就血液内氧气之加增,并能由精神意志以指挥而运行之。
49、牵动:倒换偏沾以牵引也,乃利用偏沾倒换之劲也,作发动机以吸引一切外方之劲也。
50、顺抽丝:往外上以旋转也,乃属于攻势之抽丝用以逼人之劲也。
51、逆抽丝:往内下以旋转也,乃属于挽救回守抽丝用以泄人之劲也。
52、接骨逗榫:寻向心力也,寻求向心力之点,而启发之,恰在对方重心之上也
53、运化主宰:本离心力也,乃一切运使均以腰脊作中心,以化人之劲也。
54、神气鼓荡:神气活泼而振作也,乃运动时气随神,神随意以周行而发扬也
55、上下相随:手与足分虚实也,乃右手有足,乃左手左足,动作时务令手则足虚,手虚则足实也。
56、周身一家:全身节节贯串也,乃周身各项关节能贯串如一,一动无有不动也
57、收敛入骨:神气隐于内,乃将全身之筋使有拉长之意,以运行也。
58、懂劲:知己知彼也,乃系身手中感觉灵敏,明了对方劲之动静变化也。
59、两膊相系:两胳臂间如系也,在两胳臂之间如有一线相系以动作也。
60、两腿相随:两腿间如系也,乃两腿间加强弹性,为一足迈大时余一足必随之
61、虚领顶劲:乃有顶有上掤劲也,乃顶头悬起,有如头上部有一线以系住也。
62、含胸拔背:不使胸部凸出,须含住也,如脊背有拔长之意,既前胸自含矣。
63、沉肩坠肘:不使肘肩扬起也,乃使肘往下沉以运转,则肩亦连贯自沉矣。
64、松腰松胯:腰如带束,因带能旋转方谓束也,乃尾闾中正以应身,则腰自松腰松则胯亦自开矣。
65、顶病:出头太过,乃掤劲太过,突出其尖,有尖击鼓滞之劲以上撞也。
66、匾病:掤劲过弱也,乃用掤劲不够其度,致双方不能生沾,虚有其表也。
67、丢病:离开对方之一点也,乃手中未含有弹性,兼离开太速,不能与对方以连之功也。
68、捂病:应以太速而相冲也,乃彼走此应而应之过早,致有冲突也。
69、俯病:身前伏以鼓后腰劲也,乃因身之前伏致重心越过足尖也。
70、仰病:身后仰以腆胸也,乃后仰之势致重心越过足跟也。
71、断病:劲断意也断,乃劲断时之意亦连带而断也。
72、接病:似接而求接也,接非其点,外形虽接而劲实未接也。
以上72项名词乃太极拳常用之名词,凡传习太极拳者莫不知之,而乐引其词于所授方法之中。惟解说意义常有不同,有是有非,致求学于彼有误于所授之谬解。往往以先入为主,不复计及实在如何,反尽力拥护其说,于不知不觉间,自身已随其误解趋入歧途矣。功夫进步既迟,所以效果亦微,徒劳往返,有负热心学习此拳之旨矣。足见名词解说适合与否,关系练之成绩甚重且大。如上列所有名词乃练习太极拳所常用者,兹根据力学原理以释之,以资易于明了。至译出之意,均本此拳精义而来,并不拘以字面理解作为标准。愿世之同好此拳者,审查自身所练者有无含藏此等名词之类目在内,如是之是否作此解说,如果是则请将此等名词一一实现于练习法用法之中,自不致有名无实,似是而非之太极拳矣。
[太极拳谚语
²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系辞上传》
² 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周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² 天人合一。——孟子
²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周敦颐:《太极图说》
²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陈王廷:《拳经总歌》
²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王宗岳:《太极拳论》
² 一阴一阳之谓拳。——陈鑫:《太极拳体用》
²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拳谚
²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拳谚
² 脚踩阴阳手划圆。——拳谚
²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杨潜:《大小太极解》
² 妙手一着一太极。——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拳沦
²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²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拳论
²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孙剑云:《孙氏太极拳剑》
² 拳术一道,首重中和。——孙禄堂
² 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拳谚
² 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拳沦
²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一王宗岳《太极拳论》
²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王宗岳:《太极拳论》
²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王宗岳:《太极拳论》
²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陈鑫:《太极拳经谱》
² 一开—合,有变有常。——陈鑫:《太极拳经谱》
²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王宗岳:《太极拳论》
²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王宗岳:《十三势歌》
² 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王宗岳:《十三势歌》
²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武禹襄:《太极拳解》
² 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拳论
²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武禹襄:《太极拳解》
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武禹襄:《太极势说略》
² 先在心,后在身。——武禹襄:《太极拳解》
²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²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武禹襄:《太极拳解》
²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武禹襄:《太极拳解》
² 内以修身,外以制敌。——陈鑫
² 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拳谚
²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谚
²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练则有,不练则无。——拳谚
²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拳谚
²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拳谚
² 有内无外难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拳谚
² 自古拳术三大用,防身、健体与防病。——拳谚
太极名家谈太极拳拳术练习十要
[一]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通流,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日:“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