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23 13:31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 (2010-01-14 22:4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太极拳_(理法)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

(97511班张建发)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及剖析“用意”的含义、分类、“练意”的技术特点,从而提高太极拳的综合技术,使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较大的独特健身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意用意练意

ANALYSE SKILL CHARACTERS OF “PURPOSE” IN THE TAIJIQUAN MOVEMENT
(Class 97511  Zhang  Jianfa)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documentution to explain the “purpose” of Taijiquan, and analys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of the “purpose”. It also analyses the skill characters of “practical purpose”. Through it way, improved the synthetic skill of Taijiquan plays more distinctive effects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movement.  
Keywords:  Taijiquan   Consciousness  Purpose  Practical Purpose
引言: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有较大影响的一大拳系,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内涵高深的哲理,而且有莫测的技击作用,同时以其良好的健身祛病,益寿延年的健身功效,丰富独特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化的蕴含,为国内外广大人民所喜爱。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练气、练身的拳术,既属武术,又是气功中的动功。欲想练好太极拳,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就要在练拳中学会用意。本文拟以剖析用“意”的含义,分类,“练意”的技术特点,在练拳中的用意以及用意的作用。

1.太极拳“意”的含义


是近似于“注意力”的“意识”,如《十三势行功心解》载“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
是和“气”的内涵相似的“意念的流动”,如《十三势歌》载“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行功心解》载“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
是“意想”,“料想”,如吴公藻《太极拳讲义》中的《五行要义详解》载“意者,设想之谓也,以虚实之理,使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杨澄甫《太极拳十要》中所说“用意不在用力”的“意”,就涵盖了太极拳的全部真“意”。

2.太极拳用意的类型


太极拳在用意方面内容丰富,根据练习的主要目的及想的内容不同分为健身意和技击意两大类。
21.健身意:着重练“体”,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具体分为:
211.松静意:以想身体,思想放松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活动。
放松,是身心内外和谐的一种状态。太极拳的放松,包括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在肌肉、皮肤、关节等。首先是内意的放松,也就是中枢系统的不紧张,表现为呼吸平缓,思维清晰,精神愉快,皮肤触觉敏感;其次是全身的肌肉、关节、皮肤,以及各个器官内脏等具体有形脏器都不做强直用力。虽然我们分开讲,其实内与外、有形与无形的松实为一个整体,是相互作用的。当你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时能减少对神经系统的干扰,促进其放松;反过来,中枢系统对某一部位的有意放松调节,同样利于该肌肉的放松。所以,我们讲太极拳的放松必须包括内与外、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即拳论中要求的“心静体松”。
212.身正意:以想身体端正为主的心理活动
三平一竖,十字坐标。就人体内部结构而言,从百会穴到两脚涌泉穴连线中点构成人体的中垂线,由肩的两端与大椎穴三点连线一条水平线;百会、人中、中丹田、下丹田、会阴穴构成前中心垂直线;由尾闾、命门、大椎、玉枕再至百会构成后中心垂直线,前后两条垂直线(即任、督两脉)连接起来,构成了小周天气圈;水平线与中垂线相交构成了人体内在的十字交叉平衡就象一个十字坐标。就气圈而言,可划分为三个平圈一个竖圈共四大圈。即平圈(有肩圈,腰圈,胯圈);竖圈;有下丹田处的立体圈;此外有手、肘、腕、肩、胯、膝、腕及颈部各关节的中圈;大、小腿及大、小臂内均可想象内含若干小圈;人之周身,可視为内含十字架的一大球体。三平一竖四大圈在分工上,肩圈主人体平衡,腰圈主人体旋转,胯圈主人体进退,丹田立体圈主人体技击发力。行动走架中,人之进退,犹如球体在水平上鼓荡;人之起落,则如球体胀缩;人之旋转,尤如球体在大浪中翻滚,无论球体的方位如何变化,体内的十字交叉线务必保持中正平衡,由此习而久之,人体自可随遇而安,做到身体的中正。
213.虚实意:以想身体重心所处位置和劲力变化为主的心理活动。
虚实变互,一虚一实。行功走架中,上肢左、右手,下肢左、右足,身体各个部位无不是由虚变实或由实变虚交替互变。不管是动势还是定势,实者即着实意,虚者即拟虚意,由意识的引导产生重心、劲力的虚实变化。所谓手之虚意若按浮球于水,稍有不慎即有失空之虞;足之虚意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可坠之;手之实意,就象遇强敌,腰间机发,气达指梢,掌则掌心吐力,拳则指缝吐力,意之透其肤、入其骨;足之实意,五趾抓地、足踵踩劲,入地三分,合为一体,任其巨力难撼之,若蹬之,足心涌泉吐力,挡者皆倾;若踢之,足尖吐力,着者即伤,躯干的虚实,通过上下,左右的松紧变化,产生重心偏移距运动,重心偏向一边为实,另一边为虚。行动走架中,分辨虚实的基本原则为:左腿实则右腿虚,右腿实则左腿虚;上下肢则相反,凡左腿虚时,左手要实,右腿虚时右手要实,前实则后虚,上虚则下实,前后、左右、上下均须一虚一实,切忌左半球或右半球全实或全虚。至于单鞭及左右分脚等式,虽可另当别论,但阴阳虚实亦自在其中,无非是内含虚实忽变意而为之。
214.贯穿意:以想全身劲力节节贯串为主的心理活动。
三节运动,节节而动。实施贯串意,首先要分清上、中、下三盘;梢、中、根三节及手、肘、肩、胯、膝、足间的运动关系。凡一动作,或旋转、或进退、或起落、均须明确所动部位何者先动,何者后动,谁带动谁。从而以意导之,一节带动一节,依次而动之。在节节贯串中,所有动作,皆以梢节带领,上肢若动,指动带动掌、腕,掌腕带动小臂,小臂带动大臂;下肢若动,则是足动带动小腿,小腿带动大腿。其基本规律是:自上而下,由左及右,由前及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215.开合意:以想胸腰及四肢收放运动为主的心理活动。
开发合收,身肢伸缩。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整套架子皆由一开一合组成。开后心合,合后心开;开终即“合”始,合终即“开”始;开即合,合即开。一般而言,发则为开,收则为合,攻则为开,守则为合,展则为开,缩则为合;至于技击应用,开可打人,合亦可伤人。
行功走架中,凡开时,要意想全身各部关节筋骨放长,不仅身开,心亦开;凡合时,要意想全身各部关节筋骨收缩,不仅身合,心亦合。开时,内气自下而上发,起于腰眼,往脊骨,聚于背,经大臂、小臂,形于指尖;合时,内气自上而下收,经小臂、大臂、肩、背,收于腰眼。练开合意时,无须体会内气运行感觉,可意想两膊至背脊部,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猴筋,上端通于指尖心,下端系于脊骨,开时意想伸展拉长,合时意想收缩变短,行功走架中始终挣着这两条猴筋开合有致地进行,久则指梢内有异感。
216.螺旋意:以想四肢及身弧形旋转运动为主心理活动。
轴心固定,松紧交替。行功走架中,指、掌、腕、膝、腰、颈等各部关节,始终处于旋转缠绕绞拉之中。旋转的方式,多为“内旋”、“外旋”或“左旋”、“右旋”,至于其它形式无不由此变通。以划圆走弧为外形的螺旋意,意在导引技击粘化劲,也是培养自身之松弹力。故而在做螺旋意训练中应内含“松”,“紧”意,还要在局部或整体螺旋运动中,想一个固定轴或一个点,如躯干的螺旋运动要意想从头顶到会阴有一个垂直轴,手臂螺旋运动可想在手臂中间有一根轴,或固定肩或腕。
217.蓄放意:以想通过蓄劲以发力放劲为主的心理活动。
蓄合放开,蓄放循环。蓄势时,要做到内外三合,意想全身各部关节肌肉适度拉伸,肌肉具有预张力,调整好关节角度,蓄势若张弓,放劲时,在作开的动作时,全身不仅要有膨胀意,而且要意想内劲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周。打掌时,内劲发于腰眼,形于掌,聚于指,突于外。
218.呼吸意:以想呼吸形式与肢体动作配合的心理活动。
一开一合,一凸一凹。初习太极拳,以自然呼吸为主。进入用意阶段后;随着功力的日益深厚,就应逐步地将自然呼吸变为逆式呼吸,有意识地以呼吸配合动作的开合。开呼,要用向外吐意,小肚可凸;合吸,要用吸意,小腹凹;吐时,要意想全身汗毛孔张开;吸时,要意想全身汗毛孔关闭。式子一开一合,腹部一凸一凹,汗毛孔则一张一闭,由此经过反复习练,力求使呼吸与开合动作有机地协调。如此为之,呼吸自然会深、细、匀、长,久而久之,则变内气的鼓荡与卷放。
219.经窍意:以想经络、窍穴引导气行练习太极技法的心理活动。
2110.卦象意:以太极技法配八卦卦象借助卦象特点,想技法特点的心理活动。
经窍意、卦象意是太极拳中较为特殊的意念活动,反映了一种比类取象的传统思想,在实际练习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由于个人的体会悟性不同,对此认识有所差异,加之缺少实证性的研究,所以不必过分执做。
22.技击意:着重练“用”,以技击为主要目的。
221.用法意:以想每一个动作技击方法为主的心理活动。
222.搏斗意:以想有敌与己搏斗为主的心理活动。
健身意与技击意有必然的联系,健身意是技击意的基础,健身意中含有技击意的内容,技击意能促进健身意,加大运动量固定动作外型,二者实为一体,最好随着技术提高兼练,实现“体用兼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