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3)

太极拳运动中的“用意”技术特点(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23 13:31 编辑: 网络 查看:

4.太极拳在练拳中的用意


“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能把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俱练,使太极拳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健身术。
41.以意导动,意动身随的练法
“以意导动”是用意识指导动作,“意动”是意识活动,“身随”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肢体运动。练太极拳要求先意动,然后身动。身动是意动的外在表现。做动作时要求先照动作的做法,要领,含意去意动,然后在意动指导下身动,使内在的意识活动与外在的肢体运动表里一致,达到“内动导外形,外动含内攻”的要求,使动作正确、连贯、圆活、自然。内部的意识化过程与外部动觉表象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过程,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练太极拳若每一个动作,都能“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地进行练习,就能不断地提高练太极拳的技能和技术。
42.以意引气、意动气行的练法
“以意引气”,是用意识引导气行。“意动”是意识活动,“气行”是在意识引导下的内气运行。意动和气行都是内部运动,如何察知?《丹溪心法》中说:“欲知其内者当于观乎外;诊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意动和气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拳势神气运动则是内部意气运动显露于外的表现。在练太极拳中观察到拳势神气运动的变化,就能知其内部意气运动的状况。太极拳运动要求内外俱动,那就是内部的意气运动和外部的拳势神气运动。练拳要求是意随拳游,气随意行,先意气运动,然后才是拳势神气运动。就是说,里边不动,外边不发,一动内外俱动。太极拳谱中规定:“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所以练太极拳不能只顾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拳势神气上,神气宜于鼓荡。练习“以意引气,意动气行”需要调息。太极拳运动的调息是在意识指导下,动作和呼吸相配合。太极拳运动的呼吸是深、匀,腹式呼吸法,要求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原则是:起、合、虚、为吸为蓄;落、开、实、刚、为呼为发。拳谱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内气发源于丹田,随腰轴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上行为转膀旋腕,下行为转膝旋踝,气达四梢,内气循经运行复归丹田,周而复始,循环无间。练太极拳用意识指导动作,使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就能收到“内气潜转,气遍全躯”的效果。《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这是符合中医理论“肾为性命之源”,“肾壮则精气充,神清目明”学说的练太极拳把意识,动作,呼吸三者融于一体,久练到一定程度时,在练拳中会想到脊柱和四肢骨骼里有一条线相通地颤动,这就是“收敛入骨”的体内感觉。它能增强身体的抗击力和加大攻击性的爆发力。
43.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是一个整体。
太极拳谱中说:“心为令,气为旗。”即心是发令者,气是奉令而行的“传旗”。《十三势行功歌诀》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说,形体是执令而行的士卒。由于这种关系,练太极拳要求是“始而意动,继而气动,然后身动”。不论是气动还是身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意占主导地位。意动、气动、身动是太极拳用意练意、练气、练身的过程。它的理论建筑在中国古典整体生命观的基础上,中国古典整体生命观是形、气、神的统一体。《淮南子*道原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体之充也;神者,生者制也。”这就是说,形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神是人体生命的主宰,气是人体生命的信息体现,把形和神结合成一体。古人认为,有形之体所以有生命,则在于神的主宰,而神对形体的驾驭又必须通过气来实现。这种三位一体的古典整体生命观是太极拳用意练意、练气、练身的理论依据。练太极拳枛住“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这两个环节,就能把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达到俱练,形成太极拳独特的整体健身功能。
拳谱规定:(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3)“心为令,气为旗”,“气以直养而无害”,(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上面四项规定可以看出,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但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快沉着,周身完整统一。太极拳练习应该注意到它整个运动体系中最重要的技术要求即练意,不能舍本求末。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具体考虑如何在运动中意识先于动作,即初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动作;运动机能形成时,用意识领会攻防技击含义,避免动作轻浮,走花架子,使动作体现技术内涵;巩固提高阶段,用意识贯穿身心的协调活动,达到上乘功成。练拳中如果不注意练意而片面追求动作形态,就无法享受太极拳所应有的健身、技击成效。

5.用意的作用


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是用意的目的所在。太极拳重意、用意、练意,其实质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的变化,达到心、身俱练,实现健身、技击等功能。从健身角度来看:太极拳用意,让思想集中在练拳上,通过松静、贯穿、身正等一系列意识活动,引起生理上变化,表现为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变化,促进健康。从技击角度看,通过用意使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提高,从而提高劲力,增大功力,做到听劲、化劲、发劲,制敌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