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谈养生太极拳锻炼的技击性(3)

谈养生太极拳锻炼的技击性(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10 09:24 编辑: 网络 查看:

    具体地说,太极拳的“灵魂”就是表现为追求太极拳古代拳谱所说的“虚灵”、“神内敛”、“神舒体静”、“动犹静”等之中反映的《杨氏老谱》所说的“曰睿曰智、乃圣乃神,所谓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也就是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合道”。李雅轩先生等太极拳家的著作反映只有这样的追求,太极拳特有的技击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延年益寿也因此而可以获得,也就是太极拳之“本”与“末”都获得了最好的效果。太极拳“灵魂”的追求是离不开太极拳包括沾粘连随与发劲等特有的技击方法即“末”之锻炼的;如果“末”被偏废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载体。

    《杨氏老谱·太极分文武三成解》指出:“独知体育不入武事而成者,或专事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成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这就是说锻炼的结果只有强身健体的效果或只有实战能力的效果,那是下乘;强身健体与实战能力虽然从一方入手却主要得到了另一方的效果,那是中乘;只有“本”与“末”同样注重和获得了同样的最佳效果,“内外表里”都成功即“灵魂”与“末技”都达到了高水平的才能称为上乘。古人明确认为太极拳的“性命双修”又称为“道”是“本”,“武事”必须由“道”主宰。如《杨氏老谱·太极体用解》指出:“若特以武事,论之以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就是说太极拳之技艺是从属于“道”的,决不能脱离“道”去论究技击这“末技”。根据这样的理念,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中指出:“太极能养身不能打敌,文功也;能打人不会养身,武功也(软太极方法是真太极用法);能教人养身又能对敌、修养使用兼全,为文武完全太极”。但即使是“能养身不能打敌”的“文功”太极拳,其锻炼内容还是技击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效果的获得这是两回事,即使学练了真正的太极拳还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实战能力,也不能说其锻炼内容就没有技击性了。这就象不少大学生学了几年专业知识课程但暂时还没有这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难道可以说大学生这几年的学习内容不是这一专业吗?显然是不能这么说的。

    现代各太极拳流派的人中都有很长寿的,也都有不长寿的。人的长寿与不长寿是由自然、社会多种因素所综合决定的,“很多太极高手英年早逝”是事实,但没有证据显示是由于太极拳正确的技击锻炼所引起的。一个人的太极拳锻炼再好,如果生活无度、劳逸失调、饮食不卫生、染上了吸大烟等不良生活嗜好,或者受到了不能预防的致病因素侵袭等等,长寿都是不可能的。把没有长寿的原因归结为技击锻炼,这是错误的、没有科学根据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太极拳前辈一直十分注重技击而长寿健康,如多年闻名全国的杭州六公园老太太、牛春明先生的再传弟子洪雪珍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几乎天天很喜欢与人推手较技乐此不疲,就是健身与技击双获丰收的很好实例。将太极拳锻炼的“灵魂”也就是学练宗旨与技击性视为互不相容的对立是完全错误的。

五、太极拳的技击性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太极拳锻炼的目的取向不同,虽然都是以技击方法为锻炼内容,但是会有效果区别的。有的人注重的是“道”的修养,有的人注重的是“道”之中的延年益寿。太极拳前辈中有的耄耊老人走路时摇摇晃晃地似乎移步也不稳,然沾粘连随的功夫很好,只要两人接触后,却往往自己稳如磐石而让别人站立不稳。但他们对技击不深加探究,不练接劲与发劲,不练步法轻灵,可能可以对付某些人,但是对付武术高手是不可能的。而注重太极拳技击的人也不可能个个都是天下无敌。所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虽然沾粘连随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并且也锻炼接劲、发劲、步法与实战,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就不可能与某一定相应层次的其他武术高手相匹敌,但至少具有了一定的自我防卫能力。央视武林大会上常有这样的例子,某参赛选手在家乡某个突发事件中轻易地将施暴者制服,然到了擂台上在技更高者面前,似乎成了不堪一击。难道能认为他对武术的追求是“没有什么效果与实用”吗?这就象渔民大多水性很好,但往往有的渔民在风暴中被大海吞噬掉了生命。难道可以认为渔民学游泳是“没有什么效果与实用”吗?

    现代有的人认为武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失去了实用性,理由是现代军事武器的杀伤威力要比徒手武术和器械武术强多了。但是这些人没有认识到军事武器在很多场合是禁止使用的,即使警察在执行任务不到法定的情况出现时也是不能开枪的,从电视法制节目中可以了解因此有不少警察在执行任务中被歹徒夺去了生命。普通百姓也存在着受到不法暴力侵害的可能,当这种侵害发生时,百姓手中是没有军事武器的;虽然这种不法暴力侵害某个人可能一生也不会遇到,但这种事件不可能在现实中不发生。普通百姓包括老年人随时都存在着受到不法暴力侵害的可能,央视法制节目中经常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为先生等法律公安专家和警察向观众提醒支招对这样的事情如何防范和处理,比如夜间不要走偏僻路段、走路不要将提包露在近马路一侧、回家勤关门、不要轻易开家门等等,如果懂得一点技击方法难道不是比不懂技击方法要好一些吗?事实上,有的警察就凭武术成功制服手执凶器的犯罪嫌疑人,有的百姓就凭武术成功自卫或自救;而且,技击本身具有竞技性,尤其是太极推手的技击具有极小体力消耗、安全的特点,不失为老年人既得到健身效果又得到乐趣的活动。再从中国传统武术进奥运而言,太极拳进奥运如果离开了技击性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太极拳进了奥运,难道不可能有老年太极拳进奥运吗?可见“强调技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练出一个什么技击水平,且没有多大的实用性”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