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1 15:12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2011-03-15 22:52:28)

标签: 体育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规律

刘宗刚

1、关于“内与外”。“内与外”在太极拳运动中属于比较大的范畴,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多。诸如“形与意、动与静、方与圆、劲与着、化与发”等都属于“内与外”的范畴。因下面对这些问题还要逐一进行论述,这里只就太极拳运动中关于“内外兼修、练养合一”的问题略作探讨。

所谓“内外兼修、练养合一”,就是要求通过太极拳运动,对身心内外进行全面的锻练,从而达到增功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内外兼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为内,筋骨皮为外。筋骨皮是组成人体的主要构件,是精气神存在、运行的物质基础;同时精气神又是筋骨皮产生、运行的内因和动力。因此,我们的前人非常重视精气神的作用,将其称之为“人身三宝”,即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

那么,什么是精气神,其锻练的基本点又是什么呢?这里所谓的“精”,从狭义上讲,是指男女体内专施生殖作用的“精微物质”。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它生于肾,是人体先天生命的源泉。从广义上讲,则是泛指组成人体器官组织的“精微物质”。古人所谓的“精微物质”,类似于今人所说的“细胞”。它是具有人体生理特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人体器官组织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在这些“精微物质”中,既蕴含着人类所共有的基因,也蕴含着家族血亲以及本人的特殊基因,因此,它也是每个人生命的密码。人体中“精微物质”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决定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寿命的长短。而影响其内在质量的,既有先天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现代医学证实,在决定人体健康程度中,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不足全部因素的百分之二十,而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则是主要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恃经常进行科学正确的健身锻练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练“精”,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从生命的本源上对身体进行锻练,以增强自身“精微物质”的内在活性,提高其新陈代谢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内在质量。这里所谓的“气”,是指维持人体生命现象的气机,它是人体组织器官正常运转和发挥其功能的原动力。前人将其称之为“真气”。它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所组成。先天之气是从父母体内传承下来,并作为人体生命现象的气机;它是地球自有生物以来,历经数亿年演变进化,经过代代传递才至我们的生命之中。后天之气则是人体在脱离母体后,自身从自然中获得的气体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经过人体器官加工合成后而形成的能量。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融合,即构成了我们身体中的“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之气,是人身生化的源泉,具有充养全身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驱除外邪捍卫人体健康的功能。所以,相对于不断侵蚀我们身心健康的“邪气”来讲,人们亦将人体中的这种“真气”称之为“正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浩然正气”。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人体中的肾主水而藏精,命门主火而升发,火水相融而生成真元之气。因此,认为人体中的“真气”由肾而生,由命门而出入,由经脉而运行,充养至五脏六腑、周身内外。根据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作用的不同,其名称亦有不同,如:气在阳即曰阳气,气在阴即曰阴气,气在表即曰卫气,气在里即曰营气,气在脾即曰脾气,气在胃即曰胃气,气在上焦即曰宗气,气在中焦即曰中气,气在下焦即曰元阴、元阳之气。所谓练“气”,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合成能力和气化功能,使体内气息充实旺盛、运行畅顺,从而高效的发挥人身机体的各种功能。这里所谓的“神”,是指人们的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意识对身体的主导统领作用。人们的意识思维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人们的意识思维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活动。人们意识思维活动的生理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其中又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的本质即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对人体内外环境的感觉灵敏程度,记忆的速度、容量和保存的时间,条件反射的建立、消失、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和效率,情绪的产生和稳定,中枢神经对全身脏器和肢体的调控和调动能力等。“神”又包括“元神”和“识神”。“元神”是指精神或心意的灵感,是对事物认识过程中,尚未经过思索判断即做出的一种自我元本的认识反映,这种反映往往带有一定的预见性,经过锻练且功力深化的人,这种灵感则更为显著;“识神”则是经过思虑之后而得出的结果。如果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肢体受到了伤害,则可直接影响到身体相关“神”的功能,所以,无论是“元神”或“识神”,都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都不可能脱离人们的形体而存在。所谓练“神”,就是通过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进行全面的锻练,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提高自身的判断力、反应力,以及应对各种复杂现象的灵感和应激力。我们的先人认为:精、气、神虽然各有所主,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则有神,伤精则神失其所;精为气之母,精失则无气,气伤则无神;神为精之主,失神则精失其生机,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互相滋生,生生化化,无有始止,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精气神实是三位一体,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不可分离。所以,精气神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精气神为内,筋骨皮为外;精气神为质,筋骨皮为形。它们亦是互为表里,互为基础,互相依存,内外合一的。精气神不可能脱离筋骨皮而自行存在,也只有精足、气充、神全,才能使人身素质从本质上得到提高,自然增功长力,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2、关于“形与意”。形与意也属于“内外”的范畴,形属外、意属内。太极拳运动所谓的“形”,就是身躯肢体按照拳理拳法的要求,所作出的各种形态的拳式着法;所谓的“意”,即洪均生先生所说的“是合乎拳法拳理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常说的“用意不用力”,则是要求在练拳时,要注重于对意识的锻练,并用意识引导形体动作,全身肢体则要放松而不用僵劲拙力。在学拳初期,意念思维活动主要应用于记忆每着每式的动作要领,并指挥肢体把动作做到位、做规范。在太极拳练习中,要先意动、再身动,用意识引领动作的运行,使意识与动作高度统一,做到意领身随,形随意动,形意合一,此即所谓“心为主宰”。着法动作熟练后,则可重点体悟体内缠劲与外在着法融合运转的感觉,也就是逐渐强化“缠法”的练习。为使意念有所“着落”,可运用“定位体悟”的方法练习,即在走一遍拳架或在一段时间内,把意念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个具体部位,以便体会该部位螺旋运动的感觉。如:有时可把意念放于腰眼处,着重体悟椎肌伸缩抽换的感觉;有时可把意念放于脚腿或手臂,着重体悟脚腿或手臂拧转的感觉;有时可把意念放于小腹即“丹田”部位,着重体悟“丹田内转”的感觉等。此即是内练“缠劲”、外练“缠法”、“内外兼修”的练法。随着着法的不断娴熟和内劲的不断充盈,则要进一步领悟每个着法所设定的技击内涵,逐渐弄明每着每式的攻防意义,以及眼、身、步、手应怎样配合,着法、劲路应如何因势而变,从而不断深化对拳式着法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拳架的演练中“无人若有人”,有情有景形神兼备,有的放矢不划空圈。这样练习数年,待思维和着法形成定式后,则要逐渐淡化意念活动。在练功时“似有意,似无意”,心意复归于“静”;着法则只求顺遂自然,而不可过于拘泥于外形着法。如只是为了健身而学练太极拳,只要把拳式着法练正确,做到意领形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