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关于“快与慢”。太极拳虽以养生健身为主,但其着式动作仍具有技击的特点,属中华武术的范畴。人们都知道,双方博击格斗贵在一个快字,为何太极拳运动却强调慢与缓呢?
一方面,这是由太极拳的战术思想决定的。太极拳法在应用时,要求身形肢体与对方粘连在一起,随着来势“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对方进击时,要承掤着来劲收合引化;反击进攻时,亦要承掤着来劲将对方发放掷出。如果说拳击或外家拳的用力方法如同向木板中钉钉子,用的是冲击力;那么,太极拳的用力方法则如同向木板中拧螺丝钉,用的是螺旋力。洪均生先生讲:太极拳也讲求打“寸劲”,但太极拳的打“寸劲”并不是在距离对方一寸时发力击打,而是在接触到对方之后再向内打进一寸。因此,太极拳不能采用拳击或外家拳那种与对方拉开一定距离,再出手进击的用力方法。
另一方面,慢与缓也是太极拳练功的基本方法。太极拳在练功时,要求弓膝坐胯,松腰塌裆,身形“如同坐在凳子上”。就是一条腿独立站立时,也要保持这种状态;在转势换步时,另一条腿还要缓缓提起、慢慢迈出,这就极大的增强了全身、特别是下肢的训练强度。这种练功方法近似于“站桩”,可以说,太极拳即是“桩功”的活步练法。通过这样的锻炼,既能提高全身的协调性、整体性,又能增强肢体肌肉的耐受力和身体的内在功力。
在学拳初期要宁慢勿快,切不可不求甚解而贪快速成,这时只有慢练才能掌握好动作要领,体悟到劲力在体内运行的感觉,把拳架着式学正确,为太极拳功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待动作正确熟练后,可大至将练拳的速度分为慢、中、快三种穿插着进行练习。如:将十五至二十分钟演练一遍一路拳确定为中速;哪么十五分钟以下就为快速;二十分钟以上则为慢速。自行练习时,第一遍练习可慢一些,以便于放松热身;一遍后可快一点,以便于体会劲路;练习结束前则可再放慢一些,以便收功恢复。但每遍拳的练习速度应大至均匀,而不可忽快忽慢。在表演时,速度则可快一些,并可阴阳顿错、快慢相间,以演练出拳式的气势,表现出着法的攻防意义。因为表演是给人看的,就象陈鑫先生所讲的那样,只有把拳打的“天花乱坠”,才可使人“拍案叫绝”。但正常练习时,应以中速为主,不要过快或过慢;快时不可急促紊乱,慢时不可散漫呆滞。如年纪较长,只为养生健身而练习者,则应以慢练为主,并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不可贪多求快而伤及身心。总之,太极拳运动,应突出一个“养”字,力避一个“伤”字,练习后应感到精神愉悦、满身轻松,情趣盎然。
太极拳的着法是千变万化的,太极拳的劲力也是灵活多变的,有的太极拳前辈将其归纳为几十种之多。根据洪均生先生介绍,当年陈发科先生曾把太极拳的劲力形象的分为四种:一种是钻头劲,即螺旋着发出;一种是车轮外边的劲,这种劲能把人发出,而不会伤人;一种是车轮内侧的劲,这种劲很容易伤人;一种是崩炸劲,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内功劲力才能发出。这四种劲的实质,都是螺旋劲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太极拳发人时,被发之人一般是旋转着被发出。
除上述需正确理解、妥善处理的十个重要问题外,还有“刚与柔”、“黏与走”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其在太极拳运动中是如何运行体现的,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掌握的。因在后面论述有关“懂劲”问题时还多有论及,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分享:
喜欢
阅读┊ ┊ ┊禁止转载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太极拳理法浅析
后一篇:“缠法的螺旋形运动”是太极拳法的基本法则
评论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太极拳理法浅析
后一篇 >“缠法的螺旋形运动”是太极拳法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