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断架子是整架子的提高,我认为在盘架子时一定要按照松散通空的原理.慢慢往里找,松散通空的感觉有了就会出现内气流动的现象,这时内气就会像水银一样流动起来,一抬手,一投足内气就能流到梢节,比如说一个金鸡独立做好稍停,接做下一式,提起脚落地内气就会像小气球从脚底滚出很远很远,这时你就会感到整条腿非常轻松.就会有从整体到破体的感觉;又比如—十穿掌气能灌到中指,感觉手指粗、涨,伸长,有金大侠书中一指的感觉,但身上是松净舒服的,已没有了初始阶段的充涨紧箍感,就这样我们通过掤挤按,采挒肘靠的不停盘练.坤六断的断架就逐步形成下。值得注重的是神意气的运用在盘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详细可看(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另外还要进行推手练习逐步提高。从盘架说,我们一开始需要有一个催僵化柔过程,盘架时可注重连贯,行云流水,速度可以稍微快点。有了一定基础.内气壮起来后.就要速度放慢.动静结合。为什么要动静结合,因为这时盘架以内气意念为主,你要等内气有个弥散过程,身体也要有个大松大静过程。我的原始太极拳老师骆巨芳说过.原始太极拳的架子式式是桩功,式式含技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静止的桩功的练习。此阶段我们盘架动时要缓慢,完成式时要静止就像 吴图南 先生讲的要停四五个呼吸。80多式的架子有人能打2个小时。平时我们经常说锻炼,实际上到了此阶段,身体感应有个轻重交替的过程。有时我们感到行拳沉重,有时感到轻灵,轻的好像没了重量,在这种轻重交替中不断提高我们,最终达到松散通空的高级阶段即练神还虚阶段,浑身空空灵灵。此时技击时你就会挥洒自如要轻有轻,要重有重。
我认为气血流到梢上,有水银流动现象就含逐步体会出坤六断的意味,发出断架子的劲来。太极拳家王培生就提出,盘架要把气灌到梢上,这时所谓坤六断的发力等等就会自然产生。
除了盘架我们还要通过推手,慢慢往里找.当然还要进行拳架拆手的训练。乾三连、坤六断拳架的修炼与应用是前人走过的路程,经验的总结,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
三、修炼太极拳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养生与技击的关系;一个是养.一个是发,只有保本固源,才能更好的发挥内气在技击中的作用,否则一味的追求技击就容易伤害身体。
2,处理好盘架与推手的关系。单纯盘架不能找到技击的门路,一味追求推手技击达不到技击的高境界。孰重孰轻自己掌握:
3、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经常打一打坐,交一些好朋友把学练大极拳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艺术,一种修行来处理,那么你就舍不断有所追求有所收获。
太极拳之---内功劲法的走法与运用
(一)枣核劲、杏核劲
接手时,以手心贴扶对方手背,意想在彼此中间横置一大枣核(也可想像为一大橄榄核)。内劲由劲源直达中指根,并由身前的枣核尖上爬绕过枣核肚,向对面的枣核尖延伸;同时亦从自己身前的枣核尖发劲,平直地通向对面的枣核尖。沿枣核上缘弧形运行的内劲和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内劲要同时到达对面的枣核尖。再用枣核尖之劲指向对方的劲根处。如果沿枣核上缘发劲未能奏效,立即改走枣核下缘,仍要配合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劲才能发出对方。
如果对方以拙力反抗,要立即微旋枣核,再按上述方法,使枣核旋转着发向对方中心。
若沿枣核之边发劲未能控制对方,立即改为意想走弧形较大的杏核边,使内劲走向加大弧度发出对方。
也可在与对方接手时,已手就贴在意想的枣核肚上,内劲向下渗透到枣核中心的平线上,再向前平送这条平线,就能将对方掷出。
(二)扇面内劲
与对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对方的劲点。如果是以侧掌接对方拳的劲点,则意想以掌根贴在一把竖直打开的折扇之扇轴(即对方之劲点)上,掌根要逾越至劲点之前,还要带着对方的劲点;五指放松伸展,好比是扇子上起撑开作用的小竹骨。弥漫在指间、通达于手外的内气,好比是纸质折扇的扇面。扇面随着手的动作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绝不能用扇子骨(即手指)去戳柞对方。内劲由中指根通出与扇面配合,与由自身胸前中心发出的平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背后之劲源。发劲时一旦与对方来力相顶,就要向上下或向左右移动扇面,使之错开顶力,催发出对方。
如以平掌接对方来拳之劲点,就意想掌根贴到平行打开的折扇轴(即平扇面)上,其他动作皆同上,惟走平扇面劲时,要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胸前的死点,将对方催出。
如双手与对方相搭,就要走大扇面劲。大扇面的走法是,自己的两臂(即为扇面两侧的边骨)与对方相搭后,既不能丢,也不能杵,要沾着对方,再用意想的大扇面边缘(即平气圈)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冲碰对方的中心死点。这种碰发劲要具备较高水准的内功后才能正确地运用。
(三)刀劲
揉手时以前臂接触对方,手要伸直,腕部要松,才能通出内劲。意想前臂之尺骨犹如一把利刃,向下切入接触点。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挤内劲切进接触点。切时不能使接触点移动。下切时,肘意要向腰圈上沉坠而发放对方。
当向前切未奏效时,立即转为向后割,要仍向原接触点深处割,向后割要配合以捋采内劲,肘要有例意,刀切人得越快、越巧妙,也就越不易引起对方的防范与抵抗,才能利落地将对方发出。
(四)锉劲
当用刀劲未能奏效时,前臂立即内旋,意想前臂之挠骨犹如一柄钢锉,就像用锉加工物件一样径向接触点锉去。无论前锉、后锉都不可使接触点滚动。发锉劲时,前臂要平而直,向前向后锉动都应伴随着身中垂直线的前后移动。向前锉时要配合以按挤内劲,以手指领向对方中心而将其发出。当向前锉未能得机得势时,便立即改向后锉。后锉要配合捋采内劲,以肘端领出对方中心,将对方发出。
(五)锯劲
锯劲与锉劲应相互配合使用。当锉劲未能奏效时,前臂立即外旋,意想前臂尺骨犹如一把锯,直接锯向接触点。
使用锯劲时,要以肘为后援力,腰圈要圆散地摊开与肘虚接。向前锯时要配合以按挤内劲,手要伸直,腕部要松,一个锯齿、一个锯齿地往前锯,内劲在锯动之间自然呈现出一开一合、一动一静的变化,而又使开与合、动与静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向前锯不得超过三个锯齿,便立即改向后锯,向后锯时要配合采捋内劲方能奏效。
(六)滚劲
以前臂在接触之处沿立圈轨迹滚动时,意想接触点就是立圈的轴心。轴心的外缘一滚动,立圈自然就随着旋转,要根据与对方接触的方式和其反应方向而选择向上、向下或向侧前、侧后的滚动。
运用滚劲时,其窍要在于:一有“滚动”,就要有“移动”相伴随。如果要使立圈自前向上滚动,就用立圈的上半部将对方加在接触点上的力向上、向后滚转化解而使之落空;同时,立圈的下半部边向前上滚转边移动,而将自身的内劲渗人对方体内。
运用滚劲的关键在于内外相合,将渗透之意融于滚动之形中才能奏效。
(七)错劲
接手后即意想在彼此胸腹之间形成一个平圈,平圈的十字中心就在接触点上。要避开对方来力,就要使十字中心向前、向后、或向左、向右错位。譬如以右腕尺骨与对方来力相接时,右腕内旋,向十字直线的右方错开十字中心点,变成以桡骨与对方来力接触,随即用桡骨向中心前方催出十字之横线,配合采例内劲发放对方。如果当时是以右腕桡骨相接,则右腕外旋,向十字之横线的左方错开十字中心点,变成以尺骨接触,随即用尺骨沿十字之直线朝对方胸部催去,并配合按挤内劲发放对方。
(八)折劲
与对方接手时,意想在与对方相接的前臂或手心中控制着翻板的中轴,翻板可随意向上下翻转或向内外折动,对方一触即翻。
与对方一接触,若其来力在翻板中轴之下方时,翻板下部必被来力推回,对方来力自会落空,而翻板上部必然向前下方折进,我之内劲自然渗人对方的接触点。这样对方来力越大,还回之力越猛。由此做到力从人借,用开合相间的折劲发放对方。
(九)磨劲
揉手时,有意用尺骨侧与对方前臂相接。然后以右肘端沿逆时针的平圈轨迹磨转,催动梢节之手如同磨墨一般旋绕,带动腕部在保持与对方相接的状态下随之而磨转。在肘端磨转的同时,腰部中心相应地与之配合沿顺时针轨迹磨转。如此肘、腕、腰协调连贯地研磨成大小不等的三个圆圈。圆圈的大小要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而定,对方力大则圈大,对方力小则圈小。
肘、腕沿逆时针轨迹由外向里磨转时,犹如漩涡向身内旋卷,此时腰间要有蓄纳之意,与肘、腕形成相向相合之势,使对方来力卷入漩涡中。随后,心中一静,腰与肘、腕即转朝相反的方向磨转,此时要有将对方抛远之意,使其被甩出。
(十)肘内劲
肘内劲之一
当我手位于腰圈上方,对方自上向下按来时,要以拳擎粘着对方的按劲,眼神注视对方肩后上方之“空点”,随即由肘端向下通出肘内劲,肘内劲经下向前旋绕,擦着对方十字中心并带着对方的中心点斜穿向“空点”。随即意一定,以肘擎起来劲,对方即被发出。
对方若从下向上棚,只要我拳仍在腰圈之上时,皆可用上述方法发放对方。
肘内劲之二
当手位于腰圈之下,对方自上向下踏按时,仍要以拳擎粘对方的踏按劲,但眼神要注视对方臀后下方的“空点”,随即由肘窝向上通出肘内劲,肘内劲向上、向前旋绕,擦着对方十字中心并带着中心点斜穿向其臀后的“空点”。随即意“一定”,以肘擎起来劲,对方即被发出。
对方若自下方向我挤来,只要我拳仍在腰圈以下,皆可用上述方法,以拳擎粘对方的挤劲而发放对方。
又如,在腰圈的右侧与对方接手时,要由肘内侧通出肘内劲,经对方身后向左平旋,绕着穿向对方的“空点”。
(十一)脊内劲
脊部通出内劲才能将对方发得远,与对方欲搭手之际便使脊内劲沿腰株上行五六寸。
当搭上手后,脊内劲仍上行并分向两肩,流经两肘至双手。肩要变空并向前微倾,同时颈项要竖起,两肘微张,胸腹内含,上半身好似俯伏在一大圆球之上。发脊内劲时三关要长,将脊内劲由背后投向双手的接触点前二寸处;双手的内劲通出与之汇合,一起催向对方中心,而将对方发出。
(十二)腰形与腰内劲
揉手在按挤对方时,一般是用腰形混合腰劲一起攻击对方。正确地运用按挤劲,应该只运用腰内劲,而不能有腰之形,若有腰之形掺杂拙力,就会引起对方拼力反抗。用腰内劲催发,对方只感觉到被一股强大的气流裹胁牵动,而不知这股劲是从何处发出来的。
欲出手时就应将腰内劲放在手上,但绝不能往劲点上使内劲,要擦着劲点、还要带着劲点,将腰内劲领出发向对方。这样,对方不易察觉也就不会得机反抗。若真能做到把腰内劲放在手上,手的动作便既沉稳又灵活,一遇来力即可顺势变化,此时对方反抗也不会得逞。因此无需担心对方突袭。
腰内劲也可以放在肩、肘、膝上去发放对方。如要将腰内劲收回时,只须身略内含,就能使腰内劲回归腰间。
(十三)混合内劲
将几种内劲混合之后去发放对方,能令其无法避开。混合内劲虽然是从手上通出,但绝不可用手表现劲力,因为手走两种以上的劲,就会改变原来的方向,也不能使内劲连贯地发出。手只是与对方相接触,应将内劲从手上领出去催发对方,绝不可用手推人,所以手应该既无形又无力。
与对方一接手,就要擎起对方;随后内劲才能由劲源沿上线经手通出侧按内劲,发向对方臀后;同时由肘端通出挤内劲,使手平粘在彼此接触点上,意想彼此相接处像两片玻璃平面相贴,将对方吸住。随即腕内劲便向下踏发。发踏劲时,按、挤内劲仍要继续通出,如此才能使这几种内劲混合在一起,将对方发出。
(十四)找劲根
与对方接手时,周身要放松,点上,自身有向接触点倾倒之意将肩、腰、胯、膝松散出来的气圈都敷布在接触引导内劲进人接触点,对方即被渗人之内劲所欺挤而暴露其劲根。我随即将松散的肩、腰、胯、膝气圈叠垒成一个大气球,以腰气圈支撑着大气球的前端并带着接触点去冲碰对方十字中心,将其发出。
(十五)压缩弹簧
与对方一接触,就应把其最突出的来力顶点听清,意想自己的掌心放出弹簧般的侵渗劲,透人对方体内。对方即感不适,自然要变动其不适的体位而致露出劲点,把弹簧的顶端压缩。随即手可向任何方向微倾斜,使被压缩的弹簧劲放出一半。内劲立即由弹簧尾端的圆孔平直地穿向顶端,将对方击出。
(十六)弹劲
以前臂与对方相接,手指指向对方胸前十字点,随即用侵渗内劲逼出对方的反应(此谓之“递肘腾手”)。继而顺着对方反应的方向将五指拢回,同时也把对方胸前十字点的反应力拢向自己胸前。
随即五指陡然弹伸,将拢回的反应力碎然射向对方十字后方的劲点。弹射之意在弹射手形之先发出,意要远。
发弹劲时,内劲要集中,弹射的面积要小,掌心要空虚,手指弹伸时要随着意想的钟锤前荡而发劲,绝不许以肘向前推送,否则弹劲便难以奏效。
(十七)拽炸混合劲
拽内劲是在与对方虚接时,意想将手中握着的一枚鸡蛋猛地拽向对方。在张手拽出鸡蛋后,意想鸡蛋在对方的中心炸开。随即“股骨前冲”(用前冲之意促使股骨竖直前荡,但不可拱膝)。在发拽内劲时,要想着对方胸前十字,当感觉到对方胸前十字一平即发炸劲,才能一拽即炸,将对方掀起。
(十八)擎劲
接手若遇对方来力的顶点时,腕部要微鼓,手似扶在顶点的四周,手指尖如同鸡吃米般有向下一啄之意,随之手向侧下按到意想的弹簧上,下按时,中指根处略有压缩感并微内含。当下按奏效时,对方身形会微前倾,我即顺势竖起手掌擎引对方并释放弹簧之顶劲的一半,同时,以掌心中的小气球引粘着弹簧顶端不丢,肘立即下沉,以进肘之意打向对方十字中心。
(十九)擎碰劲
在对方来拳之际,手松软地擎起来拳。在擎起的瞬间要听清对方来拳的顶点。
随后便在来拳顶点的四周找落点。当越过来拳顶点的上侧去找落点时,手要沿着来拳的顶点边向前爬边上升,爬升时腕部要虚起而手指自然向下沉落,才能找到落点。
心中一静,对方十字中心点必然显露,即由原顶点通过落点碰向对方十字中心点后面的空点,对方即被发出。
(二十)打空线
“打空线”是技艺达到较高层次之后采用的一种打法。“空线”是指接触点到对方身前的这一段间距。
与对方一接手便无意与其来力顶抗,而是将其来力引进并粘起。打空线时,两手的方向要一致,以一手为主,另一手为辅,往空线的任何一点上打。打这段“空线”,要由劲源通出挤按内劲至两手中指根,手像拍球一样发向空线。发劲时若遇对方的顶劲,要听清顶劲的位置:遇对方顶劲在上时,要往对方的上死点空打;若对方顶劲在下时,则往对方的下死点空打。空打时,通空之意须透达对方身后。
(二十一)侧平劲
双手沿肩气圈的边缘发向对方中心为发侧劲。以自己的中心向对方的中心催发肩气圈为发平劲。发劲时,双手先沿肩气圈的边缘走,随即中心向前催发肩气圈为侧平劲;若中心先向前催发肩气圈,随即双手再沿肩气圈的边缘走则为平侧劲。
如果走侧平劲,侧劲出时平劲也随之出,还要以平劲催侧劲,并以侧劲领着平劲走,使平劲、侧劲同时发向对方中心,才能将其发出。
(二十二)水平圈
月手去接对方来力时,意想犹如扶在一个斜坡上,此谓之“侧接”。若对方来力很大,就想像手在沿着斜坡向上爬,即吸着来力向上爬,如此对方就无法力顶。随即肘向腰圈沉落,手掌由斜转竖,用中指根寻找由身内十字横梁向外散出的水平圈边缘,随即将腰胯内劲从中指根通出,促使水平圈前荡碰击对方使之跃出。
(二十三)圈与十字
与对方接手之际,从上线通出脊之内劲。腕部微鼓,食指沿接手之际自然形成的弧形微向下指。意想掌心所含的立圈中有一个十字在随着立圈滚动,原十字之竖变横、横变竖。随即意想有含一横线的平圈,由上向下套至立圈上。在平立圈相套之际,即以平圈中的横线绷弹十字中心点发向对方胸前十字中心。
注意,当手旋动立圈时,掌心的十字点不能离手,要以这个点当发点,以平圈中的横线绷弹掌中十字中心发向对方胸前十字中心。上述动作要贯穿在瞬间完成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