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转载]太极拳锻炼如何放松、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2)

[转载]太极拳锻炼如何放松、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07 17:1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必须清楚“由脚而腿而腰”的学习锻炼是十分不容易的,概括地说人体发生动量传递的必要条件是身体各相关环节的“相向运动”,也就是各环节相互的反作用,如脚向下蹬撑,必然出现脚向上的力而逐节作用到胯,胯的下沉与这股力反作用又使得这股力往上传,脊柱节节的下沉后撑又使得这股力节节发生相互反作用而继续往上传,由于头的不下沉、头颈肌肉的下沉、肩的下沉与这股力又发生反作用,这股力就传递到手臂了;而脚向下蹬撑其实是以脊柱与肩的沉、头的不沉、全身的放松、地球引力引起的自重从而全身的内力下沉蓄存于腹部为动力的。这一过程中身体内部各环节在神经反应的作用下都发生着协调的互为反相的似乎在原位的运动;就这样,全身放松引起的向下的内力与重力同时发生了向上传递的力,这股力在全身“相向运动”的作用下,就象海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地传送到手了。因而拳经称其为“如练一气”。这种力的传递锻炼开始阶段身体外形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功夫的提高,会达到外形很难观察到变化的程度。显然这种力的发生应用与一般用力是很不同的,是必需要改变人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肢体活动局部用力的无条件反射,渐渐地建立陌生的新的条件反射。这一过程就是《十三势歌》所说的“势势揆心须用意”的内容之一,或者说这“用意”就包括了这种“由脚而腿而腰”的“相向运动”的神经反应的锻炼由开始有意识的自觉控制,渐渐形成无意识的不假思索的潜意识的控制。要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确确实实是《十三势歌》所说的“得来不觉费功夫”的,也就是要耗费许多时日和精力的。但是,学习太极拳必须从此而始,只有这样才是正式开始了太极拳的学习。概括地说,太极拳初学者对于每一个动作都要追求“由脚而腿而腰”。这样的学习锻炼尤其要注意以下10点:

①“由脚而腿而腰”的锻炼有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那就是大臂必须呈向前围抱的姿势,而且手臂必须保持静态的不用力放松,就是拳经所说的“开合按势怀中抱……柔而无刚”的姿势。这种姿势使得肘部总是在肩的前外方,胸臂交界的腋下有空隙,太极拳无论练还是用,胸臂始终都是这种姿势的;同时必须将手臂当作是与肩部断开挂在肩上的,当作是不会主动的链条或鞭子,局部是始终没有动力的,还尤其要注意大臂上部的肌肉不要用力主动,不要对手臂的动作发生作用;这样,手臂就容易被身体带动和被动量传递所作用动。

②动态的虚领顶劲和沉肩是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不可缺少的“相向运动”的一个起始环节,但肩部仅仅是微微地不由自主地动态的下沉而已,不能存在肩部对手臂的动作有任何作用的控制、催动等的主动意识,要彻底摒弃非太极拳武术所说的“肩催臂”的意识反应,必须如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要“空肩”,要始终体验手臂是身躯的腰骶部位所直接带动的。

③动态的含胸拔背也是动量传递“相向运动”的环节,也是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动态的含胸或拔背,动量传递贯通到手臂也是不可能的。动态含胸与拔背锻炼的活动幅度也必然需要经过由大到小,最后自然而达到几乎没有外形变化反映的过程。含胸或拔背必须是由下而上被动的,是由脚而始的传递性的力量所作用动的。由于动态含胸拔背使得原来并不运动的关节和肌群参加了运动,因而初学者胸肌和背肌一般会发生一段时间的隐隐的疼痛过程,被称为“换劲”。

④身躯的腰骶椎部位是动量传递枢纽性的“相向运动”环节,是对动量传递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部位,所谓的“命门后突”就是指腰骶椎上下的一段部位,就这一局部而言,力量的始发处或者说是动态的“实”处仅仅是腰 “气”之“主宰于腰”与“其根在脚”是不矛盾的。

⑤小腿上下也是“相向运动”环节,小腿之沉就是膝部由于全身之沉而略微地下降,这是引起动量传递发生的反应,所以拳经说“发于腿”。

⑥胯就是髋关节也是“相向运动”环节,胯不松不沉,全身的内力是难以由“丹田”小腹部向下沉到小腿成为动量传递发生之原动力的,腿脚所发生的“气”也就难以向上传递到身躯。但沉胯不等于胯的位置下降,沉胯的解剖学实质是髋关节放松发生的上下挤压。沉胯还需要胯的内缩,初学者正确的沉胯应该感到十分放松后,腿的臀纹沟处或者腿的腹股沟处是最承担体重之处。

⑦初学者必须全心全意地追求放松引起的沉着,不能追求轻灵。太极拳的武术根本是轻灵,但必须明白:太极拳的轻灵必须是在沉着基础上去追求,不然就不可能是太极拳的轻灵。而初学者对沉着的追求,其腿脚是不可能表现为松软的。所以太极拳初学者不应该过早、过高要求地追求腿脚的松软,腿脚的松软必须在达到沉着功夫的前提下去追求。承担体重着地脚的五趾不要追求舒伸,要任其自然微屈,使得最大面积地与地面相接触,就是拳经所说的“五指抓地”。这样才有利于着地脚会有象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感也就是“如入地三尺”感,在此基础上追求的轻灵才是太极拳的轻灵,“如练一气”才更容易发生。

⑧身躯必须是如安置在船甲板上的货箱,无论是胸背还是腰胯都不能发生主动的向前或向后的运动,身躯任何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动作都是腰脊作用下的脚向前或向后的蹬地所引起,必须是由腿脚作用动胯,由载着移动的,这样,身躯才不会发生前后左右的摇晃和扭摆。“如练一气”的传递也能够顺遂。所以,太极拳的“立身中正”不仅是自然放松所形成的,而且是“如练一气”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