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王培昌

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王培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3 23:39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王培昌 (2008-07-14 03:34:49)

标签: 体育 分类: 陈式传统太极(陈发科晚年拳架

    一提起陈式太极拳,几乎家喻户晓。因为它是我国太极拳最古老的拳种,现有的太极拳均是由它衍生出来的。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它为母拳。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把太极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国家体委创编了一系列的竞赛套路。同样,由于陈式太极拳56式竞赛套路的出现,并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陈式太极拳的知名度也日益倍增。为了让陈式太极拳的爱好者了解一些陈式拳的历史,现简陋介绍如下:

一、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陈式太极拳产生在我国明末清初年间,它是由我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王廷是陈式第九世,生于地主家庭,在明思宗崇祯14年(1641年)在温县任“乡兵守备”,明亡后在乡里隐居造拳。他晚年吸收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编的拳经“32势”中的29势及古代留下的优秀拳种的技击术,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法,动作缠绕,畅通气血并融合祖国的中医学说和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再吸取了古代著名的阴阳学说,组成了内外兼修、身心并练、注意意识、呼吸、动作三结合的内功拳。

    陈王廷当时创有:太极五路,炮捶一路,长拳108式一路。一直传到五传14世陈长兴(1771-1853年)时期,仅存太极一路及炮捶一路。所以书中称陈长兴由博归约,专练太极一路及炮捶后称炮捶为陈式拳的二路。所以后人称陈式一路为文太极,二路为武太极。杨式太极拳世祖杨露禅从学于陈长兴,后发展成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第一路进化而来的。

    在陈长兴时期,有族人陈有本,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将动作简化,减少难度和跳跃动作,创编了一套新架。另有陈青萍在不改变原有套路上,逐步加圈又创编了一套架式紧凑的小架。由于青萍在离陈家沟不远的赵堡镇教拳,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赵堡家架。于是陈式太极拳在18世纪末就有老架、新架、小架之分。

    陈长兴曾孙陈发科(1887-1957年)于1928年受邀到北京授拳,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才被人们认识。先生在京授拳近30年,弟子无数。著名弟子有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顾留馨、沈家祯、李经梧、洪均生及嫡传弟子陈照奎。

    发科先生晚年在京根据需要对原拳架有所修改。后由其子陈照奎先生在60年代初受上海顾留馨先生之邀去南下教拳,这样发科先生的晚年拳架在上海、无锡、南京等地传开。70年代照奎老师应邀回乡授拳,为了区分原来的陈家沟所传的拳架,故称发科先生所传的83势为新架。我认为,陈式老、新架在陈长兴时期已经有了。发科先生的拳是陈长兴先生的老架体系,应该说是老架体系里的新架,但它仍属于老架体系。

    在80年代末,为了参赛的需要,北京体育大学阚桂香老师(田秀臣的学生)根据发科先生的晚年拳架一、二路改编成56式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由于56式陈式太极拳的问世,因为它参加各级赛事。所以使陈式拳在全国更好地普及,使世人更认识、喜爱我国古老的太极。

二、陈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

    大家都知道,你想学好任何一种拳,任何一个流派,都必须了解这个拳种的特征。不但你要知道它,而且你要理解它,仅仅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你的大脑,在你练拳时在动作上体现出来,这样你才能练好你的拳。古老的陈式太极拳,经过古人总结,它具有八大特点,现叙说如下:

(一)第一特点: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拳论云:1、“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3、“心为令、气为旗”,“直以气养而无害”。

          4、“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从四个拳论来看,太极拳是用意练意,行气练气的拳。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心为发令者,气三奉令而行,一举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行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是太极拳的第一特点。

   (二)第二特点: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拳论云:1、“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2、“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3、“松腰圆档,开胯屈膝”;

           4、“神聚气敛,伸手放长”;

   从上述拳论可看出,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上下放长,含胸拔背,是以胸作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放长;松腰圆档和开胯屈膝的姿势下用旋裸转腿来倒转虚实。外表看来是腿部缠丝劲的表现,实质是内部促使腿的放长。这系列的放长,又促成全身的放长,使身肢在运动中产生弹性,形成了棚劲。全身放长,促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因此只有放长,就不易发生努责、鼓劲的毛病,为自然松开和全身放长提供了条件,所以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成了陈式太极拳的第二特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是符合胡克定律。胡克定律讲的是形变与弹性关系。一般来说,形变与弹性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而弹簧的弹力和形变关系较为简单,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k是弹簧的倔强系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的论述是符合科学的。

(三)第三个特点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拳论云:1、“运劲如抽丝”

        2、“运劲如缠丝”

        3、“任君开展和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4、“妙手一运一太极,迹象画完归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