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心得 > 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王培昌(2)

如何练好陈式太极拳--王培昌(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3 23:39 编辑: 网络 查看:

    从上述拳论可看出,太极拳的运动必须如抽丝状。抽丝是旋转的抽出来,因直抽于旋转之中,自然形成一种螺旋状,这是曲直对立的统一。缠丝劲或者抽丝劲都是指这个意思。因在缠的过程中伸缩四肢同样会产生一种螺旋的形象。所以不论开展的大动作或紧凑的小动作,千万不可离开这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劲。练纯熟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练越小,可达到有圈不见圈的境界,到那时就纯以意知了,所以此为太极拳第三个特点。

(四)第四个特点,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拳论云: 1、“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2、“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实。”

         3、“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人难侵。”

         4、“尾闾中正神贯顶;上下一条线。”

    从上述的四条拳论看,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的转换,可耐久不疲。因此练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为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的分清虚实,也就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此外,形成落点的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从而处处总有一虚一实,使内劲处处达到中正不偏。初学时,动作可以大虚大实,以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最后达到内有虚实外面不见虚实的境界,这是调整虚实的最深功夫。
(五)第五个特点,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拳论云:

        1 、“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
        2
、“周身节节贯串,毋使丝毫间断。”
        3 
、“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陷。”
        4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从上述的拳论可以看出,在练拳过程中,你想一动带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核心,因为腰是左右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太极拳动作要一动全动,那么在运动路线上就不能单纯的左右平旋,也不能专在上下,前后做弯曲动作,而必须将腰脊联合起来,使运动的路线形成一条既是左右,又是上下,前后的空间曲线,以建立一动全动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腰脊为中心才使周身九个主要运动关节(颈、脊、腰、胯、膝、踝、肩、肘、腕)依次贯串起来。同时,还要做到周身无缺陷,贯串如九曲珠,此功夫才可进展达周身一家。所以以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是太极拳的第五特点。
(六)第六特点,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拳论云:

       1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2
、“收既是放,放既是收。”
       3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4
、“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从上述的拳论上看,可知太极拳运动并不是以一动带动全动为满足。还要求练架时能够进一步的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这样加大了练功的运动量。具体练法,在手法上遇到往复要有折迭,在步伐上遇到进退,需有转换。在开合、收放是要有收既是放和放既是收的意和劲。这个特点需在螺旋式缠丝运动辅助来实现。如果发劲出现断劲,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连续下去。万一意断了,则要运意、劲的余神接续下去。为了要做到这一点,劲要有折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借使收放统一的身法如同长江水流滔滔不绝,中间无卸劲的余地,这就可以一气呵成。
  (七)第七个特点: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拳论云:

       1 、“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极柔软,然后极坚强”。

       3 、“太极拳决不可失之绵软。周身往复,以精神意气为本,用久自然贯通也。”

       4 、“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用刚名,以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从上述的四个拳论看,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去掉僵劲,使它柔软下来,这个时期愈长,则愈可把僵劲处理得更彻底,人们称它为柔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