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转帖:黑龙江风土人情

转帖:黑龙江风土人情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28 18:39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帖:黑龙江风土人情 (2009-11-17 20:09:57)

标签: 鄂伦春族 乌日贡 面灯 冰灯 胡吉 杂谈

黑龙江风土人情
 

鄂伦春的“赞达仁”

  鄂伦春人在狩猎归途中,往往要放开喉咙高歌一曲“赞达仁”。这是由于在狩猎之中,要求人们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以便接近猎物。当满载而归后,借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同时他们每歌必舞,有劳动舞、象形舞以及情绪舞,还有“篝火舞”或叫“圈舞”等。

  这里要指出的是,狩猎一般在冬秋季节,通常在冬季进行。因为这时动物没有树叶、苇草作掩护,很容易被狩猎者观察到,因此,围绕狩猎的一些娱乐活动往往冬季出现的多一些,反过来说在冬季的少数民族娱乐活动也大多与狩猎内容相关。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还举行诺劳孜节,他们在自家中燃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家人头上绕一圈,祝家人平安,晚上还要唱歌跳舞。东北大秧歌是土生土长的东北民间艺术, 舞出了关东人豪放的情怀。尤其在新年前后,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扭秧歌,看秧歌,其乐无穷。

鄂伦春族神秘的风葬

  鄂伦春族的风葬仪式,神秘而隆重。人死后先要用冰雪水或是河水,给死者沐浴净身,再剥取桦树皮缝制一个棺材。也有用一粗圆木,对半劈开,上下中膛挖空,然后将死者放入空腹的粗圆木内。死者装殓后,就要选择一个两棵松树相距1米左右的地方,进行风葬。在离地面高约2米左右的地方,将树干砍断,在两个断树干上各放一块横木板,然后再把棺材放在横木上,尸体的头要朝西南。

  在出殡前,死者的亲戚以及生前好友都闻迅赶来,并在葬地燃起火堆。他们把死者的生前“三宝”──猎马、猎犬、猎刀放在尸体旁,然后用枪把猎犬打死。最后要处死猎马。在处死猎马时要把马的四蹄绑在树上,在马的眉心正中处插上一朵鲜红夺目的大紫香花。待天黑下来以后,一个身穿各色毛皮拼制的“神衣”、腰间挂着钢铃的萨满,突然跳出人群。这时死者的家属要捧上来3碗烈性酒向萨满致意。萨满把酒一饮而尽,然后猛地操起大斧,跳到马头前默默地祷告。趁马不备之时,挥动大斧将其砍死。把马皮扒下,马肉扔掉,用马皮把马头及五脏包起来,挂在树上。陪葬马时还要说几句话,告诉它别想家,也别再回来了。如果杀不起马时,就将死者在世时所穿的衣物驮在马上,围绕棺材走几圈。

  棺材悬在空中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掉下来了,也不再去管它了。

祭神节庆活动

  生活在冰雪生态环境下的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如鄂伦春、赫哲族等,曾信奉萨满教。这是一个曾盛行寒温带广大地区,操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渔猎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它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多神崇拜。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土族人对日、月、星辰,山、水、草木,熊、鸟、动物以及雨、火、雷电皆认为有与人一样的情感。

  鄂伦春族过去一般在每年正月里要供太阳神,这一是由于冬季寒冷,二是由于日照时间短,他们把对温暖和光明的渴望,化作对太阳的崇拜,认为它是光明、正义之神。最后,他们还形成了以太阳的名义起誓或向太阳述苦的习惯。

  还以鄂伦春为例,他们在每年正月十五,要拜月亮神。在腊月前后,是守猎的季节。而月亮可在夜晚指出猎物的所在。为了祈求神保佑他们多打猎、多获得食物,尤其在冬天里,他们就形成了祭月的民俗。

  鄂伦春人还有在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晚上用7根香祭北极星神。他们认为星神在夜间可以指明方向,这也是渔猎民族生产、生活的历史遗留。由于星神长久存在,一些老人还发展出拜星神以企求长寿的风俗来。

  鄂伦春人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祭火神,正月初一又要接火神,这与汉族人祭灶神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在各家拜年进“仙人柱”时,要先拜火神,再拜主人。吃饭时要向火里扔一些兽肉等,而且不许向火里泼水,不能用刀叉肉在火上烤,这些都是对火神的不敬。可见,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对温暖的需要演化成对火的崇拜。

  在冬季里,有一个节与冰雪文化内容有关系,它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上元节”是道教之说,创始人张道陵把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但在道教还没产生之前,正月十五已是一个传统节日了。

  元宵节在“汉代燃灯礼佛”,而到“唐代燃灯成俗”。这一天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在古代,有些地方这种狂欢竟发展成“纵偷为戏”的程度。《松漠纪闻》正卷纵偷为戏条:“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在民俗中有八月十五去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说,而在白天还举行耍狮子,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晚上则有猜灯谜,舞龙灯。

  据我国学者李兴盛研究员考证,明朝万历年间,安徽桐城县有位诗人叫阮自华就曾看到过一种“冰网灯”,而“冰灯”这一名称是出现在康熙年间山西著名诗人傅山写的“冷云斋冰灯诗”一组诗中。至乾隆、嘉庆之际,蜀中诗人张问陶也作诗一首,题就叫“冰灯”。而黑龙江省历史上有关冰灯的记载是嘉庆年间《黑龙江外记》所录:“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

  可见冰雪文化中的冰灯艺术就是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民俗节日中演化而来。

鄂伦春族的礼俗

  鄂伦春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节的民族,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节。他们的礼节大致有三种:请安问候、下马致敬、叩首参拜。

  作为晚辈的或是弟弟妹妹,遇到了长辈,或是哥哥姐姐,一般都要行屈膝礼请安问候。对于父母或是比父母年长的老人,只要外出3天以上的,回来后都要前去请安问候。有事要同长辈商量,只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后,才能去办。而对叔叔辈的人,出外7天以上的,回来后也要前去请安问候。晚辈出远门要向长辈请安告辞,然后才能离开。

  鄂伦春族还非常敬重1老人,在路上遇见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立于旁边,并向老人行屈膝礼,同时请安问好。让老人从自己的面前过去,望着老人的背影远去后,才能上马。而叩首参拜的大礼,则是主要在祭神敬祖、春节拜年、婚姻丧葬等隆重的场合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