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人物杂志:这十年中的互联网精英(7)

人物杂志:这十年中的互联网精英(7)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13 07:36 编辑: 网络 查看:

  2005年,出现了这样一篇八卦文章,《博客内斗升级,高管接连出走,销售部集体辞职》,“2005年4月,产品部总监猛小蛇辞职;8月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安科辞职;10月初内容部互动中心总监麦田99辞职;10月底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吉鹏等离职……”这篇文章清楚地列出了所有离职人员的详细名单。

  这份名单在当时的博客网总裁沈枫那里得到了确认。

  不仅仅是方兴东遭遇了这一困境。与此同时,国内主要的博客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内部的暂时混乱。

  可以说,由方兴东在国内首推的博客模式的确掀起了当时中国互联网的小高潮。然而创业者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博客中国在经历了2004和2005年的辉煌后,出现了大幅回落,甚至许多用户纷纷“挪窝”。

  “这的确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博客中国是我一个人搞起来的,但要发展还需要搭建团队,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失误了——经验不足,导致用户体验不好。”“这可能跟我本身性格有关。我以前是搞文学的,比较自我,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其实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方兴东毫不讳言。[page]

  美人迟暮

  经历了内忧外患的方兴东痛定思痛。博客网进行了第二次转型。

  2006年1月17日,方兴东终于决定对博客网进行战略转型,他将此次转型概括为“新生活方式”。

  首先,从技术上,方兴东把当时最热门的web2.0技术,如SNS、RSS、Tag、BSP、P2P、智能搜索以及WAP2.0、IM(即时通)都集中了起来。但另一家博客网站BlogBus的CEO窦毅却认为,Web2.0应用技术结合这一模式并非创新,而是一种大而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未来博客的成功发展模式。况且,国外也有只应用一项技术就很成功的案例。”

  正如窦毅所言,这个集结了web2.0所有优势的产品并没有给博客网带来突围的成功。

  然后,在赢利模式上,方兴东制定的战略是——广告、互联网增值服务,电信增值服务和博客出版。但由于活跃用户的数量并不多,使得博客网在执行广告、电信增值服务等以流量为基础的收费模式时,面临窘境。

  如此境况,赛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林强说,目前国内博客网站的规模较小,销售收入尚不明朗,不足以支撑专业博客网站的生存。

  而除了新浪、搜狐这样财大气粗的传统门户外,纯粹的博客网站每月成本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而赢利却屈指可数。

  迟迟找不到好的赢利模式,又面临着传统门户的围剿,曾经在2005年轰动一时的专业博客网站似乎有点美人迟暮。

  国内的情况与国际相比,更是冰火两重天。美国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日前发布了《全球博客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月独立访问用户数量超过10万的博主中,平均年收入可达到7.5万美元。

  而今年7月,方兴东表示,目前,博客网正在酝酿将旗下的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据方兴东介绍,之前博客中国和bokee都指向同一域名,而分拆之后,这两大业务将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

  跌宕起伏,注定了博客走的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方兴东试图把一些新兴的网络元素融合到他的博客中去,无奈中,渐行渐远。

  今年是方兴东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第12个年头,他见证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谁知其中味,方兴东也这样问自己。方兴东借用一本书扉页上的词句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亚马逊时间等同于狗年。人类的1年等于亚马逊人的7年,这一点和狗完全一样。在亚马逊仅仅3年,我已经像一个老人了,背负着一生最强烈的狂热、倾慕、欢喜、放浪和忧伤,经历了最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像百合一样绽放过,像魔鬼一样疯狂过,爱过,恨过,天真过,无耻过……我从一种文明中穿行而过,孤独异常,悲喜交集…… ”

  “最后,我像一只深爱主人的老狗,站在路边,望着车轮远去。但是,天知道,我是多么爱它,我再也不会像爱它这样,去爱别人。我站在这里,万分孤独,又无限深情,一个时代就这样去了,而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鬼魂……”[page]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现在,百度每天响应来自138个国家超过数亿次的搜索请求。“有问题百度一下”,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

  百度的创建人,名叫李彦宏。

  1987年秋天,19岁的李彦宏背上行李离开家乡山西阳泉,进入北京大学开始大学生涯;23岁,他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如今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了解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专攻信息检索方向的研究生;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师;再到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都一直专注于“搜索”这个关键词。

  李彦宏做事总是出人意料:在留学期间就已经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业运作成败并写下了《硅谷商战》一书;在为商业网站提供搜索服务且占据了80%市场时突然决定转型做自己的搜索门户并将公司赢利模式改为竞价排名;在国内搜索市场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突然宣布百度要进军日本;就在阿里巴巴火爆IPO的过程中,他又决定公告天下百度进军C2C,目标直指马云旗下淘宝网。

  深谙本土文化的魔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999年底,雄心勃勃回国创业的李彦宏在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时很是认真,他设定了三条原则——其一是要代表中国的文化;其二是要跟搜索有关又不能够太直白;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简单,中国人能听懂。最终,他从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获取灵感,并选取“百度”来作为自己初创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