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
融(1615-1708)俗姓张,法名本符,自号浑融。湖广沅州(今湖南芷江)人。明万历年间(1573-1619)随父马平知县张楚珩迁桂。自幼好读史书,善写文章。其父迁任陕西后,回归故乡。仗义任侠,热心为乡人解急难。明朝灭亡,感叹正统不继,无以报效,十分郁闷,常把酒自醉。仗剑出游,在衡山湖东寺皈依佛门。随即赴广西,暂住桂林普明庵。经南明拱粤将军刘起蛟反复劝说,卸缁佩剑,随军出征。刘军所至皆捷,被誉为“秃参军”。清军攻入湖南,眼看复明无望,回归禅林,住桂林七星岩寿佛庵。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陷桂林后,将南明政权中拒不降清的留守大学士瞿式耜、总督张同敞的唱和诗数十首集为《浩气吟》,并将张同敞葬于桂林东郊毛家村,每年春秋祭扫。次年重修寿佛庵,使其成为名刹,并因位于栖霞洞而改名栖霞寺。十年因曾为南明武臣入狱,得临桂县令戎罡营救出狱。驻栖霞寺30年,不持戒,不参禅,不托钵。对士大夫好谈忠孝大节,日诵瞿式耜、张同敞的《浩气吟》,至拍案起舞。遇同辈则以佛教经典相勉励。民众有急事定出面相助。所受布施一概不留,悉数资助孤寡老人。交往不分贵贱,乐善好施。心态豁达,身体健康,90高龄仍记忆不减。93岁圆寂,葬于栖霞寺前。著有《栖霞寺志》。
张鹏展(约1760-1840)字南崧。上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张鸿翮为清康熙五年(1666)举人,曾任永宁州(今永福)学正,祖父张友朱为庆远府教授,父张滋为全州学正。其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任武英殿纂修。五十七年任云南乡试副考官,旋提福建道监察御史。奉旨赈济京师一带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使3万民众得救。嘉庆二年(1797)告假回乡。得知上林县与外省一样,亏空应储谷甚巨,经重重扰累,民众苦不堪言,即于五年上《奏请严禁采买以安民心疏》,力陈存在的种种弊端,恳请朝廷严饬在采买中断不可派累闾阎,从而使民气常静,长治久安。朝廷准奏,即令各省督抚实力奉行,毋得稍懈,致滋弊端。十四年迁光禄寺、太常寺少卿,奉天府丞兼学政,旋任太仆、太常二寺卿。任光禄寺少卿时上《正人心疏》,论及民风、土风、士风之变,得到仁宗帝的嘉奖和采纳。十五年充任山东乡试正考官,以端士习、树人才为己任。后提督山东学政,用三年时间搜集整理成10郡2州文人诗歌总集、32卷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十八年迁通政使司通政使。调查处理河南滑县狱案,使受株连者得以平反。任事敢于直言,不惧权贵,以耿直而有名。二十五年告假返乡,称病不出。居家20年间,先后受聘为桂林秀峰书院、上林澄江书院和宾阳书院山长。为官期间曾用10年时间搜集整理广西历代诗歌,结集为《峤西诗钞》21卷,收录250多人的诗作2100多首。其所创体例为梁章钜编撰《三管英灵集》仿效。著有《女范》、《读鉴绎义》、《离骚经注》、《谷诒堂全集》、《芝音山房诗草》等。
张凯嵩(1819-1886)字云卿,又字月卿。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广西即用知县,历署宣化、怀集、临桂知县。得李星沅、劳崇光举荐,咸丰五年(1855)擢庆远府知府。剿平王得胜等擢左江道,调署右江道,庆远失守,革职留任。八年偕按察使蒋益澧克庆远,复原职,署广西按察使,寻实授,迁广西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迁广西巡抚,参与剿抚诸路义军。三年克贵县(今贵港市区)覃塘、天平寨,加头品顶戴。随后进攻浔州(治今桂平)、上林、南宁等地会党。五年先后遣总兵黄仲庆、道员覃远琎督清军、团练围剿吴亚终义军。六年擢云贵总督。因畏惧民变,称病,三疏请罢职,不准,遂以规避职责褫职。光绪六年(1880)起授通政使参议,迁内阁侍读学士,署顺天府尹,授贵州巡抚。十年调云南巡抚,请于省城设开采五金总局,招商开矿,以兴矿利。不久奉令与内阁学士周德润勘察中越边界。著有《退卢文犊》、《退卢诗存》。
张国梁(1823-1860)原名张嘉祥,亦作张家祥,字殿臣。广东高要(今肇庆)人。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区)参加天地会,活动于横州(今横县)、灵山、钦州、宾州(今宾阳)等地,劫富济贫,对抗清军。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被按察使劳崇光副将盛筠招降,改名张国梁,任清军把总。咸丰元年(1851)参与镇压左右江地区天地会,擢千总。次年随提督向荣破太平军桂林之围,升都司。又随向荣自广西尾追太平军至江苏南京,以作战勇猛、累败太平军受向荣倚重,先后升湖南永州营游击、广东三江协副将、福建漳州镇总兵。六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奉命帮办江南军务,围歼太平军,以军功获清廷嘉奖,加提督衔。七年夺句容,擢提督,占镇江,逼天京。八年协助和春重建江南大营,掘长壕百余里,再围天京。九年太平军二破江北大营后,率部渡江北援,与李秀成、陈玉成部太平军战于扬州、仪征等地。十年春,太平军以围魏救赵之计,调动清军江南大营1.3万余人驰救杭州,然后回师急攻并摧毁江南大营。其败逃镇江,溃走丹阳,率溃兵东撤时溺死于河中。追认太子太保,三等轻骑都尉、一等男爵。后又追封为张忠武公。
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一作健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次年会试落选,留南学读书。二十四年入岑春煊幕府。二十六年随岑春煊护驾有功,被保举至候补道。二十九年岑春煊调署两广总督,任总文案,兼管两广学务处和练兵处,襄助岑推行清廷的新政。三十年三四月间随岑入桂镇压会党起义,总理两广营务处。同年任太平思顺道。三十二年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广西巡抚。次年实授广西巡抚,独揽全省军政大权。任上全面推行新政。开办广西女子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土司学堂,又划全省为3个区,分别开办初级师范学堂,培养人才。创办广西讲武堂,开办学兵营,成立兵备处,招揽外地军事人才,训练新军。兴办实业,设立贺富官矿局,采用机械开采煤矿。开办广西农林试验场,附设农林讲习所,设立劝业道。改革司法,设立广西咨议局筹备处,推行地方自治。在其新政下,留日士官毕业生及保定军校毕业生共七八十人先后来桂,任职于新军机关、学校和部队.其中不乏同盟会会员或进步分子。见势不对,其指责兵备处总办庄蕴宽招纳革命党人。庄被革职,两名革命党人被抓示众,许多革命党人被驱逐出广西。
宣统二年(1910)因贿赂军机大臣奕劻,得署理两广总督。次年实授,并兼署广州将军。曾镇压黄花岗起义,并在广东全省清乡。三年武昌起义爆发,急命龙济光招募军队,镇压革命。各地民军进逼广州,驻粤军队日渐动摇,九月被迫交权,后逃往香港。袁世凯执政后回到北京,挂名袁世凯高级顾问。1913年任广西民政长,后改名广西巡按使,会办广西军务。其鼓吹军政分治,策动省会迁回桂林,遭到广西都督陆荣廷的抵制。1915年调任广东巡按使,与龙济光上表劝袁世凯称帝。不久辞职,脱离政界。1937年12月参加汉奸王揖唐等人发起的中华佛教会。1942年被聘为汪精卫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议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