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合浦人。1935年考入中山大学文学系,就学期间积极参加读书会、研究会等群众团体活动,参加声援北平(今北京)“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1936年冬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后改称中国青年抗日同盟),1938年任中山大学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三小队副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白石水,任中共党支部书记,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9年6月,中共合浦中心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县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山区农村,派县委成员李英敏到白石水区任区委书记,其为统战委员。在区委领导下开展一系列抗日活动。
1940年夏,中共合浦中心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反对官僚地主和奸商运米资助驻涠洲岛日军的“反汪(精卫)讨逆斗争”。与朱兰清等在白石水、大成、旧州一带发动数千群众集会示威游行,在群众大会上历数国民党顽固派勾结奸商运米资敌、残酷镇压群众的罪行。会后不久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镇压。党领导组建白石水抗日自卫武装大队,任大队长。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围剿”战斗中,家中的房屋被敌人烧毁,胞弟张世柏(中共党员)牺牲,老母亲含恨而死,亲嫂在避难中分娩,母子中风双亡。其强忍悲痛,率部队继续战斗,先后粉碎国民党保安团3次“围剿”,坚持武装斗争1年又4个月。
1941年11月奉调到雷州半岛工作,在遂溪县农村小学教书,继续开展地下工作。1942年2月日军登陆雷州半岛,其在老马地区发动群众,组织“锄奸小组”和武装联防队,开展锄汉奸、打击日伪军、破坏敌人交通线等活动,使这支队伍迅速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1945年春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随后与西进的第二支队挺进合浦,成立前线作战司令部,任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两个支队作战。接任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带领队伍在钦廉地区同国民党顽军周旋,攻占顽军多处据点。5月6日,由于叛徒出卖,其带领的部分队伍在白石水大窝山遭到国民党第一五五师四六五团包围,掩护部队撤退时牺牲。
张
华(1911-1990)来宾人。生于贫农家庭。20世纪30年代初在桂林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接受进步思想,向往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小学教员、中学职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担任中共广东省始兴县委书记、西江地区特委副书记、北江地方党主要负责人、粤赣湘边区五岭地委书记、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北江第二支队政委等职。在长期的地下斗争和武装斗争中立场坚定,斗争坚决。1938年在出任中共百色特支书记途中被捕,狱中表现坚定,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脱险。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广西解放后历任中共梧州分区临时工委书记、梧州地委副书记、梧州市委书记兼市长、北海市委书记兼市长、广西交通厅副厅长兼广西筑路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厅副厅长、林业厅厅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农林局副局长、林业局局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为发展广西的渔业、林业、交通事业和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1953年担任北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期间,因在渔业改革和组织渔业合作社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来电奖励。1955年参与领导修建黎湛铁路期间,获得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表扬。从事林业战线领导工作期间,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跋山涉水,身体力行,为广西林业发展建功立业。
张安治(1911-1990)字汝进,笔名张帆、紫天。江苏扬州人。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29年入西画班学习,师从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1935年应徐悲鸿之邀,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助教。次年应徐悲鸿之召至桂林,协助筹办桂林美术学院。此后投身桂林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1938年先后与满谦子等创办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和《音乐与美术》月刊。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广西分会理事、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代理主任。1943年在桂林举办个人画展。桂林沦陷前夕举家迁往昭平。1946年由徐悲鸿选派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深造。1950年回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3年撰写《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并应美国各大学邀请讲学,举办书画展。1987年举办张安治教学六十年纪念展。1989年举办张安治书画展,部分作品被广州美术馆收藏。著有《中国画论纵横谈》、《中国画发展史纲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张安治美术文集》等。
张景宁(1911-1991)广东台山人。1930年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政治经济系。1933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就读,1935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曾任陆川、平乐、宜北(今属环江)中学教师,广东国民大学、广西大学、桂林西南商专、南宁师范学院教授。1950年后历任南宁市政协副主席、南宁市第一中学校长、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民族学院副院长、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为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至第七届委员,自治区人大第一、第二、第五至第七届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五届委员、第六、第七届副主任,自治区政协第一至第六届常委,自治区民进委员会第一至第四届主任委员、名誉主委。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政议政,为党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生前留下遗嘱:去世后丧事一律从简,遗体送给医院,骨灰撒到江河中,书籍捐给广西民族学院。
张云莹(1912-1966)天津人。1921年至1930年先后在天津市慈惠寺小学、河北省第一中学、天津市扶轮中学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投身学生运动。1931年参加示威团,到南京请愿要求出兵抗日。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就读。同年冬以政治嫌疑被国民党北平市公安局逮捕,后因查无实据获释。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次年参加北京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毕业后到陕西省立二中任教。1938年到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理论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历任中共绥德特委常委、华北联合大学教育科长,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石家庄边区行政干部学校教务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副校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等职。
1957年调任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院长、党委副书记。1961年为贯彻“高教十六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改革领导体制,实行在党委领导下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强调民主集中统一,加强集体领导,调整教学计划,加强“三基教学”,领导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加强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措施方案》。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和“少而精”的原则,而且亲自给师生讲《实践论》和《矛盾论》,被誉为“少而精”的示范课。利用可能利用的一切机会,聘请国内名流、学者、专家到校作报告或讲学,如先后聘请了王力、翦伯赞教授到校讲学,邀请了胡耀邦、田汉、周扬到校作报告,还请郭沫若为校庆题词。强调加强科学研究和在学术上贯彻“双百”方针,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主持出版了《教学经验选集》和《科学论文集》。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持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今后十年培养提高师资规划》。同时强调搞好图书馆资料和后勤保障工作。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先后增设了外语、政治、地理、生物等系,使学校由原来的5个专业发展至9个专业,成人函授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