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昭(1921-1978),太和县坟台人。1948年参加教育工作。任坟台、刘关小学负责人,以坚持灾区教育称著。1951年暑期,奉调创办大新小学,当时灾情严重,政府拨款甚微,他依靠当地领导和群众献工献料,很快建成30间校舍,秋后如期开学。1952年,清浅小学因兴修茨河被拆除,暑假调张昭前往重建,未几落成。1953年冬,调他扩建清真小学,完成建校任务18间。1955年,调原墙区创建原墙小学,半年内建校舍50余间。经县教育局检查,其所建校舍与别校相比,速度快、造价低、质量好。原因是他认真负责,要求严格,在建原墙小学时,他塔庵棚,住工地,日夜操劳,不让一草一木受损。建成之后,他因劳累过渡,卧病20余日。
1958年,县内各大学校配“政治校长”,张昭以“业务校长”退居二位。政治校长嫉妒他在教师中的威信,屡屡刁难,张昭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教师不平,反映到县文教局,经过调查,调到县城主持函授站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函授
停办,调张昭创办阮桥中学,任后勤组长。时已年近半百,身体不好,但事无巨细,仍要亲自过问。学校建成后,又用节余款建围墙一周,同时兴建、同样拨款的其他学校皆不能做到。
张昭一生建校多所,大量钱物过手,而本人一无所染,平时学校为教师搞点福利,他从不先取,不多取。死之日,家中仅有土改时的老屋三间,且与兄嫂两家分住。曾是太和县一至六届人大代表。(太和县志)
张
炯(1901-1938),字洞若,太和县关集乡盐店村人,水利专家。出身地主家庭,幼时读私塾数年,后入县立高等小学,民国8年(1919年)毕业于阜阳省立六中,旋即考入南京河海工程大学。1924年大学毕业,先在黄淮水利部门工作,后调至国家经济委员会,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为勘察地形,不辞艰辛,足迹遍及黄河江淮流域以及陕甘云贵等地区。
张炯生于清代末世,长于民国初年,痛感国势衰败,科学落后,列强凌逼,国民苦难,立志科学救国。他通晓英、法、荷兰几国语言,刻苦钻研水利设计科学,积累了国内外大量专业资料。民国25年,张炯受中央政府派赴荷印(今印度尼西亚)留学、考察水利。时经数载,遍访南洋各国,获得丰厚的专业知识,于民国27年(1938)学成归国。时值抗日战争前期,神州半壁河山沦于日寇,中央政府迁都重庆。为开拓与印度、缅甸等国的通道,中央政府计划开辟金沙江一段航路,派张炯与交通工程专家胡运洲偕同国外派来协助的荷籍水利专家蒲得利前往勘测。历经两个月的艰苦勘察,拟出了开发工程计划。在回程试船中,不幸在老君滩翻船遇难。失事后,中央政府明令予以烈士称号,并在老君滩兴建“蒲、张、胡烈士祠堂”,表彰其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阜阳地区志)
张明远(1894-1942),阜阳县行流集小官庄人,中共党员。少时读书勤奋,为人耿直。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小官庄支部书记、中共阜太边区委书记、中共太和县委委员、新四军驻阜阳联络员。民国17年(1928)参与领导阜阳“四•九”起义。民国20年,参与领导太和“四•一九”起义的准备工作。张明远两次被捕入狱,虽受酷刑而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中共地下组织的营救下出狱,因在狱中遭受严重摧残,于民国31年10月13日与世长辞。(阜阳地区志)
张魁明(1908-1961),号瑞庭,亳县人,民乐演奏家。
张魁明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8岁时,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后学吹箫以自慰,并卖艺为生。他勤学苦练,善于从民间汲取素材,其吹箫技巧不断提高,成为一方艺人。建国前,他创作的曲调有《小花场》、《小寡妇上坟》、《哭表婶》等。建国后,他的技艺得以充分发挥,创作了《喜归门》、《百鸟朝凤》、《凤凰展翅》、《双拜堂》等喜庆明快的曲调,深受群众喜爱。1954年,在亳县音乐舞蹈会演中演出获奖。1957年,在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他以洞箫演奏,获优秀节目奖,并应聘担任省艺校教师和省文工团团员。同年3月,张魁明应邀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竹笛飞出百鸟音,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名声大振。会演期间,他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有家领导人演出,受到亲切接见。张魁明于1961年病逝。(阜阳地区志)
张炳恒(1925-1980),阜南县方集区王庄乡人,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
张炳恒出身贫农,从小务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一名优秀的无后座力炮射手。上甘岭战役中,他以肩膀代替炮架,第一天击毁美军3辆坦克。他以炮火与步兵紧密配合,使用近距离射击,不断机敏地变换炮位,连续打击敌方阵地,炮筒打红而射击不停。在上甘岭战役中,张炳恒一门炮共歼敌105名,摧毁敌火力点31个,击毁敌轻重机枪38挺、高射机枪12挺、战防枪1挺、无后座力炮5门,摧毁敌观察所1个,击毁敌坦克4辆,击伤敌坦克3辆,击毁敌弹药库1座,立下殊功,志愿军司令部为他记特等功,以示表彰。
张炳恒1953年随军回国,1960年入信阳步兵学校深造,同年12月毕业。1964年由部队转业到阜南县水利局。1971年任胡楼公社党委书记,将自己的转业费和多年节蓄的4000元捐献给椿东、椿西生产队发展生产。1979年调任阜南县供电局方集区变电所所长。1980年5月12日,张炳恒不幸触电身亡,终年55岁。(阜阳地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