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2 22:5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星天其志 赤子其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

春风不寒杨柳面,又一年的暖风,吹发了西北工业大学友谊路校区内的法国梧桐,一颗颗初萌的嫩芽,不久就将变成巴掌大的绿叶,为往来的师生遮蔽荫凉。这些曾经生长于南京中山陵的树木,1956年伴随华东航空学院迁址西安,从温润的南方来到厚重的古城,经历了一甲子的光阴流转,早已深深根植于斯,叶茂枝繁。

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陈士橹院士,已经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在树木的浓荫下,匆匆走向自己一生热爱的学院和讲堂。然而这些他在南国就已熟悉的树木,与陈士橹见证着彼此的轨迹,在南方发芽,在北方生根,终在西北工业大学的这片沃土滋养下,长成茁壮的干、开散的枝。

陈士橹2011年1月19日接受访谈

“阿爹(dia),捐款我已经交给学校,您可以放心了。”今年的3月15日,陈清怡伏在病榻上父亲的耳旁,一字一句的告诉老人。“好,好!”简单的几个字,凝聚着陈士橹院士静水流深的丰沛情怀。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馈赠学校,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与科研事业。这其中凝聚着的,是陈士橹毕生的辛勤耕耘,更是他对航空航天事业、对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深切关注和浓浓情愫。作为一个曾经的穷学生、一位老知识分子、一名老共产党员,他已了却心愿。


勤耕苦读 珍惜得来不易求学路

浙江东阳,早在1989年,人民日报通讯《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便让这个文化之乡、教育之乡誉满全国。唐宋时期,这里就遍建书院、学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叶适都曾在这里设坛讲学,学风昌盛造就了一代代人才。

上东陈村,东阳县东南60余里的一个普通村庄,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的呱呱落地,为这户已经有三个女儿的普通耕读之家增添了无尽的喜悦。在这个家风淳朴、行善乡邻的家庭里,陈士橹一天天长大,宽厚本真、与人为善的品性,也伴随着他的一生。

1933年,13岁的陈士橹从千祥小学毕业后,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打算报考中学继续学习。当时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第一中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在上世纪30年代,就享有“北有扬中,南有金中”的美名,它也自然成为了陈士橹的报考目标。在父亲的陪同下,陈士橹由家乡翻山越岭,自东南向西北穿越东阳县,一路步行105华里到了义乌。在这里,他们才坐上火车到达金华。这,是陈士橹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也是他人生理想开始起航的时刻。

1933年秋季,陈士橹如愿以偿地被金华中学录取了。当地一般的农村家庭,大多数因经济状况窘迫,没有能力供子女进中学读书。在陈士橹的记忆中,家里要凑齐他上中学的学费同样很困难。

“经常这个学期进去了,不知下个学期能否读下去,家中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第一年上学的学费还是靠家里变卖掉历年所存的三担元胡药材才凑齐的,以后每学期的学费总是向别人借来的,到年终必须归还,不足时还变卖过家中的耕牛。”陈士橹深知生活的艰难和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一贯勤俭节约,刻苦攻读。从初二起,他年年都获奖学金,高中考取公费,并终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金华高中。

1940年夏,陈士橹高中毕业,此时正值抗战时期,日寇飞机经常到中国大中城市狂轰滥炸,而中国基本上没有防卫能力。据史料记载,从1937年“八·一三”事变起至1942年日军占领金华时止,日机轰炸金华县城和所辖的罗店、山口冯、孝顺、岭下朱、汤溪等地321架次,投弹1515枚,炸死385人,炸伤590人,炸毁房屋5181间,在金华犯下了滔天罪行。

眼前的一幕一幕,让年少的陈士橹心中愤愤之情难平,他暗想:要是我们国家也有飞机有空军,日本人就不敢这么狂妄!但是,当时的旧中国没有这个实力,科技力量十分落后。陈士橹渐渐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贫穷就会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决心走知识强国之路,义无反顾地要报考大学,学习新知识。陈士橹认为:航空是新学科专业,学航空能够救国,大有发展前途。于是在“航空救国”思想的主导下,他坚定地选择了学习航空类专业。

孜孜求学 为圆航空报国青年梦

从金华高中毕业后,陈士橹放弃了保送上大学的资格,在浙江丽水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学业成绩十分优秀的陈士橹,以高分通过,被重庆中央大学航空系录取了,他“航空救国”的愿望也由此开始扬帆起航。

选择中央大学航空系的原因非常简单,陈士橹当时在浙江金华只听人讲中央大学航空系好,所以就报考了该校。随着大学学习的不断深入,陈士橹的视野渐渐开阔,他通过同学中的传闻和报纸等途径,了解到在昆明还有一所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并设有航空工程学系。这所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让陈士橹心中萌生了转学的念头。

1941年夏,陈士橹凭着要上第一流大学的热情与倔强,在重庆报名参加了西南联大招生考试,这次,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如愿以偿的被西南联大航空工程学系录取。同年8月,陈士橹从重庆辗转数日后顺利到达昆明,开始了在西南联大新的学习历程。

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抗日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日寇飞机经常到昆明滥肆轰炸。每到空袭警报响起,五华山上红灯笼高挂,无论是名牌教授还是年轻学子,都会从学校蜂拥而出,跑到防空洞躲避,陈士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航空的。

虽然环境艰辛,但是陈士橹求学的工学院航空工程学系教师阵容颇强。讲授飞机结构的王德荣教授,讲授发动机的宁幌教授,讲授物理及空气动力学的王竹溪教授、王宏基教授,讲授数学的杨武之教授、赵访熊教授等等一批优秀学者,让陈士橹学习航空知识、欲求“航空救国”的愿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西南联大学风浓厚,学生学习都很认真很刻苦。陈士橹非常喜欢自己所学专业,他进校后专心学习,从不看小说、打扑克,刻苦用功在同学当中是出了名的。陈士橹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十足的、整日埋头读书的人,对功课抓得很紧,把全部精力时间都花在业务学习上,舍不得花时间玩。当时西南联大学生中,课余时间打扑克之风很盛,算得每个人都会打,我却始终有意不学它,免得花时间。”直到今天,他的家中也没有一副扑克或麻将,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下下象棋。

1945年,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