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人生故事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4)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的人生故事(4)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2 22:5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为各门学科提供了先进的仿真手段。在70年代后期,陈士橹就认为:计算机速度与存储量的提高,将使得许多飞行试验可由飞行力学的计算机仿真先行,并将成为航天器设计中重要的、经济的、安全的手段,由此提出并组织在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飞行力学仿真实验室。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士橹致力于发展飞行力学学科,开辟学科新领域。数十年倾心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深邃的目光始终紧跟国内外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步伐,善于发现前沿理论问题,及时关注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先后把主动控制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容错控制理论应用于飞行力学,着重在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培养的第三位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唐硕教授,还成功地将有关理论应用于中国某海防型号导弹的设计,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

陈士橹和他培养的第九位博士、博士后南英及其他在读博士,先后研究了地-空弹复合制导、拦截区、地-地弹道控制、精度分析、弹道/总体设计,巡航弹的最有轨迹规划与制导,航天器载入轨迹与制导,导航与控制、气动力辅助变轨等。上述成果分别在航天、航空设计单位得到应用,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2年陈士橹指导第一批博士生

进入90年代后,年逾七旬的陈士橹又敏锐地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结合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及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将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方向推向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可以肯定地说,90年代是陈士橹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工作最活跃、最繁忙的年代,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航天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也是陈士橹学术发展不断深化以及他的研究团队不断壮大和成熟的结果。

陈士橹这个飞行力学专业的“老母鸡”,带领着他培养的博士生及博士后科研团队围绕空间飞行器多个方向进行攻关,进一步研究了飞行器系统优化设计、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飞行器最优拦截与交会、飞行器敏捷性、大型捆绑运载火箭动力学与故障仿真、多体挠性结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以及伴随卫星动力学建模等项目。期间主要以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伴随卫星、弹性飞机等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结构弹性变形-气动力-控制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从动力学建模、稳定性分析、伺服弹性分析、紊流载荷抑制、主动控制与制导等方面开展工作,采用理论研究、数字仿真与软件系统研制等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了理论成果向工程应用的转化。

步入2 1世纪,年事已高的陈士橹仍然关注学科发展,对学问孜孜以求,每日坚持工作,查阅最新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钻研新的专业研究领域。鉴于大气层外空间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空间技术与应用将成为未来高技术发展、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关键性力量。陈士橹清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虽然他年逾八旬,还仍然坚持指导身边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从事空间机动飞行与操作技术的研究。他要求博士生要紧紧跟踪航天发展时代特征和学科前沿动向,围绕意义重大的应用需求来开展研究工作。当学生研究方向困惑或遇到困难时,他还总能花很多精力一遍一遍耐心地分析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具体工作开展的可能途径。他的这种永不停歇的科学追求精神和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激励着身边的众多同事和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在陈士橹精心指导下,空间机动飞行与操作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此外,陈士橹还致力于现代高速、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及航天器轨道控制研究,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他的研究成果相当部分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和国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或应用,获得极高的评价。

放眼全球 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耄耋之年的陈士橹,依然精神矍铄,学术目光始终紧跟学科及工程科技发展前沿,在许多与航天相关的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一个毕生耕耘、志在航天的老科学家总是把自己与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1980年3月,冬日的严寒正悄然退去,春天和煦的阳光回归自然。当时已经晋升为教授的陈士橹与副校长罗时钧教授及飞机系主任张仲寅教授一行三人应邀赴西德阿亨工业大学参加国际流体力学会议。这是国际力学界的一次盛会,世界各国知名力学专家、教授云集阿亨工业大学,参加这次会议。

会上,陈士橹不仅了解到世界各国力学学科的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学术水平及发展方向,开阔了视野,也与西德的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学术合作关系。1986年5月,陈士橹高兴地收到了来自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邀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远赴德国,在布伦瑞克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raunschweig)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问交流。先后两次出访西德,为陈士橹打通了一条国际学术交流的通道。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IAA)的有关会议引起了陈士橹的密切关注,并很快成为他重点参加的国外学术会议。1987年1月,这是他首次赴美国参加AIAA国际宇航科学大会(AIAA Aerospace Science Meeting)。在这次会议上,陈士橹加入了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成为AIAA的会员。从1987年参加AIAA会议开始,陈士橹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扩大了他学术影响力,他的学术水平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可。1994年,陈士橹成为该学会的高级会员,1996年起成为副资深委员。

继陈士橹首次参加美国AIAA会议之后,1990年,他还应邀赴日本参加第17届国际宇航科技年会(17th ISTSC-2-5),这是国际宇航界的又一次盛会。在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陈士橹除了学术方面的收获之外,也引发了他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对AIAA的关注,他萌生了把AIAA引入中国,引进西工大召开的想法。

经过陈士橹等的努力,1996年5月,美国宇航学会(AIAA)飞行动力学国际会议在西工大如期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30余位外籍代表参加会议,为国内飞行力学领域的同行们提供了一个与美国等国家的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首次在西工大举办的AIAA飞行力学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受到美方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