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佛协副会长学诚大和尚
心量越大,幸福越多
文/常强
佛教是什么?在一篇文章中,学诚法师用一句话做了回答:“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言简意赅,包容全面。
北京西山凤凰岭景区有一座佛教寺庙,名叫龙泉寺。尽管深处市郊山区,但龙泉寺名气在国内却并不算小,用“门庭若市”来喻其人旺丝毫不为过。2014年初夏的龙泉寺,烈日炎炎下,善男信女的劳作场面令人感动;出家僧众来去有序,面相祥和淡定,且年纪普遍偏轻……这些人有位共同的心灵导师,他便是这里的年轻方丈——学诚法师。龙泉寺的名气与人气,多半与这位法师有关。
称其年轻,一则因为学诚法师年纪不到半百,在国内寺庙方丈中,属于年轻;二则因为围绕在他身边的僧人,个个朝气蓬勃,身怀“绝技”——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高学历、有文化的僧人,之前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天下武功出少林,牛叉极客入龙泉。极客,被视作对互联网极为精通的高人。尽管有些夸张,但通过观看龙泉寺光盘,不难看出,龙泉寺重视新媒体传播佛法、汇聚一批互联网高手却是事实。
在今天的佛教界,学诚法师堪为年轻的老资格,他十几岁便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受过完备系统的佛学教育,并受到中国佛学泰斗赵朴初先生的提携和襄助。今天,学诚法师一人身兼数要职,除北京龙泉寺方丈、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外,他的主要公职还有: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等。他说:“中佛协、龙泉寺、广化寺、法门寺,我来回走。”弘扬佛法,如果没有法师这般强大的悲心愿力,很难坚持下去,这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使命。鉴于学识、资历和地位,他被尊称为大和尚。
法师每天事务繁忙,但接待来客总能和颜悦色、淡定从容,如行云流水般自在洒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当问及如此境界何以修成,他说:“克制自己,不迁怒,不贰过,常常反省,多多替他人着想。”又说:“我平时用30%的心力考虑现在的事,70%的心力考虑未来要发生的事。今天的事情尽量当天完成,不要拖。懒惰有三种表现:因循、推托、逃避,要克服这些懒惰。”
对待交际,他讲究慈悲、智慧、善巧方便,以高瞻远瞩的思想理论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功底,同不同人群探讨各类问题,总能令对谈者欢喜而归。他对缘起把握得非常精准,他常教导弟子道:“来的客人,进不进课堂、要不要倒茶、留不留吃饭、走路时彼此隔几步,里面都有很深的用意。”
法师回忆,刚出家的时候,寺里的老和尚就告诉他:学扫地要学三年,学泡茶也要学三年。当时他就很不理解,后来他终于悟到,这也是一种修行的功夫,是在培养长远心。他平时很在意告诫弟子和信众,要清除内心的贪嗔痴,不断清扫内在的烦恼垃圾。他提醒大家,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一种好的习惯,修改掉不好的习惯。他开示:“我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内心当中的清单都是物质方面的,而精神资粮的清单,却不容易开出来。所以要通过修行,培养自己高兴的心、欢喜的心、平常的心。”
“世俗社会的所谓种种成就,仅仅是一个诱饵而已。这个诱饵如果你不很好地对待,就会被钩住,就会毁了自己。佛法的因果定律告诉我们,什么因会导致什么果,善因就会有快乐的果报,恶因绝对会有痛苦的果报,是跑不掉的——世间、出时间都是因果决定的。”他如是说。
在哲学层面上,佛教敢于直面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人类的终极信仰问题。孔子曾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这句话,法师感受到了“流水的启示”,他不仅看到水在流动,还看到水的千变万化,近而引发出生命深奥复杂的命题。他告诫我们要知道当下该做什么事,人生长度不等于人生宽度和深度。“在世间,一个人可能活了70岁、80岁,不等于说他很有智慧。当然他也有很多的经验,自己的经验。”学诚法师的生命计算方式不一般,“不是用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一秒一秒来计算的,而是用一念一念来计算的”。他解释:“我们一念一念想的是什么,加起来才是我们的生命,没有一念念,则一天天就无法计算起。”这样做的目的就一个,那便是——“培养专注”。
作为中国佛协的领导人,学诚法师以睿智的眼光,审时度势,提倡佛教内部应淡化宗派观念,强化组织运作,创建和合僧团。他提出,在新世纪,僧尼要进行内在的“心灵环保”,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
学诚法师弘扬佛法不拘一格、随顺因缘,秉持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一切新方式新手段,但凡有利于布道弘法,他都会主动尝试。2006年,一位朋友帮他开通了新浪博客,从那时起,他相继推出了网站、微博、轻博客等网络平台。为了适应现代弘法的需要,法师又推出了漫画系列,以漫画的形式表现龙泉寺僧众二众的学修生活,使大众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认识和了解佛法,让佛教文化的涓涓清流汇入茫茫的思想海洋之中。
“我做事没有绝对固定的想法,只是对佛法有绝对的信心,其他看情况调整。”如此言论,足以显示出中国年青一代佛教领袖的豁达、开放与笃定。
中国为世界宗教界树立了榜样